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六路交手拳之六路奔打精选

时间:2022-09-30 02:59:14

序言

时间还得追溯至22年前的公元1984年9月28日。清朝末代皇帝(宣统)爱新觉罗溥仪的同父异母胞弟――爱新觉罗•溥儇(汉名金子),专程从浙江湖州来到南京,与时任南京市体育运动委员会分管武术协会的干部范克平会晤。

金子先生自幼在皇宫内学文习武,渐大则喜欢游历大江名川。他曾于民国18年(公元1929年)秋,上武当山游历,并在紫霄宫居住7月有余。在此期间,金子共向武当山献出200块银元的香火钱。山中紫霄宫道长李合林见其心诚意善,遂传之宫内秘传武艺――武当太乙五行擒扑二十三式及玄门紫电三盘剑。当时,李合林道长告知金子,在明代,武当山存有二大内家嫡派――即龙门派与太和门。龙门派创自弘治年(公元1488至1504年),由紫霄宫第八代传艺先生张守性为祖师;而太和门则创于宣德年(公元1426至1435年),系宣宗皇帝朱瞻基御封,其创派祖师为邓坤伦老先生。龙门派武艺金子已熟知,而太和门之技金子却无法了解。李合林便希望金子日后如有机会,可寻访太和门传人,亦能互换、互赠各自武艺精华……。

据范克平先生回忆:“金子同志第一次来南京,逗留了整整一周(7天)。在此期间,我与金老非常投缘,我俩互赠了各自所学的武当派传统武术技艺。金子同志赠送我武当太乙五行擒扑二十三式与紫霄宫天地人三盘剑(又名紫电剑)计二趟(共四路),而我则回赠武当太和门的六路奔打、君子腾龙剑、板功计三趟(种)。”

范克平先生说:“明代出自武当山本土的二趟拳术――武当太乙五行擒扑二十三式与武当太和六路交手拳,太乙五行擒扑二十三式已在25年前的1981年由金子同志无私献出,并经湖北省的有关部门协助其整理出版专著公诸天下。而太和六路交手拳(六路奔打),却因为我一直在政府工作,无法抽空从事武术教学与传播,故导致六路奔打自1971年学会之后仅限于个人闭门演练达35年!曾有多次叹息但又无可奈何。最近,《武当》杂志的编辑们重视武当派发源地的本土传统武术,慧眼识真而请我将真庆宫嫡派拳术整理出来,以飨广大读者。我也就不守秘自藏,特将自己近10年所藏的六路奔打拳照加以整理后,交《武当》杂志独家发表、刊登,其旨在发扬光大传统武术之精华。”

据范克平先生介绍,六路奔打共有六趟,每趟均有36招独立的或进攻、或防守伴反攻、或进攻夹防守的技法。 鉴于杂志的篇幅所限,仅精选出其中的一部分进行详解。读者只要精研细析,定可举一反三而触类旁通。

功 法

一、开门拳式

此为六路奔打之中与敌相对时,所拉开摆出的架子。其方法为:两腿前后分开,略同肩宽,且右脚在前,左脚在后;右臂前伸且将右手握为空心拳作前探状(其拳眼向后,拳轮向前,拳面向上并作屈腕上翘状),左臂环胸且把左手握作空心拳护在右腋一侧(其拳心朝下且略作翘腕);头部微低垂,眼向对方,即正前方注视并须兼顾环视四周(眼观与耳听),下颏内收,含胸拔背,收腹塌腰,身体偏向左侧,且要求全身四肢关节俱要活络而忌僵硬(如图1)。

二、天门晕在地(泰山压顶)

此招法为进攻与防中带攻之式。若为主动出击,则垫步或蹿步即快速上步近敌正面,右弓字步伴双扑手(力在手指)逼抖敌家胸膛;沉身松肩晃腰,即可令发劲更佳(如图2)。接着,左脚向右脚一侧上步并作踏步震脚状;而右脚则在左震脚的同时猛然提起且迈步上前,使之形成右弓字步。右手用分指掌反盖击打敌家头顶部位。左手或擒或带或分,旨在锁住敌家手臂(如图3)。

三、截胫连珠碰(铁拐蹬炉)

此招法为声东击西之多面击打之式。倘若主动进攻,则先出左手勾搂敌家附在身前的手臂,跟进以右弓字步出腿并伴随右八字掌(掌缘为击打重点)扑击敌之胸膛(如图4)。然后,身体快速左转(假设敌家从左侧或背面袭来),并提起左腿略作停顿(如图5)之后,再出弹踢状取向偷袭之敌下腹耻骨部位。最终,将左脚前落并起右腿以右踹脚的方式取敌前腿(离我方最近距离的一腿)之胫骨。而我方两手臂可配合作出或佯攻敌之上盘或回带敌家手臂的动作(如图6)。

四、双锤落地载(二龙入海)

