延平区海鲜菇工厂化栽培技术初探

时间:2022-09-30 05:37:41

延平区海鲜菇工厂化栽培技术初探

海鲜菇是从日本引进的一个珍稀食用菌品种,又名:真姬菇、海鲜菇、鸿喜菇、玉蕈、胶玉蘑。隶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白蘑科、离褶菌族、玉蕈属。海鲜菇味道鲜美,质地脆嫩,营养价值高,其蛋白质占 14.7%,碳水化合物43.2%,脂肪4.31%,纤维素15.4%;富含18种氨基酸,海鲜菇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能有效预防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和心脏病,提高免疫力、预防衰老、延长寿命的独特功能。

近年来我区海鲜菇发展势头强劲,目前已建设高标准、工厂化海鲜菇栽培生产基地有五家,年生产量达2000多万袋,约占全区食用菌产量的百分之四十,2011年全区生产食用菌5073万袋,鲜品产量27623t,产值21812万元。如南平市元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海鲜菇工厂化农业生产项目,配备日产10000袋海鲜菇工厂化生产线及配套设施,日出产海鲜菇鲜品约3t。是我省唯一采用立体式厂房生产的珍稀食用菌生产企业,建设有预冷室、接种室、实验室、培养房、出菇房共39间,目前生产状况运行良好,产品质量稳定。为了进一步做好我区食用菌特别是海鲜菇的规范发展、不断提升效益,应着重做好以下十方面工作:

一、茬口安排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海鲜菇生长发育期较长的特点来安排生产季节。一般在每年9月份气温稳定在最高气温28℃以下时制菌包,9-11月发菌及后熟培养,11-12月份最高气温18℃以下时出菇。以后各茬按照生产季节予以顺延。

二、培养料配制

海鲜菇的栽培要求基质材料偏硬质化。培养基的孔隙率(透气性)也很重要,决定了菌丝生长速度和健壮程度。因此,在配制培养基时,不仅要从营养方面,也必须充分考虑培养基的持水和孔隙率,来确定培养基中营养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量。营养添加剂的选择,会大大地左右海鲜菇的好坏。当然,最终必须在进行成本核算的基础上,来决定使用营养添加剂(辅料)的种类和数量。营养添加剂的质量对海鲜菇的菌丝生长发育和菇体的品质、产量都有很大的影响。针对我区的实际可供选择以下几种培养料配方供参考。

①阔叶、针叶树木屑79%(重量比,下同),米糠或麸皮18%,白糖1%,石灰1%,石膏粉1%,含水量65%(适用于木屑主产区);

②棉壳48%,木屑35%,麸皮10%,玉米粉5%,石灰1%,石膏粉1%,含水量65%(适用于棉壳,木屑较多的地区);

③玉米芯40%,木屑40%,麸皮12%,玉米粉5%,石膏粉1.5%,石灰1.5%,含水量65%(适用于玉米芯,木屑较多的地区);

④玉米芯80%,麸皮12%,玉米粉5%,石膏粉1.5%,石灰1.5%,含水量65%(适用于玉米芯主产区)。原料要求新鲜无霉变,玉米芯粉碎成直径3-4mm大小的颗粒。按当地原料情况就近取材,选择配方,准确称量,加水拌匀,用石灰水调整pH7.15-8.15。

三、装袋与灭菌

塑料袋选用折径17cm、长30-33cm的低压聚乙烯折角袋,每袋装干料500g左右。料高18cm,装袋松紧适中,袋中央用直径2.0cm钢筋打一个圆柱形的孔道,距袋底3cm处(切勿打到袋底并刺破袋子),最后扎口。打空洞可以使袋中央的料被充分分解利用,且有利于发菌时积累在料中的废气及时排出菌包。打孔时,不要动作过快,应匀速打正,并在钢筋上作好深度标记,以免打破袋底。装袋结束后,立即采用常压灭菌(100℃)14-16h。

