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业主与施工单位共享信息的体会

时间:2022-09-30 11:08:34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业主与施工单位共享信息的体会

【摘 要】 本文结合多年工程项目管理实践经验,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进行了一些比较分析,提出了改进工程管理的具体内容,建立业主单位与施工企业的信息共享,运用工程项目信息化系统,并结合实际对施工现场管理和队伍建设进行管理上的创新,使工程管理更具效率和效益。

【关键词】 建设工程; 信息共享; 工程项目管理

1.对工程项目管理的认识

项目管理通常是施工企业内部的管理的一部分,是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科学技术,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的计划、组织、监督、控制、协调等全过程管理;不同的项目管理阶段,不同的项目管理方法,其任务、内容、目标各有侧重。但是作为业主单位如何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了解工程进展情况,共享管理信息,提高工作效率,把握整个项目,做好投产前的其他准备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一般来说,作为业主方主要关心的是投资问题和进度,施工方则更关心工程成本问题;业主方关心质量问题,施工方则还要关心安全问题。

建设工程管理方面的创新,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活动。所谓“创新”就是“创造和革新”,是新观念、新构想的形成和运用;而不断创新的过程就是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即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作为业主与施工企业是甲乙双方合作关系,又是建设工程合同的二个主体,有共同利益更有矛盾的一面。要搞清相互之间的关系,开展业务流程,即从技术和组织管理方面的实现创新,做到工程建设过程中双赢则是大家面临的任务。

我们引用当前法律层面上的合同关系,通过研究工程管理创新问题,有利于搞清每一个知识领域、每一个专业范围的工作,及其需要改进的方面。如优化业主与施工企业的信息沟通,加强现场管理问题,通过系统分析,施工现场管理为重点的结论。本文针对工程项目管理活动中需要改进的诸多问题,提出了从现场工程管理信息集成化建设、施工现场工程管理和现场工程管理等方面着手,改进业主单位与建筑企业工程管理方面信息不对称的状况,以有效整体推进建设领域各参与方更好合作,取得双赢局面,从而地应对未来国际工程管理的新挑战,无论是业主单位和施工单位都是一个探索。

2.工程计划管理及信息集成化建设与业主共享平台的开发利用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以物质为中心的生产方式正在向以信息为中心的生产方式转变,具体表现为企业管理上的信息化。所谓“信息化”就是以人为主体,应用计算机硬件、软件和通信技术搭建网络,对企业信息系统进行规划、开发、建造、运行和管理,实现企业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和分析的电子化及生产经营管理过程的程序化;是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如果把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构成管理信息系统。它包括各种信息系统模式,如事务处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等等。施工建设公司的工程管理信息集成化建设,就是要规划并构建公司的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以进一步规范公司工程管理流程,提高项目管理工作效率,不断追求目标管理工作质量。然而,相对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业主作为建设单位对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基本上处于人工现场查验进度和质量,依靠监理单位的每月报告对工程进行投资方面的控制,不了解工程准备、材料、人工安排的具体情况,特别是下一步的工作计划的可行性情况,常常处于工程管理的被动状态。因此,业主单位的管理创新是要利用施工现有的工程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联网了解施工状况,从而达到宏观控制的目的。

2.1 工程管理信息系统(PMIS)是以计算机为手段,突出运用信息系统的方法,对项目管理的各类信息进行收集、传递、处理、存储、分发的人-机系统。

2.2 工程管理主要指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管理,包括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以及工程建设全过程各参与方的管理。就施工企业而言,主要指施工项目管理。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主要通过收集、存储及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有关数据,辅助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和决策者规划决策和监督、检查,其核心是对项目目标实施有效控制,即对进度、成本、质量及合同目标的规划和控制。就施工企业而言,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主要包括进度控制、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及合同管理四个子系统。

