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强险”亏损原因及解决对策

时间:2022-09-30 12:08:08

【摘要】自开办以来,我国“交强险”多年处于经营亏损状态,尤其是江苏省表现更为突出。本文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在全面了解江苏省“交强险”死亡伤残赔付情况的基础上,从外部环境与内部管理两个角度分析其亏损原因,并结合发达国家“交强险”的经营经验,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交强险”亏损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江苏省;机动车辆保险;“交强险”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以下简称“交强险”)是我国首个由国家法律规定实行的强制保险制度。《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交强险”是由保险公司对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不包括本车人员和被保险人)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在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的强制性责任保险。“交强险”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2004年5月1日实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明确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这是“交强险”的前身;2006年7月1日,机动车第三者强制责任保险被“交强险”代替;2012年,国务院颁布新版《条例》,允许外资保险公司从事“交强险”业务,这意味着中国保险业已进入全面开放阶段,同时也意味着“交强险”制度必将日益完善。

一、“交强险”发展现状

“交强险”出台初衷秉持“不盈利、不亏损”原则,然而自2006年7月1日我国开办“交强险”业务以来,除2008年略有盈利之外,“交强险”业务的整体亏损一年多于一年。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2006年至2008年,“交强险”承保亏损37.4亿元。2009年至2011年,全国“交强险”整体经营亏损分别为29亿元、72.4亿元和92亿元,这三年的承保亏损分别为53亿元、97.1亿元、112亿元,以已赚保费为基数,2010年、2011年的经营亏损率分别为9.6%、10.1%。

江苏省作为经济大省和车辆大省,在全国“交强险”整体亏损的背景下,“交强险”的亏损状况更不容乐观。2006年至2011年,江苏省承保车辆数分别为:182.45万辆、510.2万辆、565.78万辆、647.78万辆、714.47万辆、814.48万辆;赔付率分别为:45%、104.5%、128.3%、92.9%、89.2%。各年赔付率都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亏损规模位居全国第一。

从表1可以看出,从2007年至2011年,江苏省“交强险”的赔付项目中死亡伤残支出金额一直处于增长状态,并且其所占比重一直超过50%,而医疗费用和财产损失的支出金额增长幅度都比较小,其占比也都比较小。

从表2中可以了解到,2008年-2011年苏北的“交强险”赔付率一直高于苏南地区,并且在大多数年份也高于苏中地区,而苏中和苏南地区的赔付率没有确定的大小关系。在案均赔款上,苏北一直高于苏中、苏南地区,苏南的案均赔款最小。在各项赔款支出上,苏北和苏中地区的死亡伤残赔付所占比重都高于苏南地区,医疗费用占比三个地区相差不大,而在财产损失占比上,苏南明显高于苏北和苏中地区。2009-2011年三年间,江苏的“交强险”赔付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并且除了2011年低于浙江外,其他几年一直高于经济条件和出险率与其相当的广东、山东和浙江。案件赔款和死亡伤残赔付占比也处于这几个省份中的较高水平。

二、导致“交强险”亏损的主要原因

江苏省“交强险”高额亏损的局面已形成多年,为了剖析其高赔付的原因,我们从外部与内部两方面着手。

1.外部环境因素

(1)江苏省道路交通环境较差

江苏省较差的道路交通环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交通事故发生数较多,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2011年和2010年江苏省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分别约为1.34万起和1.38万起,事故发生数均高居全国第四。而在2007年至2009年的统计数据中,江苏省的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数也一直位居全国前列。

②交通事故中死亡比率较高。2009年、2010年和2011年江苏省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分别为5202人、5031人和4899人,在全国各地区中都位居第三,仅次于广东和浙江。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人数)分别为11.91、9.13和7.26,均高于同期的全国平均水平10.79、8.36和6.66。

③人口密度和车辆密度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江苏省的人口密度为767人/平方公里,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5倍,居全国各省、自治区之首。江苏省在2010年和2011年车辆密度分别为36.65辆/公里和44.35辆/公里,也远远高于同期的19.46辆/公里和22.81辆/公里的全国平均水平。如此大的人口密度和车辆密度大大增加了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

