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低年段图形与几何“246”活动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时间:2022-09-30 03:22:48

小学数学低年段图形与几何“246”活动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摘 要:为较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理念,结合我校数学科组以《图形与几何》为专项研究内容,本人结合科组要求和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进行了《小学数学低年段图形与几何“246”活动课堂教学模式初探》,希望通过这模式的初探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课堂教学应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经历和体验系列的数学活动过程中逐步回顾知识、生成知识、积累知识,在数学活动中开发和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再创造”能力。

关键词: 低年段;图形与几何;“246”活动课堂;教学模式

一、引言

图形与几何教学是小学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主要有:空间和平面基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性质、分类和度量,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①等内容。为较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理念,我校数学科组以《图形与几何》为专项研究内容,本人结合科组要求和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进行了《小学数学低年段图形与几何“246”活动课堂教学模式初探》,希望通过这模式的初探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课堂教学应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经历和体验系列的数学活动过程中逐步回顾知识、生成知识、积累知识,在数学活动中开发和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再创造”能力。

二、理论依据

“活动教育”是一种具有渊远思想基础和广泛实践影响的理论主张,是对“知识本位”“教师中心”为特征的传统教育不断反思与超越的产物。活动教育它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的,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改造活动对象为特征,以实现学生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的主体实践活动(陈柏成著《活动教育文化场》第2页)③。主角教育中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角,教师是教学组织的主角,通过活动串达成主角课堂几何教学模式的构建主要是基于图形与几何教学与儿童认知规律教育教学理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因素包括感知、思维(主要指理解)、记忆、运用四大因素。学习过程中诸因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这就是儿童的认知规律。本模式的教学法和心理学基础是“迁移规律”和“最近发展区理论”。

三、现状分析

我们的图形与几何教学存在“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方法运用不得当、教学策略欠周全”等现状。《2011版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⑤。可见,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究与体验是多么的重要,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246”活动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为解决当前困局,力图获得教学上的突破而设计的。

四、模式解读

图形与几何教学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我们科组构建“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246”活动课堂教学模式”,就是针对不同的学段采取不同的活动方式方法开展的教学活动,以提高图形与几何的课堂教学效率。

“2”就是两个主角:教师是导学的主角,学生为研学的主角。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主角作用不能少。学生为课堂活动研学的主角,是知识的探索者和获得者,主角地位与作用更不能轻视,两者缺一不可。

“4”就是教师课前四个维度的研究:研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策略。

“6”就是六个大活动组成的“活动串”,当然这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因应教学内容和实际需要而定,目的是让学生在经历一连串的有系统性的知识探究活动中体验和理解知识、巩固知识、内化知识和运用知识。6个活动的具体内容为:激活、研探、巩固、检测、拓展、评价。

1.激活。激活――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有效促进知识迁移。本环节设计的题量要精炼,时间要控制在3到5分钟内。

2.研探。研探――就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活动进行新知识的探索,是学生体验和获取新知识的重要过程。该环节的时间安排为15分钟左右。

3.巩固。巩固――首先是强化第一次认知,巩固与运用的习题要体现层次性、灵活性和多样性,既要有知识的广度,也要有一定的深度。本环节时间可控制在10分钟内完成。

4.检测。检测 ――是通过相应练习检测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反馈,是教师调整教学策略的依据。检测时间3至5分钟。

5.拓展。拓展――对新知识进一步拓展,让学生通过一些与本内容有关且趣味性更浓或对知识要求更高的练习、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对本节内容记忆也更深刻。时间安排约3分钟。

6.评价。u价――是对知识掌握、课堂学习态度、目标达成的评价,是课堂学习活动的回顾与总结。评价的手段可以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要体现发展性。本环节需时1分钟。

6个“活动串”的活动过程是调动学生参与探究、认知、实践、巩固的过程。学生的能力和知识生成的过程是由学生主动学习、探究而形成的,他们往往能在此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而此过程教师作为导引者的角色,重在培养学生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归纳等,学生随着知识与学习方法的积累,独立探索数学知识的能力就会自然形成和得到发展。

五、我们的收获

1.“活动串”是图形与几何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是让学生在参与系列的“活动串”过程中体验并生成知识、积累知识,从具体到抽象的活动过程中训练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本人的图形与几何“246”活动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基于上述思考而建构的一种具有很强可操性的教学模式。

2.“小学数学低年段图形与几何246活动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根据小学生认识事物规律而设计的层级递进的教学模式,是体现主角教育的课堂模式,是由活动串构成的活动课堂教学模式,是经过本科组教学实践验证,总结得出比较有效的教学模式,适用于小学阶段数学几何与图形教学,乃至小学数学各专项的教学,能体现出研学后教教育理念,发挥师生的主角作用。此模式可以有效地落实几何与图形教学目标,达到稳活课堂教学的效果。而因年级学生的能力不同,知识积累与结构不同,教学任务的不同,“六步”并不固化死守,而是在教学根据具体的实际运用进行取舍,组织活动串的时间,在教学中可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教学内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灵活安排。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年1月第一版第2页、3页、5页.

[2]陈柏成著《活动教育文化场》第2页.

[3]蔡林森著《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第2版第43页.

上一篇:浅谈多媒体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高中班主任工作德育实效性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