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伏牙导萌附件粘结中的四手操作技术

时间:2022-09-30 12:01:49

埋伏牙导萌附件粘结中的四手操作技术

【摘要】 目的 观察埋伏牙正畸导萌治疗的附件粘结过程中四手操作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纳入23例患有埋伏阻生牙, 需要正畸牵引导萌的患者;粘结前行心理护理, 术前准备;粘结过程中四手操作, 配合医生将附件粘结到位;术后给予正确的口腔健康教育。结果 23 例患者粘结正畸附件粘结稳固, 术后未见明显不适, 23例患者均导萌成功。结论 良好的四手操作可以获得良好的粘结效果, 提高矫治效率。

【关键词】 四手操作;埋伏牙;正畸粘结

埋伏牙是常见的错牙合畸形, 前牙区的埋伏牙严重影响牙列和面部美观;部分患者不愿微笑, 产生自卑心理, 严重影响青少年正常心理健康[1]。随着固定正畸技术的日益提高, 多数埋伏牙在早期可通过导萌以保存。埋伏牙的成功治疗依赖于正畸医生完善的治疗计划、外科手术良好的牙冠暴露视野, 但这都离不开稳固的埋伏牙附件粘结。因一旦术后附件脱落, 则需重新行翻瓣手术进行粘贴,一方面延误了矫治的进程, 同时再次粘结的效果也大打折扣;另一方面, 反复手术增加了病员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 正畸医生也不得不面对再次粘结的精神压力[2]。因此埋伏牙附件的粘结成为这一治疗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因此, 本文的目的是总结埋伏牙正畸治疗过程中, 外科手术暴露牙面时, 配合正畸医生粘结正畸医生粘结附件时的正畸护理相关操作技术;观察良好的正畸四手操作技术的粘结效果以及对后期正畸治疗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自2009年7月~2011年9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收治的开窗导萌的23 例患者( 共有埋伏牙26颗) 中男9例, 女14例, 最大年龄19岁, 最小年龄8岁, 平均年龄12.8岁。26例埋伏阻生牙均在上颌, 中切牙13例, 侧切牙3例, 尖牙10例, 第二前磨牙2例。

1. 2 方法

1. 2. 1 矫治前的护理 埋伏牙矫治一般疗程较长, 风险较大, 护理人员需从下面几方面做好前期护理工作:①正畸治疗开始前, 配合医生制取初诊模型及拍摄曲面断层片和头颅侧位片;必要时拍摄三维CT片, 以明确埋伏牙牙根的形态和邻牙的关系等;②埋伏牙患者多为青少年患者, 对口腔卫生重视不足, 牙面易有菌斑、软垢和结石形成, 造成牙龈红肿、牙面脱矿、染色、甚至出现龋坏;护理人员耐心向患者进行口腔卫生宣教, 让患者掌握正确的刷牙方式。

1. 2. 2 粘结前的护理 ① 心理护理:埋伏牙开窗的时间一般在口内正常萌出牙已粘结或矫治进行到一定阶段后进行, 此时患者对正畸治疗有初步的了解。但对于手术仍有一定恐惧;护理人员需要耐心地引导, 讲解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术后可能出现红肿, 疼痛等不适, 使其做好心理准备。② 术前准备:粘结附件前, 准备好口镜、镊子、探针、持针器、酸蚀剂、粘结剂、结扎丝、酒精棉球、干棉球、开口器、吸唾器、口杯、肾上腺素棉球等。调整椅位, 使患者仰卧;调节光源, 备好吸唾器;引导患者放松, 便于医生操作。

1. 2. 3 术中的护理 ① 粘结前准备:首先要安置好开口器, 使其对患者的牙齿及周围的口腔黏膜、系带无压迫;在医师用肾上腺素棉球压迫止血后, 生理盐水冲洗清洁牙面时, 及时吸唾, 避免唾液二次污染;一手按压气枪按键, 对牙面进行干燥, 另一手用吸唾器吸出口内唾液及血液等, 以防止患者误咽及保持术野的清晰。② 牙面酸蚀:医生完成酸蚀后冲洗牙面时, 护士用吸唾器吸出唾液及冲洗液。用气枪吹干, 协助医生用干棉球进行隔湿, 以防唾液污染。③ 附件粘结:配合医生涂布处理液, 并在附件底板均匀涂布处理液, 然后将粘结树脂挤在附件的底板, 树脂的量适中, 传递给医生。待医师将附件粘结到位后, 配合医生去除附件周围多余的粘结剂, 用吸唾器吸去牙体周围的的渗血, 避免影响粘结强度。④ 附件粘结后的工作:用持针钳夹持好结扎丝, 递予医生结扎于粘结好的附件上, 预留一尾部顺延出创口, 便于以后牵引导萌。操作结束后, 收拾器械与材料。嘱患者注意事项, 预约患者复诊时间。

2 结果

23例患者粘结正畸附件过程都能主动配合, 附件粘结稳固, 未出现附件在矫治过程中脱落而需要再次粘结的意外, 患者不适感很少, 所导萌牙齿均牵引成功。

3 讨论

“四手操作”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国际化牙科操作模式[3], 它是指在治疗口腔疾病过程中, 一名护士配合一名医生, 医护间平稳而迅速地传递器械、材料[4]。它作为一种高效率的口腔操作技术, 不仅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治疗质量, 还避免了治疗过程中的医源叉感染 [5]。

正畸附件的粘结质量受到血液、唾液等影响, 且外科开窗牙冠暴露的范围小, 故埋伏牙的附件粘接对隔湿、操作较常规粘接有更高的要求[6]。本文在对开窗导萌的23 例患者的护理中, 细化“四手操作”技术的每一个步骤, 从而平稳而迅速地传递所用的器械材料, 避免了粘结过程中唾液和血液污染, 降低了脱落率,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在针对埋伏牙的治疗过程中, 通过“四手操作”的正畸护理, 缩短了治疗时间, 矫治器粘结稳固可靠, 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最终让患者获得了满意的正畸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岭枫.外科与正畸联合治疗骨埋伏上颌前牙19例临床分析.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1,(12):122-124.

[2] Becker A, Shpack N, Shteyer A. Attachment bonding to impacked teeth at the time of surgical exposure. Eur J Othod, 1996,18(5):457-63.

[3] 朱瑞珠. 正畸附件直接粘合中四手操作技术的效绩分析.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8,25(5):818-819.

[4] 赵佛容.口腔护理.第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21.

[5] 路海云,陈庆琼.四手操作技术对预防口腔科交叉感染的作用. 天津护理, 2006,14(2):87.

[6] 王红梅.正畸托槽脱落原因分析.中国实用医刊, 2008, 35(5): 71-72.

上一篇: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 下一篇: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