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办统筹城乡发展的意见

时间:2022-09-30 03:31:13

市委办统筹城乡发展的意见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也是实现我市“在全省整体实力前移、局部工作站前列”目标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心圈廊”发展战略为抓手,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体制转轨、社会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解决好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农民增收压力加大的问题,扭转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根据7月底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明确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实力*、活力*、魅力*、和谐*”的主题,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规划为引领、以产业为支撑、以创新为动力、以县域为载体、以民生为根本,实现城乡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加快我市富民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

2.主要任务:着力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统筹城乡劳动就业、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城乡一体化进程,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使市级发展有明显突破,县域经济实力有明显增强,新农村建设有明显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有明显增加,社会和谐程度有明显提高,形成城市与农村相联结、工业与农业相联动、经济与社会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生动局面。

二、着力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强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动力

3.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发展。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上下联动的原则,推进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园区规划,明确园区定位,有选择地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注重园区产业配套,形成产业集聚,建成一批主导产业突出、产业关联度高、特色鲜明的成长型工业园区。建立入园项目评价体系,将总投资规模、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单位面积上缴税金、产业关联度作为评价指标,推进土地集约化经营、产业链式化延伸、企业集群式组合、资源循环式利用,提高入园企业档次。力争到*年,全市培育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的园区5个,全市工业园区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

4.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按照“引进一个,带来一群;落户一家,聚集一片”的要求,围绕优势产业,鼓励龙头企业在市内扩散配套,发展上下游关联企业,尽快拉长产业链、做大产业群。策应省委、省政府“产业经济十百千亿工程”,重点加快推进煤电、医药、盐化工、机械电子、建筑陶瓷、鞋革、纺织等产业基地建设。支持仁和集团、济民可信、江西四特、江特电机等骨干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增强资本运作和市场开拓能力。鼓励地方企业到省外、国外创办企业,积极参与国内国际竞争。力争到*年,“六大产业”销售收入均超100亿元,培育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200个,其中超10亿元的10个,江特、四特、华伍、南特、青龙高科、盛富莱等企业力争上市。

5.突出抓好重大项目。着力抓好上高宝成、匹克、樟树蓝恒达、丰电二期、上海斯米克陶瓷、香港东鹏建材、新中源、唯美陶瓷、浙江嘉利机电、浙江天石粉末冶金、香港景腾旅游开发等一批大项目的落户、投产和扩建。立足在巩固和发挥生态优势的前提下,招大商、办大企、建大项,积极组织开展重大项目招商活动,并实行定产业、定区域、定人员招商,引进一批世界500强和国内200强企业落户*。突出抓好武吉高速、320国道拓宽改造、宜安公路、高安至胡家坊一级公路、105国道丰城至樟树段、*机场、洪屏电站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一步打通开放型经济通道。力争到*年实现当年实际利用外资突破5亿美元,出口创汇超3亿美元。

6.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着力打造“诚信*”形象品牌,积极构建政府、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打造最适宜企业成长的“生态”环境。切实加强环境整治力度,对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现象,坚决实行一次有效投诉个人责任追究制、单位评先评优一票否决制。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调度督查,建立定期督查机制,实行“一月一通报,两月一调度,三月一汇报,半年一总结,年终交总账”。坚决兑现招商引资奖励政策,重奖招商中介人,对引进重大项目的设立单项奖。

三、深入实施“心圈廊”发展战略,进一步增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实力

7.全力打好“三大战役”。按照“效益看经济开发区、形象看宜阳新区、人气看明月山风景区”的要求,举全市之力打好“三大战役”。以*经济开发区建设为平台的工业强攻战,要瞄准大项目,着眼快发展,把开发区建成市本级的经济增长极和全市园区经济龙头。以宜阳新区建设为重点的城市扩张战,要立足高起点,争取快推进,同时配套实施“13579”绿色工程,把*中心城打造成为中部地区最佳宜居城市。以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建设为龙头的旅游升温战,突出月亮文化主题,打造全国著名的观光休闲度假胜地。

8.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立足本地优势和资源,实行错位发展、差别竞争,不断巩固现有优势产业;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培育壮大新的主导产业,打造县域经济特色。力争*年,10个县市区财政收入全部过3亿元,其中过10亿元的4个。

9.着力提升城镇化水平。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形成市区、县城、小城镇、中心村协调发展的区域城镇体系。力争到*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2%,建制镇发展到120个。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就业制度,完善户籍和流动人口管理办法,鼓励农民进城就业创业。积极开展城市创建活动,丰城、樟树、高安争创全国文明城、卫生城、园林城;上高、宜丰、万载、奉新、铜鼓、靖安争创省级文明城、卫生城、园林城。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产业,搞活商贸流通业,发展新兴服务业,力争*年,全市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35%以上。

10.强力推动全民创业。鼓励支持企业管理、营销、科技人员大胆创业,广大农民就地创业,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下岗职工自主创业,大中专毕业生开拓创业,民营企业家二次创业。积极扶持高安货运大军、丰城家具大军、樟树保险柜大军、靖安漂流大军,打响*创业品牌。大力实施“十百千万”创业工程,每年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民营大户10户、纳税超百万元的100户、新增私营企业1000户、个体工商户10000户。到*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实现税收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

