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壹周立波秀》

时间:2022-09-30 03:27:35

周立波说过两段这样的话:一是《笑侃大上海》等海派清口的演出在上海各大剧场取得场场爆满的成绩后,周立波就表态不出上海,不上电视,不上广播,没有免费戏票。但是此话说出不久,2010年春节期间一档名为《壹周立波秀》的节目通过东方卫视呈现在了全国电视观众面前。此节目火爆了春节档的荧屏。据央视・索福瑞的调查数据,该节目以平均0.94%的收视率,获得全国同时段节目第一位。此后,周立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虽然不会长期、定期地在电视上播出脱口秀节目,但《壹周立波秀》是第一次,绝对不会是最后一次。以后每逢五一、十一、元旦等,我都计划会推出这样的脱口秀节目。”果然,今年的五一节,凤凰卫视播出了《壹周立波秀》的第二季。老东家东方卫视因为版面调整将第二季安排在了8月2日至8月6日播出。暑期版的六期节目刚播完不久,余热未散,也给我们带来几分思考。

《壹周立波秀》的第二季相较于第一季,在节目播出时段、演播空间、节目结构等方面并未做明显改动。节目播出时段依然在深夜23:00。暑期观众睡得晚,加上周立波的人气,这样的编排策略无疑为东方卫视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收视契机。根据东方卫视官网最新透露的信息,该节目播出期间获得了全国同时段收视排名第三的成绩。在节目演播空间的处理上,第二季与第一季的舞台布置依然是以深红色、紫色、蓝色为主;LED的大屏幕显示着节目的LOGO,在节目必要时,大屏幕会出现跟节目内容相关的图片;“Mr.ZHOU LIVE SHOW”的霓虹灯招牌悬挂于大屏幕上方;当然场下观众及其表情动作依然是节目不可或缺的部分,“剧场感”仍浓。节目结构的组成部分同样是“个人脱口秀+改词唱歌+立波梦话+嘉宾访谈”。

除了感受到两季《壹周立波秀》有以上三方面的共通之处外,我们还注意到第二季在节目内容、题材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动。一是个人脱口秀部分,春节期间的《壹周立波秀》除了盘点时事之外,还戏说了跟“春节”有关的文化礼仪,如年夜饭、春晚、压岁钱等,这与周立波最初以上海文化作为依托,在剧场上演数场的《笑侃大上海》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同时,第一季《壹周立波秀》几句零碎的上海话总是会挂在周立波嘴边,比如在讲到“压岁钱”这个话题时,周立波说:家里有个远房舅舅非常刁西(狡猾),把侬啊细兹(给你压岁钱);但是在第二季关于“文化”的题材内容已经不见了,节目内容的主体仅限盘点本年度的新闻时事,包括嘉宾访谈部分。第一季多是文体明星如李宇春、姚晨、韩寒、姚明,第二季访谈嘉宾是钱文忠、郎咸平、马悦凌和张朝阳等,访谈的话题包括世博、自然灾害环保、教育改革、经济楼市股市理财、医改健康养生、网络虚拟世界等。显然,又是新闻时事部分被加强。同时,在上一季还能听到周立波冒出来的几句上海话,这一季也已经销声匿迹了。这也看出,周立波要努力从“上海人民的小菜”转型成“全国人民的水饺”。

比较分析春节档和暑期档《壹周立波秀》,两者除了节目题材设置有所不同之外,其他的节目要素基本相同,但也正是在这些相同与不同之间,给了我们思考。

一思:节目结构、表现手法不改变,会不会使节目“折旧率”提高?

“个人脱口秀+改词唱歌+立波梦话+嘉宾访谈”是《壹周立波秀》的节目结构。对于一档有着稳定播出时间、周期的栏目来说,固定的节目结构、模式有利于培养固定收视群,但是,对于要逢节假日才能看得到的《壹周立波秀》来说,节目结构、模式的常变常新可能更能提高观众的收视期待,就像是久违了的朋友,再次见面,总会先想想对方变了吗?