此招法为连环进攻之式。即我方垫步逼进,先以双拳晃一晃,旨在搅乱敌家视线之后,则提左腿作左脚面扣于右膝后的顿步观敌状态(如图7),且一经定位(特指敌家),即用左右并指拳下捣敌家下腹及耻骨部位(如图8)。切记!倘若一招击落空,则可落下左腿(注:此乃先前作左脚扣右膝之奥秘所在),前弓使之形成左弓字步状;而两手臂则须先作屈肘上抬的快速上扬(注:此式旨在防备敌、我近距离接触时的敌之反击招法),之后再挥拳下捣敌家下腹部位。

五、猛虎倒剪尾(反卷狂龙)

此招法为暗腿取敌之式。即我方在与敌交手之际,又遇其援兵由背后攻来,则先以左弓字步伴随双手探抓敌之中下盘方式虚晃一招(如图9)。跟着,猛然回身抽步使之变为左虚步上盘架子站立,且将右臂屈肘,即以其肘尖反顶后撞敌之援兵(背后之敌)头部面门,而右掌则前撑半推以防前方之敌逼进(如图10)。最终,反抬右腿并用其足尖部位后穿背面敌家之下腹或耻骨部位(如图11、12)。

六、霸王横开弓(一条枪式)

此招法为进攻与防守兼备之式。倘若系主动进攻时,则以左弓字步逼进敌家正门(即正面门户),用右八字掌扑击其胸膛且将自己左手掩于右臂下方以防敌家反击(如图13)。跟着,拧身右转,使之步型由弓箭式变为马步,而右掌回抽变拳置于胸前右侧,左掌则借坐马拧身之力穿击敌家肋骨部位(如图14)。另若取防守之式,则左弓步,右掌挡住敌家迎面拳,而转弓为马之时即用左掌侧截敌之其他招式。

七、两面穿腮过(扇风贯耳)

此招法为连环进攻之式。我方用垫步(即自然而然地向前方或侧方快速上若干步)前进并以右弓字步定型;与此同时,两手成八字掌虚晃一晃,待敌退步或偏移之后再见机行事(如图15)。跟着,变步型为左弓右箭,即将两手臂由身体左右侧甩起,并以其两手心为重点分别拍击夹打敌家面颊或太阳双穴(如图16)。最终,右脚向右侧前方进步使之形成右弓字步;与此同时,左手上挑后架于头顶部位(此乃防备敌家攻我上盘之预先招式),而右手则变为瓦楞掌,且用其指节部位突袭敌家耻骨处(如图17)。

八、袖底巧取宝(定海神针)

此招法为反客成主的擒扑之式。假设我方手臂或手腕(无论左、右)被敌家捉住,则可出一手扣住敌家擒来之手臂腕骨或手背部位,并将自己被擒手腕或手臂作快速翻腕、下按、回抽等一系列连贯的手法(如图17附),跟着,猛然沉身屈膝下蹲,即变步型为右跪步势,而右手则化为剑诀直捣敌家耻骨部位(如图18)。

九、金鸡巧上架(搜阴接骨)

此招法为闪身进攻之式。我方上步左侧开弓,即右弓左箭步并出右掌扑击敌家正胸(如图19)。假设敌家避开我方进招且出手取我上盘时,我则以两手勾挂敌家手臂而使其分至一侧;与此同时,我方则提右腿,并用右膝盖顶撞敌家耻骨或下腹部位(如图20)。

十、二龙双取宝(巧点瞳仁)

此招法为近身进攻之式。假设敌家以单手擒我前襟或我方用右肘尖倒顶敌家上腹之后(如图21),我方先作解脱手法(此特指敌擒我方时所用)或沉身晃躯前探身(此则指我方出肘倒顶势而言)以迷惑敌家,跟着,疾探右臂并用右食指与中指点击敌家双眼(如图22)。

十一、铁箍双搂腰(弯弓倒卷)

此招法为后发制人之式。假设敌家突然从我方背后袭来并用其双手臂锁住我方腰际,我方则迈步向前形成左弓右箭势,且将左手变掌,右手成拳同时前送推进(如图23),跟着,我方猛抽左脚,即退后一步使两腿形成坐马蹲身式,并同时拧身右旋转动其腰,且用右肘尖部倒顶敌家上腹一侧(如图24)。

十二、豹子跳涧过(回身靠摔)

此法为攻、防相兼之式。若我方取攻势,则挨近敌身一侧,提膝并以左掌扑按其胃脘,而右掌上架于头顶(如图25);跟着,左提腿落地且旁扣敌家一脚之踝骨,并将右脚上步贴靠敌之两腿间作绊脚状,而臂膀则伴着拧腰、换步、蹲身、抖髋来进旋靠撞击(按:此乃“内家”之犯手即仆至要)(如图26)。

上一篇:迎着春天走来 下一篇:太和宫罩气木活血筑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