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以趣味引导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时间:2022-08-17 04:28:25

浅议如何以趣味引导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摘要:兴趣是教学最好的诱因,语文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应积极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和“小老师”课堂等方式,实现语文知识的有趣链接,并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进来,最终达到展现语文之美的目的。

关键词:兴趣 教学方式 主体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应把培养学生个体的学习兴趣作为首要任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语文的学科魅力,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起学生对语文的浓厚兴趣,使他们处于最活跃的感官状态,高效接受知识信息,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笔者在教学一线的长期实践表明,把握机会,适时激发、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保证。

一、展现文化魅力,凸显语文之美

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每一篇课文,都是一道思想的美味;每一次综合学习,都是一次精神的探险。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艺术魅力,使学生在字里行间体会自然之美、社会之美、人生之美和艺术之美。如《邓稼先》《音乐巨人贝多芬》等展现了坚忍不拔的理想;《看云识天气》《紫藤萝瀑布》等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伟岸;《沁园春・雪》《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天净沙・秋思》等或激昂慷慨、或唯美婉约地道出了人生郁结或思乡之情,令人感慨良多……这些课文或散文、或诗歌、或寓言、或古文等形象生动地展现大千世界的悲欢离合,教师应该充分挖掘这些课文内容,展现语文世界的艺术魅力,让同学们情感充沛地沉入到语文天地中去,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

这里举个例子,我看到中央电视台的“汉字听写大会”节目以后,发动同学们也安排时间观看。同学们看过以后都情绪激动,有为新的收获而兴奋的,有为自己的欠缺而失落的……最后,作为语文老师,我组织了班里的“汉字听写大会”,加上原来的“成语接龙”“咬文嚼字大冲关”等活动,极大地激发了语言文字之美和中国汉字的魅力,同学们在活动中受益匪浅,作业里的错别字越来越难找到了,这项活动成了校园里一道绚丽的风景。通过将枯燥的文字转换成有趣的活动,提高了文字书写的正确率,更让孩子们领略了汉字的博大精深,使他们更加对祖国文字和文化的热爱。

二、丰富的教学方式,有趣的知识链接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让课堂活起来,才能以趣入教。

(一)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实现多媒体教学

网络时代,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先进工具,将图、声、文等融为一体,利用动画、视频、音频等让教与学变得丰富多彩,又能将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智力开发等融为一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我在上《看云识天气》时,将各种形态的云的图片展示出来,图文并茂,立体感强,激起了同学们的兴趣,也减少了向同学们做解释的麻烦,枯燥无味的说明文居然让大家都觉得津津有味。课后,我还让大家在家里尝试用手机拍云朵的图片,然后发在群里一起欣赏并对比,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交际观,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集体活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大胆交往,体会集体的温暖和力量,提高学生学习生活的归属感,克服不良的偏激、孤僻和焦虑感。我在课堂上始终要求学生积极发言,当众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组织同学们举办朗诵会、课本剧、演讲和故事会等,开展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给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供平台。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同学们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了,语文课堂丰富多彩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提高了,而且又养成了开朗、乐观、与人友好交往的健康心理品格。

(三)开设“小老师”课堂

我在上《最后一课》时大胆改革课堂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走上讲台当“小老师”。通过这一形式,开创“乐学――会为――善学”的创新之路。当然,“小老师课堂”必须要在学生们充分预习、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课文也要符合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

三、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

语文教学必须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这要求语文教师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重视提问的有效性。“提问和思考是开启智慧的钥匙。”教师的提问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问要有启发性、针对性、有效性、科学性,语言简洁,信息相关。同时,要让学生敢于发问、敢于质疑,乐做学习的主人,在兴趣中实现高效课堂。二是重视自主学习和练习的有效性。活到老,学到老,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都要变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加强学生的实践、探索、交流能力,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练习则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延伸,教师对练习题要精心设计,难易适度,有层次感,有趣味性,这既能减轻学生负担,又能激发学生兴趣。自主学习和练习的有机统一,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三是重视学习情感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中,营造教学的和谐性,建立与学生的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师生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信任与合作,需要教师以自身的积极情感来感染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兴趣。

语文教学是万花筒,语文教师只有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美感和艺术魅力,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爱上语文课和乐上语文课,语文才真正成为学生乐学好问的一门课。

参考文献:

[1]梅桃.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品牌,2015,(06):242.

[2]蔡兵奇.对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5,(28):88.

[3]张大成.关注细节促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例谈[J].西部素质教育,2015,(09):73.

[4]熊波.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分析[J].读与写,2015,(08):131.

[5]郝维芬.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5,(02):121.

[6]郁大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角度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2015,(02):43-44.

[7]钟蓝莹.初中语文课堂人文素养培育策略[J].科技资讯,2015,(02):172.

上一篇:新课标下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下一篇:大学英语教师对于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接受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