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长体育发展大会讲话

时间:2022-09-30 04:42:41

省长体育发展大会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省政府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总结近年来我省体育工作,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体育工作,推动全省体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国家体育总局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崔大林副局长亲临会议进行指导并作了重要讲话,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对国家体育总局和崔大林副局长长期以来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体育事业发展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崔大林副局长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抓好落实。刚才,国祥同志作了工作报告,3个地区的负责同志作了大会发言,讲得都很好。大会还对*年体育工作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获奖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

*年是我省发展进程中十分特殊的一年。面对百年不遇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影响和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全省各族干部群众坚决贯彻中央各项方针政策,团结拼搏、共克时艰,排难而进、加快发展,全省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经济总体实力、综合竞争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过去一年,全省体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体育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省发展大局,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发展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实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不仅为祖国赢得了荣誉,而且给全省各族干部群众投身经济社会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借此机会,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为全省体育事业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的体育战线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诚挚的问候!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发展体育事业是一件利省利民的大好事

我国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体育,早在2500多年前,孔子就将射箭技术、驾驭马车技术与礼节、音乐、书法、算法一起,作为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简称“孔子六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更加重视发展体育,等老一辈革命家不仅对发展体育事业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而且带头从事体育运动。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对发展体育事业的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党的十七大明确讲“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在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后,总书记在*年9月29日召开的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又向全国发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号召。为什么我们的党和政府如此重视关心体育,说到底是体育工作很重要。因为体育不仅是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而且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体育事业既关系个人也关系社会,既关系文化也关系经济,既关系当前也关系长远。对我省而言,兴办发展体育是一件真正利省利民的大好事。首先,这是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以人为本的核心就是要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健康的身体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体育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需求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健身的愿望越来越迫切。同时,随着社会节奏加快,人们面临的工作和生活压力普遍增大,出现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多,相当一部分人的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迫切需要通过体育运动增强体质。这就要求我们把发展体育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来抓,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努力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第二,这是我省加快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迫切需要。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基本的因素,任何目标、任何任务、任何蓝图最终都要落到具体人的身上,通过每个人的工作来完成。由于自然、地理、历史等原因,目前我省发展水平仍然比较落后,要加快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迫切需要我们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人的身体是人的各种素质赖以存在的物质载体,是干事创业最基本的前提,“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的身体,一切都无从谈起。同时,现代体育与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体育产业已迅速成长为带动面大、发展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只要我们把体育产业发展好了,将对全省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产生重要推动作用。第三,这是加快构建“和谐贵州”的重要举措。体育对于促进人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均具有独特作用。体育健康身心、愉悦生活的功能,能促进人自身的和谐;体育讲求团结协作、发挥团队力量的理念,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体育追求平等、崇尚秩序、尊重规则的精神,能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体育接近自然、回归自然的特点,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体育作为社会

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贵州”必须高度关注和加快发展的重要方面。

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可供利用的资源有限,要做的事情很多,必须坚持“一手抓适应,一手抓提高”,系统地思考发展战略和解决方案。这些年来,省委、省政府紧紧抓住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集中力量破解发展难题和改善民生,在诸多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总的来看,目前我省无论是在解决交通、水利、石漠化等重大战略问题上,还是在解决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重大民生问题上,省委、省政府都有了系统安排和保障。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按照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基本服务均等化的要求,更加重视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全省发展大局中的重要作用。希望全省体育战线的同志们,切实增强大局意识、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紧紧抓住当前发展体育事业的基础条件不断改善、体育需求迅速增长、各方面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加大工作力度,推动我省体育事业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

