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类院校模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时间:2022-09-30 02:47:56

经管类院校模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摘要]以财会专业为设计主线,按照“基本技能一综合实践一创新能力”培养规律,探讨了经管类院校模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问题。模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是基于层次的架构,包括岗位单项实验层、专业综合层、学科综合层和创新能力层四个组成主要部分。

[关键词]经管类院校;仿真;实验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9―0113―06

一 引言

模拟仿真实验教学是指人为地创造经济活动的仿真环境,以作为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场所和组织形式。该模式起源于德国的“商务模式公司”。在上世纪50年代德国经济起飞初期,当时许多有职业经验的成年受训者不大适合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培训形式,而希望能有实际动手的培训机会,但创造这种机会的现实条件又十分困难,于是“商务模拟公司”便应运而生,它为受训者提供模拟仿真和实训教学两种服务功能。“公司”完全根据模拟市场的商情变化情况来决策和运行,能从事市场上几乎任何一种商品的生产经营,也适用于几乎任何一种服务项目的经营,运行实际费用极低。受训者在模拟时可经历全部的业务操作过程,了解业务过程中的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学习商贸规则,熟悉市场-机制,可以出错但毋须付出任何现实代价,不必承担任何经济活动风险。模拟时,除货物等是虚拟的外,其它如单据、操作方式、核算办法等均按照现实经济活动中通行的做法设计和运作。多年的高校实验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模式不失为是一种高效的实验教学模式。本文以高校财会专业为主线,尝试探讨经管类院校模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问题。

二 经管类院校模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构建――基于财会专业主线

经管类院校模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依据“基本技能一综合实践一创新能力”的培养规律。基于层次架构而设计,该体系的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其中岗位单项实验层仿真当前会计行业常见的十三个明细岗位并依托相关理论课程而设计,专业综合层仿真企业中会计机构的综合业务而设计,学科综合层仿真企业管理团队模式而架构的,而创新能力层则仿真市场经济环境来设计。

1 岗位单项实验层

财政部有关文件将会计划分为以下十三个明细岗位,即负责人(主管)、出纳、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资金核算、往来核算、总账核算、稽核、档案管理、会计电算化以及管理会计。岗位单项实验层的设计目标就是要依托相关的会计课堂理论教学,突出岗位的业务分工特点,通过实验使学生能熟悉各个会计岗位的业务流程,并掌握各岗位的业务技能。岗位单项实验的内容及其流程,按照以下次序来进行:会计基础一>出纳岗位实验一>往来会计岗位实验一>存货会计岗位实验一>资产会计岗位实验一>收入与利润会计岗位实验一>会计报表岗位实验一>工资会计岗位实验一>费用会计岗位实验一>成本会计岗位实验一>涉税岗位实验一>财务分析岗位实验一>审计岗位实验。岗位单项实验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不仅要与会计理论课程同步,而且同时要兼顾教学进度的安排。各岗位单项实验的内容及其目的如下表1所示。

通过与会计岗位及专业理论课程相结合的岗位单项仿真实验,使学生能直观体会和认识会计学专业中各理论课程模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

2 专业综合层

当前经济业务综合化、整体化的过程越来越明显,这就要求高校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之间要不断地交叉和渗透。具体到会计专业而言,就要求专业教育要不断提高知识结构的通用性,拓宽学生的业务技能,培养其适应能力。专业综合层的实验架构就是要培养学生综合、系统运用会计方法和技术,并独立进行会计核算的能力。我们姑且将这种综合实验场所称之为“会计工场”。其实体模式既可模拟企业中会计机构而设计,也可仿真社会上的“记账中心”来架构。设计会计工场的实验内容,主要应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体现:

一是全面和系统。即在实训项目编排上要循序渐进,体现全面、系统、科学和合理的特点,既能进行单项训练又能进行专业综合训练。既要包含工业企业的基本业务又要兼顾其他企业类型的相关业务;

二是真实和新颖。即要依据最新的相关法规和制度选用当前各行业最新的票证、单证、印章,以一个企业真实完整的业务为主线来设计实验内容;三是操作性和实用性强。即所有实训项目均要采用真题来编排,并要求受训者要真刀实枪地进行操作。

