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县特色山地农业发展初探

时间:2022-09-30 04:43:38

平利县特色山地农业发展初探

[摘 要] 平利县地处秦巴山区,地理位置独特,特色山地农业发展基础优越,本文简要介绍了该县特色山地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重点围绕特色农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经验做法作了探索性分析和阐述,提出了一些个人的建议和看法。

[关键词] 特色 山地 农业 发展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6-0028-01

平利县地处秦岭以南,巴山以北,是全国气候与生物分布过渡衔接带,地理位置独特,生物多样性富集,特色农产品种类繁多,是典型的山地特色农业县。近年来,该县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在发展山地农业、做强特色产业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性探索。

一、 特色突出

特色农业就是将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和特有的名优产品,转化为特色商品的现代农业,特色农业的关键点就在于“特”。平利县地处全国自然分布分化中心,又被秦岭、巴山环抱,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特殊,名优特产众多,有“秦巴药乡”和“西北生物基因库”之称。初步查明,全县拥有珍稀植物2157种,“平利绞股蓝”、“女娲绿茶”、“八仙党参”、“牛王国漆”等特色农产品享誉全国,驰名海外。而在生产实际中,并非特色资源多多益善,不能“一把抓”,必须优中选优,强中做强。该县本着这一原则,确立了“一业三品”山地特色农业发展思路。“一业”即茶饮产业,突出平利“贡茶”基地和绞股蓝原产地域保护产品特色优势,着力建设“西北名茶大县”和“全国绞股蓝生产第一县”,实现茶饮产业率先突破发展;“三品”指“药、漆、畜”。积极发展八仙党参、云木香等地道名贵中药材,推进规范化中药材基地建设,重塑“秦巴药乡”雄风;生漆以牛王“国漆”为品牌,结合实施退耕还林,壮大漆林经济;畜禽养殖依托当地中高山地区特有的饲草资源以及独特的饲喂方式和肉品熏制方法,大力发展“八仙腊肉”,做大做强以生猪养殖为主的畜牧产业。

二、规模适度

很多特色农产品都有特定的消费群体和市场容量,规模并非越大越好。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平利绞股蓝”人工栽培成功,引起市场轰动,全县大规模发展,导致产品过剩,市场疲软,造成这一优势产业发展中断多年。通过总结经验,平利县最后确定了“特色定市场,市场定规模”的发展思路,根据特色农产品的市场容量逐步调整产业规模,量体裁衣,适度发展。全县初步确定发展富硒茶园15~20万亩,绞股蓝5~8万亩,中药材10~15万亩,生漆60~80万亩,生猪养殖100万头左右。

三、 品牌响亮

重点做好了三方面:一是依托特色创品牌。坚持走品牌化发展之路,先后培育了“女娲绿茶”、“平利绞股蓝”、“八仙腊肉”、“牛王国漆”等一批市场知名品牌,部分品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和“315消费者放心首选品牌”,具有很高的市场知名度;二是政府搭台促品牌。全县连续举办了三届茶文化节,先后邀请陕西电视台、央视三套《欢乐中国行》和央视七套《乡村大世界》、《乡土》等栏目深入平利专访,制播专题片,宣传平利特色农业,打造特色农业品牌;三是规范整合强品牌。为维护品牌声誉,全县制定了农产品品牌管理办法,积极整合、规范农产品品牌使用行为,聚合品牌市场影响力,推进品牌高端化、知名化发展。

四、 服务配套

秦巴山区农业基础脆弱,相关投入不足,发展特色山地农业必须从强化政策保障,提高服务质量入手。首先,政策措施要配套。平利县重点实行了“五个一”特色农业发展保障措施,即一项产业、一套政策、一块资金、一支队伍、一抓到底,县政府分产业印发了发展决定和实施规划,出台了配套措施和扶持办法,明确了工作队伍和责任部门,做到了一业一策,一步到位;其次,市场建设要配套。除做大做强品牌外,还同步做好了市场建设。以茶产业为例,全县建设了茶叶专业市场和茶饮产品一条街,培植和引进了128家茶饮企业和产业大户,其中年产值过亿的龙头企业2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还分别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开设销售窗口40余家,建设电子销售平台20余个,基本形成了覆盖全省,辐射全国的市场营销体系;第三,科技服务要配套。重点抓好了科技队伍建设,加快了技术和服务机制、体制创新,有效提高了服务质量,促进了山地特色农业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蔡俊宁,(1980-),助理农艺师,从事基层农技推广工作。

上一篇:三门峡市烟草生产可持续发展浅析 下一篇:丹江口市食用菌产业形势分析及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