电视节目,尤其是娱乐节目,是一种“折旧率”很高的精神文化产品,创新点的多少跟节目看点的多少肯定是成正比。如果说《壹周立波秀》的节目框架不变是想作为其“招牌动作”出现的话,那么,节目内容的表现手法是应该不断变换的,比如个人脱口秀部分常出现静态的新闻漫画图片,是不是可以让他动起来,变成FLASH,或是运用形象的道具,以丰富节目的视觉元素。要知道,电视节目是一种可供人们感知、理解和欣赏的视听作品,身处剧场的观众会有现场感,但是,搬上了电视荧屏,电视机前的观众能长期接纳一个重听觉轻视觉的节目吗?再如,在演播空间的处理上,台下的观众是不是能摆脱单纯的看客身份,与节目内容实现互动呢,让周立波的独角戏更增“不确定的笑点”。

二思:观众对笑侃套路会不会逐渐产生“免疫力”?

立波秀,秀的主要是语言,秀的是周立波带有浓烈民间色彩的、体现了思想自由充满讽刺幽默的语言。周立波最擅长的笑侃手段就是夸张的想象和假设。比如当周立波提到一直处于下跌状态的股票时,他把股指下跌的绿色,想象成让麻雀纵身飞进来的绿色森林,“最残古额(可怜的)就是那些麻雀。证券公司门口那个大屏幕没有红过咯,一直是碧碧绿额。麻雀又不懂的咯,它们以为共青森林公园到了,延中绿地到了,一只只朝大屏幕上冲!冲一只死一只,冲一只死一只。”当然,一段话笑过之后,还让我们体味到“麻雀们”被暗喻成了股民。第二季的节目中这样的想象与假设手法也是随处可见。当说到油价高涨时,周立波笑侃以后的汽油不会按升卖了,要按瓶卖,“一个衣冠楚楚的服务生端着一个托盘,托盘上有两瓶汽油,问顾客:要进口的还是国产的,要85年的还是82年的,然后服务员‘嘭’地打开瓶盖缓缓注入汽油,倒到一半突然舍不得了,说就先到一半吧,剩下的给我存着,下次再用”。语言的精彩自不必说,但是语言的表达方式成了套路之后,观众会不会逐渐地对这样成规律的笑侃方式产生“免疫力”呢,随即觉得“不那么好笑了”。很多媒体在报道周立波反响热烈的剧场演出时,总会用到这样的数字 “一场演出的笑声超过500次,掌声也有200次左右。”但是,现在这样的报道内容好像并不多见了。从节目录制的成品来看,场下观众鼓掌的画面是导播切到的自然画面还是后期剪接的画面,笔者心中还留存一个问号。

三思:会不会成为“说新闻”的舞台版?

从之前的比较分析中,我们看出,第二季节目的内容主体是盘点新闻时事,包括后半部分的嘉宾访谈邀请的嘉宾也是跟新闻时事挂钩的嘉宾。加重新闻的比重,固然是件好事,可以让人们在娱乐中去思考一些现实问题,不至于流向浅俗的娱乐,但是,由“笑侃传统文化+时事盘点”变成了全部内容都是盘点新闻时事,这样的节目内容安排会不会使今后的《壹周立波秀》变成“说新闻”的舞台版呢,戏说的内容题材会不会越来越有限,比如像“房价”、“中国足球”这已经是两季节目都重复谈到的话题内容。所以,还是回归到最初的问题,若节目内容与一些电视栏目内容撞车,那么在节目结构、节目表现手法方面应有自己的创新之处。

虽说《壹周立波秀》第二季时隔半年才跟观众见面,但是周立波本人从未离开过我们的视线,东方卫视每天晚上都会播出《中国达人秀》的花絮节目,里面有大量周立波的清口段子;周日晚的《中国达人秀》也能看到周立波,他还会不间断地出现在一些其他的活动场合…… “天天电视秀”的周立波在东方卫视成功的包装宣传、营销策划之下,周立波个人的附加价值也在不断攀升。但是,周立波本人的主打节目《壹周立波秀》要想有较长的生命周期,让观众保持对节目长久的新鲜感,笔者认为在节目形式和内容上还需要不断地变换、创新。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艺术与传播学院)

上一篇:考评新机制为都市报战略转型护航 下一篇:纸媒深度报道的时代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