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

时间:2022-09-30 03:53:47

试析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

摘要:如今,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在我国的逐步深化,各种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其中,情境教学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点关注和广泛应用。就以初中地理为例,并结合笔者自身教学实践,对情境教学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初中地理 教学情境 生活情境 体验情境 直观情境

教学情境,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情感氛围。那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我们究竟该采取怎样的情境创设策略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与研究,现结合自身经验,阐述自己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结合学生现实实际,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大部分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课堂上常常只对课本教材上的地理理论知识点进行讲解,忽视其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性,因此使学生觉得地理学习起来枯燥无味,而且只学到了表面的理论知识,并不将其有效运用于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中。然而,地理本身就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可以说,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和事物,都可以用地理视角去观察,用地理知识去解释。而且,《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他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鉴于此,身为初中地理教师的我们,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就应结合学生的现实实际去进行地理知识的讲授,为学生创设一种生活化教学情境,从而拉近学生和课本知识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深刻感受地理在生活中的作用。

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中《多变的天气》这节内容时,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两项作业:收听收看天气预报,注意预报中预报的信息;收集灾害天气警报资料。课堂上,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说说近几天常州市的天气状况,一年中,常州市是否出现过灾害性天气,然后,再说说天气预报中都具有哪些和天气相关的信息,尔后,结合课本中三幅图,说说“天气”有什么特点,我们也由此顺势引出“天气”的概念。这样,我通过让学生根据生活体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回答,给学生创设了一种生活化教学情境,一下子拉近了学生和知识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对地理知识产生了亲切感,并将其真正转化为自己的技能,运用其去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创设体验式教学情境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地理教师都是将学生局限在封闭式的环境中――教室,进行各种地理基础知识的传授,课堂气氛显得平淡压抑,学生体会不到地理学习的乐趣。而地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生学习地理的根本目的,也不是单纯掌握表面的理论基础知识,而是成功地将其运用于生活实践,所以,我们在进行地理课程的教学时,不可再让学生缺乏内在的体验和感悟,而是适当开展一些课外实践活动,给学生创设一种体验式教学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进行地理实践活动,从而增强学生获得地理知识的技能和能力,促进学生地理才能的发展。而且,《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特别是野外考察,能够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增强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由此可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已成为新课标对当今地理教师的一项教学要求。

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中《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这节内容时,在学生知道了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和一些节水措施之后,我们就可将班里学生进行分组,然后组织他们开展一项调查家乡的水资源利用状况的实践活动,调查时,可具体针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1)常州市当地用水水源主要有哪几类?(2)清洁卫生状况如何?(3)常州市下属的农村中,农业生产用水分为哪几类?是否干旱缺水?(4)以哪种灌溉方式为主?(5)当地植物的主要农作物与水资源条件是否相适应?(6)乡镇企业是否配备了污水处理设备?当地水质有没有受到污染?然后,让学生根据对这些问题的调查研究情况,对家乡的水资源利用作出评价,并尝试分析归纳家乡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运用自己所学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措施。这样,我通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将学生从封闭式的环境中解脱了出来,给学生创设了一种体验式教学情境,不仅帮助学生巩固了已学的地理知识、技能,还丰富和扩展了学生的地理知识,一举多得!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直观性教学情境

在传统地理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播,教学工具也十分单调落后,即粉笔+黑板+挂图,然而,即使我们利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得地理地图再漂亮,或者是挂图再详细,它们也都只是处于静态的图像,这样既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短时间内,也无法对一些比较抽象复杂的地理形态变化规律进行理解。所以,这时,我们就可运用能将文本、图像、图形、视频、动画、声音等进行编组的现代教育技术,引进到地理课程的教学中,利用其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优势特点,将一些地理现象和地理形态的变化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为学生创设一种直观性教学情境,从而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中《56个民族》这节内容时,我就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投影屏幕上播放了各种能展现少数民族特色的图片和视频,如婚礼习俗、饮食习惯、民族节日、服饰特色等等,望着眼前不断变换着的各种美丽画面,学生都被深深地吸引了,同时也对画面上所呈现的一些令人震撼的场景发出各种惊叹声,这样,我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设了一种直观性教学情境,刺激了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全被激发了出来,从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本节内容的学习中。

综上所述,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使原本枯燥、沉闷的地理课堂变得极具生动性和情趣性,富有极强的感染力,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所以,作为初中地理教师,我们一定要依据中学生的学习实际和认识特点,采取科学、合理的情境创设策略,使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在此教学形式的带动下,获得最大幅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娟.中学地理教学情境设计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7-05-01.

[2]张欣劲.初中地理教学中体验学习的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07-05-01.

上一篇:大学英语教师对于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接受度... 下一篇:分析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政治教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