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容品尝生命的滋味

时间:2022-09-30 04:36:12

昨夜与朋友喝茶闲聊,他说人生有三个境界:生存、生活、生命。我笑着回道,我也认为有三种人生境界:物质、半物质、精神。我说生命的境界应该是自我的充分体现、精神与物质的完美结合。他说还有个人修为的浓厚沉淀。我又欣慰地笑了。

生命是什么?这是当年柏拉图与老庄同时思考的问题,然后延续到了今天,在静谧的书屋、在高高的论坛、在江边山麓,仍有许多不倦的思考者在孜孜地暝目晗首,试图解开这千年的谜题。

也许是因为年轻,我们总是将一些不重要的东西看得重要,将一些重要的东西忽略。等到有一天才发现自己如此的苍白,苍白得让自己害怕,害怕得将自己失去,从而不再去想自己,不想自己的一切,意义、价值、方向,让生命在麻木中自生自灭。

从一座古寺下山时,天已经微黑,城市的灯光如同以往一样,依然摇晃得迷离。各种音乐从不同的角度刺入耳朵,让在宝刹中得到片刻清静的灵魂再度充斥了现实的无奈。刚才的梵钟响起时,感觉生命里的那些是非得失全都不值得介意,在一尊佛前,我似乎钻入了他的塑像里,好象成了那不苟言笑的佛,冷峻地看着芸芸众生;而踏着下山的台阶,我又一步步走到了物质的世界,心的生命是空幽的,肉体的生命要由四觉牵引,人的物质属性决定我永远无法摆脱那些必须要面对的事实。无论是佛道儒,都是无法让我解脱的。

有时候我对自己说,做一个生命的隐者吧。去听听草间的风声,去享受林木的呼吸,还有那夜的明月、雨的彩虹;我是从自然中走出的灵魂,应该将自己还给自然。可是,我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放弃生命的颜色。只能在一条本不愿意继续的道路上踉跄前行,然后一次次迷失自己。我不懂得珍惜,也不懂得放弃,我无法从容地面对生命,品味生命。不知何年何月,我才能学会真正地爱惜自己的生命,那时候我必定也能学会真正地爱人和爱这个世界,用笑容去填补我的朋友的不快与失意。我知道我必须学会从容地面对生命的风雨,才能让爱人真正快乐。

我们生存在一个文化与艺术都重新萌发个性与特色的时代,每个人对于他人都是一个异教徒。这是一个科学推动着文明的时代,犹如多年前米兰敕令颁布之前,我们轮回到没有上帝的多神时代,文明也不会再次殒灭。一次次生命的放纵,或者悲歌,或者长歌,是如此多姿多彩的表达着生命的真实含义。

我想,那亘古以来似乎永不更改的璀璨夜空经历亿万光年的距离,一次次注视着从古寺上走下的人,那闪烁的微笑应该是真诚的吧,犹如我真诚地笑对着周围的人们。一点点微笑会换来朋友的一个美梦或者一份释怀,对于学经济的我来说,这个交换是不平等的,我付出的太少,而得到的太多,我睡得如此沉静,笑得如此安静。有一个时刻,我懂得了生命是要用心来享受,用灵魂来享受的,瞬间的感悟,我知道自己将来会让爱人与家人快乐,那是精神上的快乐,绵长而真实。当生命的质量、厚度和内涵超出了以往的范围时,思考的结果也得到了一次飞跃。不是不为物喜、不为己悲的境界,而是一种恬然的喜悦。

生命的价值是否可以超越平凡,是否可以以一种完全奉献的姿态出现?不去索求回报,静静地爱,静静地帮助别人,然后收获心理上的一份礼物,其实得到最大利润的还是自己。因为能够真正品尝生命乐趣的人,已经被物流冲得七零八落,能留下来的,皆是幸运儿。

斯巴达的生命是剽悍的,雅典的生命是文明的;特鲁斯尔坎人在七个小丘上修起围墙的时候,人类已经懂得品味生命,无论用哪一种方式,恺撤享受的是悲壮,屋大维享受的是神圣。中国的古文化人们在奔波放逐中,也能笑着吟唱唐朝的云、宋朝的风。在品味自己生命的时候,也嚼出了历史的滋味。

昨日归家时,高空正好有一轮稍椭的明月,月光垂直地射入我的百会穴,有一种清心的感觉,瞬间仿佛体会到了什么,却又什么也没有,只是在静静的树林中紧了紧风衣,一步步朝家走去。

(摘自《席慕蓉经典作品》

当代世界出版社)

上一篇:人生就像一部书 下一篇:藏在孩子身边的“毒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