二、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体育事业发展

最近,庆生同志组织省体育局等有关部门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体育改革发展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讲了以提高人民身体素质为根本目标,以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抓住承办全国民运会的历史机遇,大力实施全民战略、精品战略、品牌战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的工作思路,同时讲了到2012年全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口明显增长、竞技体育取得新突破、体育产业在全省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等工作目标,我原则上是赞成的,希望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此认真抓好落实。在这里,我重点讲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加快建立符合我省实际的全民健身体系,大力发展群众体育。北京奥运会之后,国家对我国体育发展方向作了重要调整,更加注重群众体育事业发展。总书记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讲,“要坚持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由于历史、地理、基础条件等原因,我省群众体育事业发展滞后,特别是体育场地设施不足、利用率不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较少等问题突出。据有关部门统计,*年我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为26.6%(含在校学生),16周岁及以上的城乡居民中达到“经常锻炼”标准的占6.9%;城镇居民达到“经常锻炼”标准的为12.4%,乡村居民为1.7%,城乡差距较大。我省经常锻炼人数比例与国家目标要求仍有较大差距。我们一定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的新追求,大力发展群众体育事业,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体育公共服务。

针对我省群众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围绕贯彻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我省全民健身计划,按照业余自愿、小型多样、因地制宜开展社会体育活动和科学规范发展学生体育的基本思路,当前我省发展群众体育要重点抓好四项工作:一是要大力改善城乡群众健身设施和条件。体育场地设施是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必须摆在优先位置来抓。去年,我们结合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文化生活条件,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400个,今年省政府决定再建800个,使这一工程在农村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省体育局、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部门和各地政府要密切配合,科学选点,精心实施,确保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与此同时,要高度重视城镇居民健身锻炼的设施和场地建设,严格按照国务院《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规定,将群众体育活动场地设施纳入城乡建设的统一规划,与其他设施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要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科学规划公共锻炼场所的服务半径,使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能够就近、方便地找到适合的锻炼场地。《*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公报》显示,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55%的人选择离住地或单位1000米以内的锻炼场所进行锻炼,选择距离在1000至2000米的为25.5%。因此,在规划布局公益性锻炼场所时,应该考虑合理的服务半径。另外,要切实提高现有公共体育设施的利用率,积极采取措施,推动全省公共体育场馆陆续对公众开放。目前,我省学校体育场馆占全部体育场馆的80%,在不影响教学和学校安全的情况下,要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开展试点,逐步向社会开放,力争到2010年每个社区、每个乡镇有1至2所学校的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二是要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学校体育是整个体育工作的基础,目前我省学生体质水平出现下降迹象,应引起高度关注。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正确处理好学生文化课学习与体育锻炼的关系,切实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有效提高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要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将青少年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落到实处。加快构建学校、社区和家庭相联系的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网络,支持学校根据条件每年举行一次校运会。继续办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将其办成青少年参加体育训练的基地和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摇篮。三是要大力促进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围绕全运会、全民健身日、建国60周年庆典等重大时间节点,引导人民群众参与体育活动。体育、教育、农业、民委、老龄委、残联和工、青、妇等有关方面,要坚持因人因地制宜,积极组织开展有特色、有影响、有吸引力的群体体育活动。认真总结城市社区“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的经验,提高其针对性、适用性,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健身需求。尽快建立一支面向社会、服务群众、有一定组织能力和技术水平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帮助人民群众提高体育锻炼水平。积极做好相关基础工作,适时恢复举办全省体育运动会。四是要大力倡导健康文明幸福的生活方式。生命在于运动,如果一个人不喜欢运动,说明他已经老了。当然,对不喜欢运动的人群,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调查显示,我省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阻碍其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有“没兴趣”、“没有时间”、“缺乏场地设施”等。我们不仅要下大力解决体育场地设施缺乏等硬件问题,而且要大力传播坚持体育锻炼、保持身心健康的科学道理,让“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健康生活理念深入人心。

