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初探

时间:2022-09-30 12:32:57

新课程理念下的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初探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对课外阅读的要求,列出了一系列小学生课外阅读必读书籍。它不仅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通过课外阅读还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巩固课内知识,更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这样也有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小学生 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5-0118-01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的意义深厚而广泛。课外阅读可以巩固课内所学过的读写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课外阅读能拓宽知识面,陶冶情操,培养自学能力,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孩子整体语文素质,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等。

一、影响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顺利进行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1.学生自身因素。学生本身缺乏挤劲和专劲,不能很好的利用有限的课余时间和节假日读书读报,少数学生甚至表示懒于阅读。漫画及童话故事适合了儿童的年龄特征,对儿童易产生较大的吸引力,所以大部分的小学生爱看这类书籍。小学生普遍对阅读二三十万字以上的大部头文学作品感到十分吃力,费劲、费时,有的情节描写看不懂,所以很少有人去看。不少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只顾及作业的完成而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减少;过多的作业、辅导、补课使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更谈不上自觉的进行课外阅读。

2.家庭因素。家长的教育观念未能适应教育新形势所需,只注重子女的学习成绩,缺乏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念。有的家长认为要实现培养孩子上大学这个目标必须以高分作保障。必须多做练习题,不少学生在调查中反映,有时很想多买几本课外书,但都遭家长制止,理由就是与学习无关;仅有少数的家长能主动为孩子买课外读物,大多数家长认为读课外书影响学习。也有的家长是由于无力承担昂贵的课外书所以不给孩子买课外书。

3.学校因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学校领导只重视学生的分数,认为考试内容与课外读物无关,因此只抓课本。提高学生分数的最好办法就是做习题,所以学生的书包里有好几本习题册就很平常了。有一定数量的语文教师对当代优秀文学作品了解不多,对新课标的要求理解的不够透彻,缺乏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启发及引导。

4.社会因素。各级政府对农村小学的图书馆建设和藏书量的充实重视力度不足。有的学校根本没有建图书馆,有的也仅作摆设而已并且书籍陈旧,更新速度慢,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当地的书店出售的也多是教辅类书籍和工具书,经典文学作品较少。受其他信息渠道所抢占,学生课余大多数时间是挤在电视机前观看影视节目。现行的少儿出版物对于配合教材内容方面的书籍仍偏少,偶有出现的,也大大超越了农村家长的购买力。

二、要加强农村孩子的课外阅读,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积极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新课标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激发阅读兴趣的重要。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要靠老师的培养,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只有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阅读能力。教师须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想联系。如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

2.推荐优秀的课外书,保障基本的阅读量

教师布置作业要精,应切实保证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时间。

在课外读物推荐上,新课标里列出的14本书是一定要读的,提到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也是要看的。教师可采取经典性作品与前沿性作品相结合的方法。经典性的作品要选适合学生阅读的最基本篇目,可根据教材为点扩展。对前沿性的作品教师要精心挑选,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和积极的指导,使学生既能把握时展的脉搏,又不致于在众多书籍中迷失方向。可将报纸、杂志、小说、影视、广告、标语等各种信息引入课堂,丰富深化教材的内容,引导学生注意收看“焦点访谈”、“新闻联播”、“实话实说”等电视节目,看完后指导学生写收视手记,拉近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距离。除了上述向学生有目的地推荐读物外,教师还可以依据学生的年龄及个性特征有的放矢地向学生推荐其他有益读物。同时,教师也要做好家长的工作,转变家长的观念,让家长认识到孩子语文能力的提高要靠广阔的知识背景的建立和丰富的课外阅读的积累。

3.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提高阅读效率

有书读,还要有好的读书方法。小学生课外阅读个体性强,随意性大,受控因素少。因此,无论从提高读书效率,还是从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特点来看都必须重视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课外阅读方法指导可以专设课外阅读指导课,也可以结合课内阅读教学进行。

要有效的开展课外阅读,教师在课外阅读的指导上。必须遵循二结合原则:(1)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特点,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的课文为“经”,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以优秀课外读物为“纬”,引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从而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教学网络,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2)课外阅读与写作、听说相结合。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日记、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培养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联想、想象能力等,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专门交流。读写听说紧密结合,学生的语文能力能很快得到提高。

4.组织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要求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的认可和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开展一些生动、有效的读书活动,如读书小报交流会、朗诵比赛以及主题式探索性读书活动,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积极做好家长的工作,鼓励家长带孩子一起阅读,在学校和家里都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培养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学习习惯。此外,社会也应多关注贫困地区学生的成长,加强农村地区的网络建设和图书馆建设,让农村小学生也可以享受到网络的快速、便捷,为农村小学生提供阅读的条件和场所。

学生课外阅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师生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共同努力。愿农村小学课堂也能掀起认真读书的热潮,不断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让好书陪伴农村孩子走出课堂,走向社会!

上一篇: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下一篇:基于爱因斯坦伽利略物理成就的科研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