2.3 现场工程管理的主要方法是控制,控制的基础是信息。以信息作为组织生产的出发点,以信息指导生产(反映生产过程的变化、调节生产节奏、控制生产过程)。信息管理对于更好地进行现场管理有重要的意义,有效的项目管理应更多地依靠信息系统的结构和维护,并通过现场工程管理信息集成化建设,整体提升现场工程管理水平。所谓“集成化”就是在信息使用的过程中做到一体化、规范化、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在现场工程管理方面,信息系统集成化应建立在系统化和工程化的基础上,将现场相关业务处理系统、决策决策系统、综合办公系统一体化为项目管理系统,并随着以项目管理软件为核心作用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而不断深入。

2.4 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与业主单位基本建设管理平台的开发,是建立地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基础之上的。业主单位一般只需要与施工企业在本工程项目的管理网络平台的搭建一个通道,可以考虑基于项目的局域网。首先要根据双方合同及有关参数、文件资料编制项目管理双方信息平台,通过实施规划了解工程计划的最关键节点。因为这项工作涉及到范围、时间、成本、质量、劳动力资源、采购管理等多个专业方面的信息,其中信息内容、信息管理制度是关键,实现现场工程管理各项业务联合监控,达到实时沟通,加强项目关系人在项目运行过程中的积极合作,实现项目目标的有效控制。

2.5 实践证明,建设项目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仅是涉及多方面的事,重要的是涉及多个专业和多方面的人员,特别是由于业主单位和施工企业在管理内容上各有保密要求,所以,信息化双方协同管理阶段比较难。其中有几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比如业主方面有资金方面是否短少、缺乏,进度方面的要求;而施工企业劳动定额和预算定额的差价问题等等都是内部管控的事情,一般不应让对方知道的。就施工企业而言,开展项目现场工程管理信息集成化建设,就是要通过项目工程计划管理,实现多级动态计划管理,多项目的协同管理;建立各项目、各专业测评机制(如进度、质量、成本),实现各个合同全过程管理,以及财务业务一体化和办公业务一体化管理。总之,要通过实施以信息化平台为支撑的现场工程管理信息集成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减少项目失控的可能性。

3.施工现场管理和工程建设管理方面的创新

3.1 项目实施规划一旦批准运行,施工现场的管理就变得至关重要。

现场工程管理就项目管理,如果施工现场的问题没有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从而使相关问题层出不穷,会导致整个项目的失败。施工现场常见问题:①作业流程不顺畅;②工程实体质量控制绩效差;③现场施工设备、机具维护保养不到位,故障多;④异常事故重复发生,返工,事故增加,工程成本失控。一般来说,建筑工程管理所出现的矛盾和冲突大部分来源于责任部门的权责规定不清晰,部门间存在着利益冲突,以及过于繁琐的表单记录等多方面因素。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避免冲突的发生,施工企业可以考虑从流程分析和改善的角度出发,不断改进现场管理。现场管理是通过对施工场地的安排、使用和管理,以及施工队伍的组织和运行,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搞好过程控制,减少事故,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业主单位通过现场检查和施工项目部的信息情况汇总,可以通过发函、监理会议等方式与施工现场进行沟通和行使必要的权利,尽早分析对工程进度和质量的影响,提出合理化建议,使相关各方的满意。

3.2 树立创杯意识,共同建设优质工程。通过现场文明施工,质量管理、安全施工,创建一个优质工程是业主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共同目标和责任,是现场管理的延伸,不仅是体现施工企业现场管理水平和品牌文化的关键标志,也是企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换言之,施工企业若想在日趋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应得份额,就必须按照项目实施规划,优化现场管理,不断创新,不断提高水平,争创优质工程,特别是国家级的优质工程。而相对业主而言,基本建设毕竟是一辈子的事情,建筑产品的使用是长期的,工程质量的好坏关系到以后企业生产经营和长期发展,创造一个优质工程是工程建设管理人员的荣耀。

4.结语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是工程技术与科学管理的复合性题目。我们关注工程管理的管理技能的创新,只要建筑业企业积极推进现场工程管理信息集成化建设,不断改进现场工程管理,加上建设单位作为业主能主动出击,搞好合作,理顺关系,提高效率,就一定能使我们的企业面向国际,走向世界,在工程管理中取得双赢的局面。

上一篇:科学管理工程变更,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下一篇:深基坑支护施工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