第二,要科学构建我省竞技体育体系,积极发展具有特色和优势的竞技体育项目。发展竞技体育涉及项目布局、队伍建设、技术研发、管理体制、经费投入等诸多方面,要实现飞跃和突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我省是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省份,短时期内竞技体育水平不可能与先进省区市相比,必须集中有限资源奋力寻求突破。一是要科学制定符合我省实际的竞技体育项目体系。根据对我省运动员历年参加国内外竞技体育比赛的成绩分析,我省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是拳击、跆拳道等格斗性项目,乒乓球、体操等灵活性项目,射击等稳定性项目和举重、长跑等耐力性项目。这几类项目不仅适合我省人口特征,而且训练设施投入相对较小,比较符合我省省情。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些优势项目和潜力项目,实行重点支持、重点攻关、重点突破,逐步形成我省竞技体育的特色、亮点和优势。二是要集成多方资源培养选拔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竞技体育需要大众体育的支持。建立集成多方资源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选拔体系,是实现竞技体育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方略。体育部门要加强与教育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合作,针对我省的特色和优势竞技体育项目,支持创办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等,这样既能促进全民健身运动水平的提高,又可形成规模化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对社会力量兴办的体育机构要进行积极引导,通过以奖代补、提供公平竞争机会等方式,对其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给予支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要建立公平竞争的人才选拔体制,逐步实现体育后备人才由单一的长期集训制向多元化的竞赛选拔制过渡。三是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优势竞技体育项目的水平。集中力量重点支持我省具有优势的竞技项目,加强培育潜在优势项目,鼓励其他项目参与优势项目竞争,巩固和扩大优势竞技体育项目,形成良性竞争机制。要采用先进的训练方法,提升运动训练水平;积极争取国家体育总局支持,在我省建立更多像国家拳击运动训练基地、国家水上运动训练基地等高水平体育训练基地,形成专门化、科学化的训练模式;支持优秀运动员参加国内外重大比赛,通过以赛代训方式提升竞赛水平。要加强竞技体育人才交流,通过设在我省的国家竞技体育训练基地,向高水平运动员、教练员学习,促进我省优势竞技体育项目水平的提高。要依靠科技提高竞技体育训练水平,充分发挥我省与国家体育总局共建的亚高原运动训练重点实验室等专业化体育训练实验室的作用。需要特别讲的是,提高我省竞技体育水平,要依靠科学严格艰苦的训练,决不允许搞兴奋剂等歪门邪道,对违反规定的,要从严查处,绝不姑息,确保我省竞技体育的干净和纯洁。

第三,要积极发展体育产业,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体育产业是发展潜力大、带动面较宽的产业,积极发展体育娱乐、健身消费、体育用品、体育旅游、体育赛事等业态,对于我省扩大内需、调整结构、带动消费、促进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当前,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和广阔空间。虽然我省体育产业起步晚、规模小、竞争力弱,但潜力大、前景好。各级体育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体育产业的重要意义,正确处理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的关系,坚持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努力做大做强体育产业。一是要积极探索以赛事带动体育产业发展的模式。高水平的体育赛事、体育活动,不仅对提升一个地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可为体育产业加快发展提供重要平台。要通过办好“中国拳击公开赛”、“全国山地运动会”、“多彩贵州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节”等赛事及活动,打造我省体育赛事和体育活动的品牌,促进体育与经济的融合,带动现代体育服务业发展。2011年,我省将承办全国第九届民运会,这是展示我省对外形象和检验体育产业发展水平的最佳平台,有关部门和地区要广泛借鉴经验,认真做好筹备工作,确保运动会成功举办,并在体育产业化发展方面闯出新路。二是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体育产业。随着人们体育消费的增加,目前进入体育产业的社会投资日益增多。要积极改善体育投资环境,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建体育设施,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发展面向不同层次需求的体育消费产业及配套产业,加快构建集体育、文化、旅游、传媒、商业等为一体的体育消费产业链。要根据我省实际,认真做好体育产业功能区规划,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设立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建立和完善体育商业开发利益分配机制,促进体育产业加快发展。三是要大力发展休闲体育产业。休闲体育产业是休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产业关联度大、经济带动性强、回报率高、能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等特点。我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民族、体育、旅游、文化资源,特别是随着物流条件的改善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发展休闲体育产业创造了良好条件。我们要紧紧抓住有利时机,抓紧制定休闲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完善相关体制和机制,大力开发休闲体育市场,加快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四是要认真做好体育工作。近年来,我省体育发行工作成效明显,筹集大量公益金用于改善城乡体育设施,对加快全省体育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各级体育部门要将今年的体育发行工作做得更好。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规范管理和使用体育公益金,确保体育工作健康发展。五是要管好用好体育资产。近几年,我省体育用地面积和资产规模都有较大增长,为发展体育产业奠定了良好物质基础。体育部门要统筹规划,合理开发,综合利用,提高资产运营水平和效益。