会计工场实训内容分为核心和分支两部分。核心部分要能充分体现会计核算工作的核心业务,主要完成在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每章知识点实验后,对一个完整企业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一般选择股份制生产企业12月份的业务为实验素材,以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做到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分支部分的实验要兼顾会计基本核算工作以外的其他相关工作。如成本计算、纳税申报、财务分析和报表审计等,以提高学生的行业适应能力。

通过核心和分支两部分的会计工场实训,使学生实现由学习者向职场合格职员的角色转换和过渡。下图2为会计工场的实景架构。

3 学科综合层

经济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各职能机构、多种资源共同协调并有效运作的过程。在当前经济信息化大背景下,社会及企业许多例行的管理职能和作业已被信息化软件模块和自动化流水线所代替,经管类人员的职业精力和兴趣已更多地转向对企业非线性、非结构化的决策和管理上。从职场角度看,经管类院校各专业的设置及其培养目标应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管理职能分工是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具体体现或“映射”。因此高校人才培养专业体系架构必须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要宽泛结合,精通结合。可以把经管类院校人才培养体系架构看做是一个由各种“经济林地”共同构成的广袤“森林”。如下图3所示。传统经管类院校的培养模式是自新生入校报到的第一天起就为其打上职业化的专业“烙印”(尽管这种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而言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并被引领到某一“经济林地”从事与这一品类“林木”相关的“植作”和“养护”学习。他甚至在就读的整个大学期间都可能没有机会去领略一下这个广袤的“森林”有多大,森林中每片“经济林”有什么用,以及哪片“经济林”更适合自己的职业兴趣。这样懵懵懂懂地被“圈养”四年,最后又稀里糊涂地送出“林地”走向社会。学科综合层实训的目的,就是要在校内通过模拟仿真企业环境来完成经管类学科知识间的大融合。

学科综合层实训通过企业经营实战沙盘模拟实验来完成的。该实验通过设置不同的角色来仿真企业的经营管理职能架构,通过设立规则和使用道具来仿真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和外部竞争环境,力图通过角色、规则、.道具和团队的有效协作,将企业及其内外部经营环境搬进课堂,并进行全程多方位的模拟、展示与对抗。借用上述比喻,沙盘模拟实验就好比通过课堂实践引导学生登上了一个森林的高地,俯瞰

到了森林的全貌,窥视到了森林中每片经济林的具体作用,以及对整个经济体的贡献价值和如何布局养护才能使整体森林经济价值更大。通过这门课的历练将会使学生产生对整个经管类院校各专业相互融通的通透感和敞亮感,并激发出难以言状的实践兴趣。下图4为企业经营实战模拟沙盘的实景架构,表2为模拟企业管理团队成员的角色和职责定位。

在企业经营实战沙盘模拟背景下,会计将融于整个模拟企业管理团队并成为其中的重要成员一一财务总监和财务经理。

4 创新能力层

在经济信息化大背景下,社会科学技术正逐步呈综合化和整体化的趋势发展,经济与管理学科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二者间的内涵交融趋势却越来越明显。另外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经济与管理工作也并非径渭分明,通常是相互渗透地融为一体。这就要求经管类人才必须要具有较高素质的知识结构,以及较强的综合分析、判断和创新能力,高校人才培养必须要适应这一发展需要。创新能力层的实验项目正是基于这一需要而设计的,它是由面向经济与管理类涉及多学科的探宄性、实战性的综合实验课程群共同有机的组成。该实验项目通常需要在大型综合性场景仿真实验中心来完成。

创新能力层实验项目的设计和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尝试以金融市场为龙头来架构可辐射经管类院校几乎所有专业的创新能力层模拟仿真实验项目,即金融市场仿真综合实验项目。