(2)存在过度医疗现象,医疗费用较高

过度医疗是指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违背临床医学规范和伦理准则,不能为患者真正提高诊治价值,只是徒增医疗资源耗费的诊治行为。

多年来“自收自支、自负盈利”的管理体制,鼓励了公立医院的创收冲动。同时部分医院缺乏合理临床流程和诊疗常规,使医疗活动存在习惯性、随意性和不规范性。这些原因都会导致医院医疗过度。

近年来,江苏省医疗机构过度检查、过度治疗的行为层出不穷、屡见不鲜,成为很多医院创收的重要途径。在出现过度检查、过度治疗的情况下,因过度检查、过度治疗增加的医疗费用就成为影响保险公司“交强险”业务亏损的一个重要因素。

(3)司法环境较差

长期以来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审理周期长、程序繁琐、调解难、执行难、矛盾易激化,尤其与保险公司衔接不畅等问题已经成为亟待破解的司法难题,这些难题都会增加保险公司的赔付支出。特别是各级法院在案件中通常作出偏向受害人的判决,甚至违背“交强险”有关的条例和条款。

2.内部管理因素

(1)理赔管理

一方面理赔人员素质整体不高、良莠不齐,部分人员不讲职业操守、弄虚作假;理赔专业人才特别是医疗方面的人才极其缺乏,核损核赔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理赔服务质量受到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是保险公司在责任事故认定和伤残评级机构对伤残评级鉴定的公允性、在医疗费用开支的合理性等方面,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处理措施。很多保险公司同被保险人、医疗机构和各级法院等有关职能部门的协商沟通较少,导致在案件处理中与有关方面产生分歧,导致赔付成本增加。

(2)费用管理

车主在购买强制保险后,还将购买商业保险作为补充,在车险理赔过程中,一般是先在“交强险”范围内进行赔偿,然后才在商业险责任范围内赔偿,而有的保险公司在“交强险”和商业险理赔上部分费用列支不明确,通过理赔科目的处理方法,将原本一些属于商业险内的费用列入“交强险”中,从而成为导致“交强险”巨亏的一个因素。

三、发达国家“交强险”经营经验

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最早起源于英国等发达国家,因此我们希望通过研究这些发达国家的“交强险”制度对我国“交强险”的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英国汽车保险强制责任保险最大的特点在于完全实行自由化费率,费率厘定主要考虑车的因素和人的因素,并实行详细的无赔款优待政策。

日本“交强险”的保费执行“成本价主义”,实行“无损失、无利润”原则;费率方面,实行浮动费率制度;在经营模式上,采用保险业者与政府共保联营的模式,从而可以分散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促进其稳健经营,确保损害赔偿的真正履行,最大限度地实现损害的社会化分散。

另外,美国和德国采取浮动费率模式。美国汽车保险制度特色之一是无过失赔偿保险,但只针对车祸中车内的受伤人员,而不包括汽车财产损失。而在“交强险”市场完全开放的德国,法律规定所有保险公司的“交强险”最高赔付额不得低于一定限额。

四、改变“交强险”亏损局面的建议1.尽快明确“交强险”的经营模式

有关“交强险”经营模式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但是至今尚无明确定论,大部分争论主要集中于代办制还是市场化经营。就目前国情来看,市场化的经营模式比较现实。因为市场化的经营模式,其经营结果完全由保险公司负责,保险公司作为专业保险机构,有足够的能力、也有义务经营管理好“交强险”。

2.完善“交强险”的费率机制

(1)积极推动江苏省内“交强险”地区差别费率改革

笔者认为可实行经济水平统筹的差异模式。即按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分类,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实行相同的限额和费率。在此基础上,对费率进行结构性调整,不再统升统降,而是根据车辆类型的赔付率进行调整。