三、加强对体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加快体育事业改革与发展,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和全民性的基础工程。各级党委、政府要强化组织领导,搞好统筹协调,狠抓工作落实,解决实际问题,推动我省体育事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不能停留于一般号召,关键是要抓落实,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当前,有三件事要抓紧办:一是要抓规划。最近,省体育局的同志们做了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就是对全省公共体育设施的基本情况和全省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作了一次较为全面的调查。从调查材料看,由于自然、历史等原因,我省绝大多数体育指标在全国都是靠后。有差距并不可怕,只要底数清楚,目标明确,大家都围绕目标去努力,局面总会改变的。希望省体育局会同有关部门在现有调查材料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有关要求,抓紧完善我省体育事业发展规划,把下一步的目标、需要做的事包括具体工作实施计划和安排都赶紧定下来,然后大家一起去努力。二是要抓筹资。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财政投入,二是社会投入。事实上,这几年省政府给体育方面增加的投入是不少的,*年省级财政安排的是6498万元,*年为7187万元,*年为1.14亿元,三年几乎翻了一番。也希望各地真正把体育这件大事重视起来,千方百计加大对体育事业的投入,按规定该列入财政预算的要列入预算。与此同时,要向市场要资金。这里再给大家讲几个数字:*年省级体育公益金对全省各级体育事业的投入为4328万元,*年为6794万元,*年为8230万元,也是三年几乎翻了一番,而这些公益金说到底还是来源于市场。我们不是成天讲要大力推进体育产业化吗?体育产业化是什么?首先是市场化。希望大家在这方面真正下一些功夫,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兴办体育,对于一些收益好的体育项目,可以向金融机构融资。三是要抓建设。对体育场地设施特别是一些重大体育设施建设,不能仅仅满足于体育运动的需要,还要兼顾其他功能,与整个城市规划建设和周边环境相协调。一个地方的体育设施建得好,往往会成为这个地方的标志性建筑。因此,对体育设施一定要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不仅要保证质量、满足功能需要,而且要突出特色、发挥综合效益。

在抓好上述三件事的同时,各级党委、政府还要努力为体育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一是要努力营造支持体育发展的政策环境,在财政税收、社会保障、产业经营、市场准入、投资融资等方面对体育事业发展给予积极扶持。二是要努力营造热爱体育、崇尚健康的社会环境,在全社会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举办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三是要努力营造推动体育健康发展的舆论环境,加强对体育先进事迹、先进典型、先进经验的宣传,形成全社会关心体育、参与体育的浓厚氛围。四是要努力营造促进体育规范有序发展的法治环境,坚持依法治体,认真执行《体育法》、《贵州省体育条例》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符合省情的体育法规体系。

这里还需特别讲的是,体育实力的比拼、体育奖牌的争夺、体育产业的发展,说到底是体育人才的竞争。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好体育管理干部、教练员、运动员、科研人员和经营人员等人才队伍的建设,为全省体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据说,在希腊奥林匹亚阿尔菲斯河岸的岩壁上,至今还刻着古希腊人的格言:“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康,跑步吧!”我想用这句格言与全省广大体育工作者共勉,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真抓实干,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把体育这件利省利民的大事办好,不断满足全省广大人民群众对体育事业发展的新期待和新要求。

上一篇:省长人口计生会讲话 下一篇: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