四、冷却与接种

经过灭菌的菌袋,待温度降至60℃左右时及时移至冷却室内冷却至30℃以下时接种,接种时严格按无菌操作。接种量为500mL罐头瓶接装菌种25-30袋,250mL水瓶接装菌种10-15袋。

五、菌丝培养

接种后将菌袋搬入预先消毒的培养架上培养,控制温度20-25℃。控制空气相对湿度60-65%。通风3-4次/d,30min/次以上,遮光培养50d左右,菌丝即可满袋。

六、后熟培养

海鲜菇菌丝发满后,须在20-25℃下再培养50d左右,当达到生理成熟和贮存足够的营养物质时才能出菇。菌袋生理成熟的标志是:菌袋菌丝由洁白转为土黄色;菌袋失水,重量变轻;基质收缩成凹凸不平的皱缩状;无病虫害。后熟培养结束后,若仍处于高温季节而不适宜出菇时,宜将菌袋移至较阴凉、干净、通风、避光处存放,待气候适宜时再行出菇。

七、搔菌和注水

出菇季节到来后,取出培养袋,立于地面或床架上,解开袋口,单头直立出菇。轻轻除去培养料表面的老菌种,刺激料面形成子实体。搔菌的好坏,直接影响子实体的形成和产量。搔菌之后,依次将清水注入菌袋,经2h后把剩余水倒掉进行催蕾。

八、催蕾

搔菌注水后的菌袋放置整齐后,袋口覆无纺布或报纸,喷水保湿,保持菇房温度为10-16℃。空气相对湿度为90-95%,二氧化碳浓度0.1-0.2%以下。弱光(光强10-30lx)照射约7d后,袋口料面便可长出一层浅白色气生菌丝,形成一层菌膜。这时,调控8℃左右的昼夜温差,数日内菌膜渐由白色变为灰色,标志着原基即将形成,此时逐渐加大湿度,提高光照约50-100lx,3-5d灰色菌膜表面就会出现细密原基,并逐渐分化成菇蕾。

九、出菇管理及采收

菇蕾出现后,控制菇房温度为13-18℃,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每日通风6-8次,控制二氧化碳浓度在0.1%以下,光照强度为200-500lx,促使菇蕾发育长大。从现蕾到采收一般需8-15d(视温度而定,温度高则加快,温度低则延期)。采收海鲜菇宜在夜晚或清晨进行,避免中午或午后采收。采收前3d,空气相对湿度应在85%左右,以延长采收后的保鲜期。采收时要双手横抓菌袋并晃动菇筒,待菇丛松动脱离料面后再拔出。注意不要碰坏菌盖。采下的鲜菇用泡沫箱或塑料周转箱小心盛放。采收后应清理料面,停水3d,覆盖湿的无纺布,让料面菌丝恢复后再喷水保湿催蕾,约20d后可形成第2潮菇,采收一定要及时。采收的基本标准是:菌盖上大理石斑纹清晰,色泽正常,形态周正,具旺盛的生长态势;菌盖未平展,孢子未喷射,最大一朵菌盖直径在2.5-3cm,整丛柄长5-6cm,粗细均匀。采收偏晚的话,则子实体易发苦。第1潮菇采收后,应弃除残留的菇根和死菇,补足水分,用报纸或塑料薄膜覆盖好,进行第2潮菇的管理。一般可采2-3潮菇,产量主要集中在第1潮菇。因此海鲜菇的管理应首攻头潮菇。只要栽培过程中各个环节都能做到位的话,海鲜菇生物学效率可达100%左右。

十、安全质量全程控制

海鲜菇的栽培工艺,由培养料制作、装袋、灭菌、接种、发菌(培养)、催蕾、子实体发育、采收、保鲜、贮藏、运输等环节组成。在栽培、销售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每个环节符合食用菌生产质量要求,积极申报农产品质量体系认证,做到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要求,保证农产品质量,确保人们身心健康。政府部门积极引导建立我区“海鲜菇生产行业协会”,给予生产企业必要的技术扶持,改变无序竞争状态,开拓销售市场。

上一篇:夏玉米应用“一穴多株”栽培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下一篇:越夏番茄栽培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