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马吸金等

时间:2022-09-30 01:38:25

2006年9月,国内某商业银行发生客户银行卡存款被盗事件,涉案金额9万多元。上海公安机关经过调查发现,这是一个利用互联网犯罪的犯罪集团所为。该犯罪集团涉及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多名犯罪分子,其湾犯罪分子是核心人员。他们将“木马”计算机病毒程序植入受害人计算机,窃取受害人银行卡和身份信息等资料。大陆犯罪分子在福建等地利用假身份证件开立二百八十多张银行卡账户。台湾犯罪分子利用网上银行将受害人资金划到开好的银行卡账户上。两地犯罪分子在福建和台湾的商贸边境完成分赃。

解析犯罪手法:犯罪集团跨境合作,利用“木马”窃取银行账户信息盗取资金,假身份证开户巧妙销赃。

关注:犯罪集团作案,跨境分工合作。

警示:1.客户要做好电脑的杀毒防毒操作。2.银行应严格做好账户开户时的身份验证工作。

肉鸡中招

2007年3月,上海市民蔡某在某银行开户的两张信用卡内的16.6万余元人民币不翼而飞,蔡某随后报案。银行转账记录显示,被害人两张信用卡内的16.6万余元资金被分11次转入云南昆明一银行活期存折内。在掌握关键证据后,上海公安机关民警前往昆明,在一居民小区内抓获犯罪嫌疑人白某和葛某。在审讯中,犯罪嫌疑人白某交代了作案手法。首先,他通过自己在淘宝网站的店铺向顾客以发送照片的名义,将自己已经编写好的“木马”病毒附带在照片上发送至被害人的电脑里,被害人在点击图片后,“木马”病毒自动运行。犯罪分子通过远程控制被害人的电脑(俗称“肉鸡”),获取被害人电脑内网上银行的数字证书。当被害人输入卡号及密码进入网上银行时,犯罪分子就可以利用“木马”病毒看到持卡人的卡号和密码,之后以被害人的名义通过网上银行划转银行卡内资金。在犯罪嫌疑人的电脑里,侦查人员还发现了其他银行的数字证书二十多个,只是犯罪分还未使用其实施犯罪行为。

钓鱼欺诈

2010年11月至2011年1月,国内某大型银行发现犯罪分子假冒其网站即通过钓鱼网站进行网银欺诈的案件。经核实假冒网站达二百四十多个,发生由假冒网站致客户损失的网银欺诈案件超过200起,涉案累计金额超过3000万元。作案手法大多为:犯罪分子使用软件自动复制该银行门户网站及网银首页页面,并在境内外(境外占90%)注册拼写类似的域名,然后通过普通手机号假冒中国银行名义群发短信,以网银系统升级或动态口令牌过期需要更换为由,诱骗客户登录假冒的网站和网银,在盗取客户网银用户名、密码和动态口令后,随即立刻盗取客户资金。

解析犯罪手法:境外注册假冒网站,即通过钓鱼网站进行网银欺诈。

关注:此类案件的作案成本低、推出假冒网站的速度快、作案地区正由我国沿海省市逐步向中西部扩散。

警示:普通手机号以银行名义发送业务提醒不可轻信,应第一时间通过官方渠道向银行确认。

上一篇:别让爸爸“缺席” 下一篇:建材商的生意经:产品与客户信用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