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尝试

时间:2022-09-30 12:26:57

“先学后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尝试

“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是洋思中学的创举,也是生本教育的方法论之一。两者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学理念。

一、课前自学指导

一篇新课文,学生如果预习不到位,那么他们就不能很好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新课之前,要布置学生预习,并且提出具体要求,学生才会按教师的规定有序地进入自学状态。笔者在这一环节中教给学生具体的自学方法:要求学生对所要学习的新课文至少要读三遍。一读——即初读课文,要手脑并用,标自然段,圈点字词,找出好词好句,粗知课文大意。要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碰到不会的字词,通过查字典解决字、词的音义,并在书本上给生字注音。二读——即再读课文,要求学生流利地朗读课文,口脑并用,熟悉课文内容,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要求学生先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再连起来将课文读一读。读完课文,田字格中的生字用自己的方法记一记,口头各组两个词。三读——即精读课文。要把握课文要点,要求学生在自学中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或句,打个小问号,有不懂的问题或者有什么想问的问题标注在书上。也可以对照课后练习题,边读课文边思考答案,用不同的符号在书本做记号。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找出来,读一读,背一背,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

二、课内自学指导

对学生在课前自学过程中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应该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准确地揭示学习任务,提出学习要求,引导学生讨论,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在分组讨论中,教师来回巡视,也可参与学生的讨论之中,适当点拨、启发、引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然后信息反馈,各个小组派代表对问题举手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学生讲对了,教师肯定;讲得不完整,教师只作点拨性的引导,仍达不到深度的,教师再补充;讲错了的,教师更正。对于一些仍有疑难的,学生学了也不理解的,教师就要教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寻找规律,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例如:我在教学《古诗两首》中的“夜书所见”一诗时发现,5个小组在交流诗意中都认为“知有儿童挑促织”的“知”是知道的意思,他们解释为:看到深夜篱笆旁有一盏灯笼亮着,就知道有小孩在捉蟋蟀。我随即走上讲台,在板书的古诗上将“知”大大地加了点,并加问一句:“同学们,你们想想看,诗人叶绍翁坐在船上,在漆黑一片的深夜,他真的能看到小孩在捉小小的蟋蟀吗?”话音刚落,学生们立即展开了讨论。有的说:“肯定看不见的,他是听到蛐蛐的叫声猜想的。”有的说:“这么远,应该看不见,他是听到了两个小孩的说话声和嬉闹声推测的。”还有的说:“他小时候也这样捉过蟋蟀,所以他猜想那些小孩在捉蟋蟀。”我频频点头:“有道理,那你们说‘知’是什么意思啊?” “猜测、猜想。”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

三、课后自学指导

阅读不能止于课堂,课堂应是阅读的开始。例如:我在教学《风筝》一课结束时,向孩子们推荐了两首诗歌。“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这都是我童年的快乐,描写风筝的诗歌也有很多,我们学过清代高鼎的《村居》,还有宋代寇准的《纸鸢》和明朝徐渭的《风鸢图》这两首诗,你们可以找出来读一读,背一背,了解一下诗意,抄在自己的《书海拾贝》上。”在类似这样的课后延伸阅读指导时,如有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让他们念给同学们听,我们既要及时表扬这些同学,也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通过小组内这类学生的辐射,带动后进生学习,使后进生从身边的同学中学会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取长补短,促使不同能力的孩子都能学有所得。再如我在教学《玩出了名堂》课后拓展时,“你还知道哪些类似列文虎克那样,通过玩,竟然玩出大名堂的名人?”想不到我话音刚落,就有同学举手发言,说:“老师,我知道莱特兄弟玩风筝,发明了飞机。”我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让全班都知道这位同学平时爱看课外书,这丰富的知识都得益于阅读课外书。接着我还列举了一串名人的名字,启迪学生如果想知道他们到底因为玩而发明了什么东西,自己去找课外书来阅读,下一周开展“讲名人故事我最行”活动,评选“故事大王”。

上一篇: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下一篇: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之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