四、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城乡互动发展

11.以龙头企业为重点,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区域性规划布局的要求,积极发展“一村一品”,着力培育主导产业,夯实现代农业基础。重点支持绿色稻米、生猪、家禽、肉牛、水产品、油茶、中药材、棉麻、特色蔬菜水果、有机农产品等农业十大主导产业做大做强。继续实施农业产业化“十百千”工程,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建设扶持力度,加大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力度。增强龙头企业带动力和竞争力,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率和附加值,实现农企双赢。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逐步建立与国际基本接轨的农业标准化体系,重点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培育一批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和其他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农村商贸流通和交通运输业,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力实施“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加大耕地保护力度,稳定粮食生产,切实抓好粮食产业化经营,做大做强粮食产业。

12.以村庄整治为重点,推进新农村建设试点。以开展“和谐小康家园行动”为载体,按照“三清、三改、三配套”的要求,突出抓好新农村建设试点自然村村庄整治工作。大力实施“乡村清洁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改变农村面貌。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的作用,正确引导广大农民自己动手建设美好家园,逐步实现“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用洁净能源、住整洁房屋、建绿色村庄”的目标。大力开展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一村一品”活动,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农村新风尚,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加大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力度,逐步完善新农村社区功能,做到村民活动有场所、娱乐有项目、学习有资料、健身有场地,着力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13.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将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发展向农村覆盖。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推进农村客运网络和县乡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加快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步伐,积极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抓好筠安堤、三湖联圩、赣西肖江堤、药湖联圩等在建工程建设,抓好锦北、潦河、丰东、袁北四大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全面完成列入省病险水库规划的小(一)型、小(二)型水库的除险加固。继续抓好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建设。加大农村沼气建设推广力度,推进规模养猪场大中型沼气工程。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治。组织实施铜鼓、奉新“以电代燃料”试点项目,抓好万载、铜鼓、奉新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加快赣西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扩建,认真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信福工程”,健全农村市场流通网络,推进农业信息化。

五、高度关注民生和社会事业,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14.倾心为民办实事。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加快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形成共建共享的坚强合力。认真落实《*市实施民生工程建设若干政策的暂行办法》(99条),重点做好扩大就业再就业,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和住房、医疗、教育需求,提高农村生产水平、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公共安全等方面工作,强化督促、调度、考核,确保民生工程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15.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坚持城市与农村通盘考虑,统筹谋划,加快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帮助村卫生所、乡镇卫生院、县级综合医院改善医疗条件,提高医务人员素质。继续搞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扩大试点范围,建立大病救助制度。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全面推行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继续实施绿色养老工程。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贫困户救助和灾民补助等社会救助体系,全面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坚持开发式扶贫,重点抓好58个省定、24个市定扶贫开发重点村整村推进。全面实施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工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程,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16.切实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推进绿色生态江西建设”的工作要求,重点围绕一流的水质、一流的空气、一流的生态、一流的人居环境、一流的绿色生态保护建设管理机制“五个一流”的目标,精心实施好公路、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和矿山开采复绿,部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生态保护,江河源头及湖库保护,农村面源污染控制,城镇饮用水保护,工矿企业退城进园及节能减排,创建生态市、生态县(市、区)、生态工业园区,植树造林绿化,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市、县水、空气质量达标升级等“十大工程”。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组织的省工业园区未经处理污水零排放、省五河源头保护区污染物零排放、设区市城市中心区有毒有害气体零排放、二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污水零排放、设区市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淘汰燃煤锅炉(窑炉)、尾矿库整治等“七项专项行动”。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禁伐天然阔叶林。加快资源节约技术的推广应用,积极开展节能降耗活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六、加强组织领导,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7.强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理念。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牢牢把握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这条主线,不断拓展发展思路,更新发展理念,既要立足长远,完善政策体系,构建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框架,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经济社会结构;又要着眼当前,解决好当前农业增效缓、农民增收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慢的具体问题,努力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提升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成效。

18.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任副组长,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机构,负责研究制定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规划和工作措施,使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落实在具体行动上,落实到具体项目中。

19.改进领导挂点制度。把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工作实绩,纳入对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考核的指标体系,作为检验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要内容,作为对班子考核和干部奖惩使用的重要依据。市四套班子领导带头,按原定的挂县分工,进一步强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责任,重点督导县域经济发展、重点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引进、发展环境优化。要突出抓重点、攻难点、解薄弱点,进一步完善市领导班子抓大项目机制,市党政主要领导主要抓10亿元以上大项目,其他挂点领导都要亲自参与大项目的洽谈、引进和服务。各县市区也要建立相应制度,共同推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各项工作的落实。

20.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从实际条件和现实基础出发,不搞形式主义,不搞盲目攀比,不搞形象工程。以开展机关作风建设推进年活动为契机,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强化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反对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建立完善抓落实的责任体系、职责明确的目标考核机制和奖罚分明的激励约束机制,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上一篇:犯罪行为探讨论文 下一篇:政体改革法律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