金融市场仿真综合实验项目是一个全面开放、高度仿真的微型经济运行实验系统,也是一个以实习、实战为特征的立体综合实验教学系统。它以仿真金融市场为平台,以证券交易业务为核心,向财会、企管、信管、商贸乃至文法等学科专业全面辐射和渗透。该系统将经管类院校各专业相互孤立分割的教育体系进行集约配置,形成一个多专业互相交融、互相依托的新格局。它通过创建多专业协作、资源共享、真实有效的微型仿真社会经济环境,使学生获得与真实经济活动相近似的实战效果。基于仿真平台的综合实训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专业实战、团队合作,以及自主创业能力,进而有效地实现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金融市场仿真综合实验系统的构成要素及运行原理如下图5所示。

(1)金融市场仿真综合实验系统的构成要素

模拟证券交易所。它是项目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系统成功运行的市场基础和关键。模拟证券交易所建立在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之上,通过一定数量的教师和学生充当工作人员,借助计算机教学软件,完成模拟证券市场所需要的绝大多数业务运作。

模拟上市公司和基金。按照证券市场的一般惯例和程序发起组建模拟上市公司和基金,然后在模拟证券交易所上市。这些模拟上市公司均要有适当的经营项目,绝大部分公司的高管人员(董事长、总经理及董事会成员等)均应由学生来担任。模拟基金的投资对象基本上是模拟证券交易所发行的品种。

市场管理及中介机构。参照社会经济运作规范设置较完整的证券市场常设机构。常设机构分为功能机构和教学辅助机构(如交易所、工商所、注册会计师事务所、银行等)。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金融、工商、贸易、会计等:学生和教师都可结合各自专业在系统中进行实战教学训练。其他品种。可根据教学需要,在此系统中发行其他,如指数期货、公司或其他类型债券、股票期权等品种。

(2)金融市场仿真综合实验系统的实验流程、项目及岗位角色

基于金融市场仿真综合实验系统所进行的创业创新实战综合训练,其流程可用下图6表示。在这一流程中,学生可完成如下几个主要环节的实训:

1)创业策划。依据具体项目,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组建创业团队进行创业策划。

2)组建公司。方案经评审通过后组建模拟公司,公司组建应严格按公司设立程序,由模拟银行、工商及税务等部门履行相应的验资、税务登记和工商注册等手续。

3)经营运作。模拟建立严格的财务控制与报告制度,定期进行财务审计以保证公司规范运营。

4)公司上市。对经营绩效较好的公司,将其资金规模放大1000倍到证券模拟市场上市,发行模拟股票融资,学生可自由买卖公司模拟股票。

金融市场仿真综合实验系统在运行时,不仅可提供多方位的岗位角色,而且实验项目及学生介入的数量也具有弹性,系统的诸多构成要素甚至也可以拆拼。它是一个开放、流动和随机的过程,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实际情况一致。系统所提供的具体实验项目及岗位角色如下表3所示。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基本目标,知行合一是教育的基本理念。金融市场仿真模拟综合实验项目倡导Learning By Doing(在实战中学习)。实战促使学生主动去理解和体验在课堂上所学的各种理论、操作技巧,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判断作出决策,实战是学生学习理论的动因“’。另外项目所创造出的基于问题学习的情境,也能极大提高学生创业、创新解决经济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结语

依照知识的获得途径,高校学生的专业知识可分为“言传型”和“意会型”两种,“言传型”知识可以通过课堂语言或文字来传递学习,而“意会型”知识则只有通过实践经历才能感悟,这符合人们认识事物所遵循的“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一般规律。高校教育实践证明,试图用“言传型”知识传播途径来让学生获得“意会型”知识,其尝试几乎是徒劳的,必须要有专门的实践机制才能使学生在大学阶段有效地获得“意会型”知识,从而完善其学科专业知识结构。长期以来经管类院校学生难得有机会直接到社会中去接触和感受企业真实的运作和管理过程,我们的教学发展至今仍然沿用的多是“抽象理论+他人案例”的教学模式,这种纸上谈兵带给学生的仅仅是一种前人累积总结出来的理性认识,不管正确与否只能盲从,而且理论知识的传授方式也是枯燥的,学生很难将这些理论迅速掌握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因此基于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在经管类院校构建仿真模拟实验教学体系将大有用武之地。

上一篇:绩效技术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的应用及案例研... 下一篇:教育技术学专业实习双向激励的加权量化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