(2)提高“交强险”投保率

2009年至2011年三年间江苏省机动车整体的投保率在逐步上升,但上升速度较缓,到2011年为56%,没有完全体现出“交强险”作为强制性政策的特点。虽然其中汽车投保率已经达到90%以上,但摩托车和拖拉机两类车型投保率却相当低,拖拉机更是只有10%。如此低的投保率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道路交通事故中索赔难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减少了本应该属于保险公司“交强险”业务中用来支付赔款的保费收入,这也是造成高赔付率的重要因素,不利于扭转江苏省“交强险”巨亏的局面。因此,改变亏损局面,提高江苏省“交强险”的投保率不失为有效的对策。

提高投保率不仅需要增强车主,特别是摩托车、拖拉机较多的农村地区的车主的投保意识,而且交管部门也要同保险公司和保险监管机构合作,要求车辆按时按要求参加审验,查处未投保车辆,要求其及时投保。保险公司设计出适合广大农村地区的车险产品、降低保费和增加保额,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提高投保率。

3.各大保险公司积极完善内部经营管理

(1)学习国外“交强险”经营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

学习国外“交强险”经营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可以给江苏省的“交强险”市场带来更加合理的经营理念,同时可以增强整体服务水平,缓解“交强险”的经营压力。

(2)加大对“交强险”各项成本的管控

保险公司可以从承保、理赔、费用管理三个方面着手,逐步完善内部管理。承保管理方面,保险公司应严格把好审核关,对于改变使用性质、私车公挂等违规现象,可以通过监管部门予以重罚;理赔管理方面,保险公司需简化“交强险”理赔手续,向社会承诺理赔时限、完善交通事故抢救费垫付和预付机制;费用管理方面,加强业务及管理费用的预算管理,真正落实“交强险”的单独核算。

4.积极推动相关行业间的交流、合作与监督

(1)积极推动并建立与法院的沟通交流机制

江苏省内各大保险公司可以借助当地法院推动或者主动尝试与法院进行深入沟通交流,借此一是建立与当地法院的定期沟通交流机制;二是力求在关键争议环节达成一致,三是对于道路交通事故人员伤亡的案例,可以把具体涉及的赔偿项目及先后顺序给予明确,与当地法院达成一致。

(2)与警方密切合作,提高反骗保意识

由于道德风险的存在,保险公司应加强与警方的密切合作并预防“交强险”的骗赔,提高防范意识,降低风险以达到减少“交强险”骗赔案件的发生,从而进一步降低不必要的亏损。

(3)保险公司建立信息平台,联合警方开展打假工作,严厉打击假保险单、假赔案

定期与警方沟通交流“交强险”骗赔案件识别经验,因为广大群众在充分享受“交强险”所带来的经济和便利时,并未完全认同“交强险”,甚至还会因一些理赔手续繁琐而产生对“交强险”的各种不满。在此种环境下,迫切需要相关部门和社会大众对“交强险”的理解和支持。同时,江苏省内保险业界也应充分利用“交强险”信息披露等各种平台,积极宣传“交强险”,并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对“交强险”的正确认识,从而逐步改善“交强险”的法律和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范小星.论交强险若干法律问题的适用与完善[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3(2):89-92

[2]梁衡义,肖宇谷.我国车险浮动费率制度设计中的几个问题评述[J].统计与决策,2013(4):27-29

[3]刘锐.交强险制度的解释适用与立法完善[J].保险研究,2013(8):68-72

[4]龙卫洋.基于因子分析的产险公司车险业务的绩效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3(7):53-56

[5]孟生旺,商月.交强险的成本因素分析[J].统计研究,2011(6):47-52

[6]邵晓生.对交强险费率结构的几点建议[J].时代金融,2012(3):162-163

[7]孙维伟,张过增.ZAIG模型在车险定价中的应用研究[J].保险研究,2013(4):43-51

[8]王智鑫.交强险亏损原因分析及对策[J].黑龙江金融,2012(9):59-60

[9]吴红一,刘登勇.交强险巨亏成因分析及对策[J].上海保险,2012(1):17-19

[10]项俊波.着力解决保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J].中国金融,2013(3):9-12

作者简介:

顾雅敏,女,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大四学生;姜云云,女,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大四学生;袁毅,男,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大四学生

上一篇:金融创新对我国企业投融资决策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试论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建立对管理模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