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激励学困生进步之我见

时间:2022-09-30 12:16:23

用爱心激励学困生进步之我见

当今教育教学中,有一部分学困生学习兴趣不浓厚,甚至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他们整天不学习,来学校不是睡觉,就是影响课堂纪律或经常旷课或不交作业等,教师教育不听,家长教育更是不听。为了让这部分学生能转变学习态度,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可采取如下做法:

一、爱心是教育学困生的关键

接任一个新班时,可建立班内学习互助小组,把班主任的爱以及班集体的“友爱”倾注给这部分学困生。其实建立学习互助小组的目的,是让学生能互相“沟通”,是为了使学生有交流的机会和场合,不论是学习上还是思想上。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学困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反之,班主任如果不关心他们,一心想着学习优秀、表现好的学生,那么,班主任的偏爱、冷淡则会强化学困生的自卑心理,使他们与教师之间产生隔膜。班主任只要有一颗仁爱之心,经常设身处地地为学困生考虑,为他们解决存在的问题,那么他们也就会时时为教师着想。

在工作中,班主任要让学困生切实感受到他们受到教师的关爱。如,在安排座位时,坚持好中学困生的搭配,要求学习好的学生帮助学困生;课堂提问,要以激励学困生踊跃发言为主,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所讲的内容上来,让他们课堂上不开小差,有机会展示自我;还要鼓励他们参加学校或班内开展的活动,不忘给他们创造一展身手、表现自我的机会;等等。以爱心抚慰他们的心灵,让学生不但喜欢学教师所教的学科,还很听教师的话,爱心是教育学困生转变的关键。

二、诚心是教育学困生的保证

经常和学困生谈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主要方式和方法。可经常找学困生谈心,了解他们在学习上和生活上存在的困难,并且努力帮助他们解决。做法一般都是先拉家常,谈谈自己的过去,不论成功还是失败,说明每个人不是没有缺点的。通过谈话缩小师生心灵间的距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做到心平气和,以诚相待,以一个母亲或以一个朋友的身份与学困生交流。

其实学困生大多都很有“肝胆”,如果能把他们身上的“侠义”之气激发出来,他们会时时刻刻为教师着想,把教师当成他的好朋友,这样教育转化他们就很容易了。教师的诚心还应表现在对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发掘和肯定上,以诚心赢得他们的信任,是成功教育学困生的保证。

三、耐心是教育学困生的前提

如果教师的心情不好或烦躁,切莫去做学困生的工作,因为如果教师没有耐心听学困生的理由,听学困生的“述说”,教师就更不可能给学困生转变的机会了。意志薄弱,自控力差,行为极易反复无常,是学困生的特点,教师做工作之前应抱有“允许犯错”的想法,千万别说“我都跟你说了多少次了,你怎么还……”这一类的话,更不要动辄就叫家长。做学困生的思想工作,不要简单地认为通过一次谈心他们就能彻底改好,要有耐心地做好每个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遇到学困生不良行为出现反复时,班主任一定要有耐心,客观分析不良行为反复的原因,要及时发现、及时抓住、及时诱导,做到防微杜渐。

当然,这里所指的耐心教育并不是消极等待,而是要做有心人,为学困生的转化积极创造条件。学困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每个学生都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班主任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学困生重新找回自信心,获取改正缺点的勇气和信心。

四、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

学习优秀的学生对学习兴趣浓厚,而学习落后的学生则表现为对学习缺乏兴趣,不愿动脑,害怕困难,因此产生厌学情绪,以致做出违纪的事。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在日常学习中,不能太苛求,关键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使学困生能够体会到战胜困难、获取成功的喜悦。其次,要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要经常组织他们阅读课外优秀读物,培养他们读书的兴趣和习惯,组织他们参加有益的兴趣活动,使学困生在活动中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体验自身的价值。最后,要常抓不懈,学困生学习底子薄,非一朝一夕就能提高学习成绩,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持之以恒,在他们身上花大功夫。

其实,学困生身上也有许多闪光点,他们也有自己的优点。只要教师用耐心、爱心、诚心去关心、帮助他们,学困生就一定能健康地成长起来。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朗读 下一篇:古琴“鼓”与“弹”的技艺源流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