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会美术馆:艺术的敬老院

时间:2022-09-30 02:33:04

大都会美术馆:艺术的敬老院

引言 纽约曼哈顿东区第五大道的上端,有一座大型石质建筑,那就是大都会美术馆。说起美国的博物馆,名气最大的恐怕就是它了。这类全能型超级艺术馆在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数,论收藏,论名头,也就是巴黎的卢浮宫略有过之。

如同美国的多数博物馆建筑一样,大都会美术馆的设计也是中规中矩的巴黎美院风格,既不难看,也不抢眼。这种风格就像制服,老远就会告诉你,这儿矗立着一座文化的殿堂,老实人觉得高雅,酷人则嫌它迂腐。

它们都是19世纪美国“镀金时代”的产物。当时的美国建筑师尽是留法的“海归”,巴黎美院风格更是公共建筑和某些私人豪宅的流行款式,就像如今,亚洲各大城市热衷于兴建玻璃幕墙摩天楼――把经过简化的物质符号视为文明进步的表征,是多数后发展社会的共有倾向。

那是一个不可重复的时代,催生强盗大亨的同时,经济繁荣、技术创新、系统的高效运转,又带来更大的财富,而财富的积累导致有闲阶级的出现。

对于那些幸运者,附庸风雅开始成为生活的必需。加之美国富豪很多兼有慈善家的身份,对于文化机构的建设通常能大力鼎助。比如卡内基和摩根,便竞相捐献私人收藏,并筹建博物馆。大都会美术馆的发起者和主要赞助人之一,便是金融家老摩根。

和卢浮宫一样,大都会的收藏也是浩如烟海,非要花上几天时间,才能勉强看出个大概。那里的展品,同样按照主流艺术史源流布置,从埃及到希腊、罗马,经中世纪、文艺复兴,直到现代艺术。此外还有一些无法纳入这一体系的非西方艺术作为补充,包括传统中国艺术。由于大都会的巨大声名,这些内容对于多数读者并不陌生。倒是该馆的两个附属展区非常有意思,但又通常会被忽略。

一处是回廊分馆,地处曼哈顿北端的华盛顿高地。这座展馆来自洛克菲勒的捐助,四周林木葱茏,可以俯瞰哈德逊河谷。这里专门展出欧洲中古艺术,建筑物本身就是一件精细的作品。它的大量建筑部件,来自旧大陆的中世纪废墟,运到纽约后,再逐一拼接成修道院的式样。它和母馆的最大区别,在于这里的展品放置在一个仿真的原始文脉中,而不是孤立于具体时空之外。另一处设在第五大道的主楼,在它的顶层花园。

在纽约的美术馆中,如果把东53街的现代美术馆看做新型艺术寄居的合作公寓,大都会美术馆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则更像一处传统艺术的敬老院。对于这里的文化机构,吸引低龄公众的眼球,恐怕远比迎合领导口味来得重要。1998年起,大都会每年夏天会在这里安排一位当代艺术家的个人展。印象中最热闹的是前年夏天,当时美术馆楼顶平台上,出现了波普艺术家杰夫・孔斯色彩俗艳的不锈钢雕塑。

此外,馆内的当代艺术展厅还摆着达明・赫斯特那条卖出了1200万美元天价的鲨鱼标本。是否值得一看,取决于个人口味。这些是我们时代最酷的偶像级作品,至于为什么“酷”,圈内人有很多理论。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作者只出创意,不用动手。传统艺术对于超人技艺的强调,今天已经过时。它们的制作过程更像一种产业,一种外包加工时代的艺术产业。

自从有了后现代,艺术便不再关乎自然、生活或想象,这就像取消了艺术的金本位制。后来我们看到的东西,逐渐变成艺术的衍生产品,就像次级贷款。酷人们举着镜子,让我们看里面有一块金子的影子,然后又有了金子的影子的影子,然后他们又说,金子的影子比金子更值钱。

(摘自湖南文艺出版社《天堂的滋味,只要一文钱》 作者:李大为)

上一篇:失去了水脉的罗布泊 下一篇:优势是一把双刃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