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市铁东区学龄前儿童贫血患病状况调查

时间:2022-09-30 09:58:41

鞍山市铁东区学龄前儿童贫血患病状况调查

【中图分类号】R5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360-02

营养性贫血是各个国家最常见的一种营养缺乏性疾病,也是目前最为人们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营养性贫血在我国也普遍存在,尤其是儿童贫血的发病率高,也是我国政府大力防治的四种儿童常见病之一。贫血不仅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严重阻碍智力的发展,还会导致其远期智力低下〔1〕为了解铁东区学龄前儿童贫血的患病状况,并研究相关影响因素,以便更好地开展预防工作,我们对2009年3-6月份大批体检的托幼机构的儿童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2009年3-6月份大批体检的托幼机构的3000例儿童,其中男童1600例,女童1400例,其中完整资料2352例。

1.2 方法 由经过专门、严格、统一培训的调查员,采用统一制定的调查表,采用统一制定的调查表,采用面访的调查方式按调查表内容逐一询问儿童家长,填写调查表格,收集相关资料。采集研究对象(儿童)静脉血2ml进行血红蛋白测定。血红蛋白含量测定采用美国ACT.5DIFF.AL进样血细胞计数仪测定。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贫血诊断标准:Hb

1.3 质量控制 在调查中采取了一系列质量控制方法来保证调查数据的准确可靠。主要措施有统一调查人员培训,统一测量仪器,统一问卷,调查表3次审核,每月一次质量控制,30%抽样电话重访等。

1.4 统计学分析: 调查表经核实、整理后,用Epi Data 3.0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贫血的可疑危险因素。

2 结果

2.1 儿童情况与贫血 儿童时期的饮食习惯深刻影响着其一生的健康。儿童是否经常摄入奶豆及其制品类食品、新鲜水果类食品,其贫血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原因可能是适当加入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能促进铁吸收。曾患过贫血并进行系统治疗的儿童贫血检出率高明显高于既往无贫血和曾患过贫血但没进行系统治疗的儿童,这可能是由于妇幼保健机构、医院等没有针对性的加强对患有贫血儿童进行贫血预防措施指导,而其父母亲未获得足够的预防儿童贫血的健康知识,儿童膳食营养摄入没有改善引起。膳食结构对铁的吸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好的饮食习惯是合理摄取食物中各种营养素,避免营养缺乏病的保证。儿童挑食、偏食习惯使他们从食物中获取营养素的机会大大减少,促进儿童贫血的发生。健康教育可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幼儿的偏食、挑食习惯,改善其饮食行为。因而在提高儿童Hb水平,纠正贫血方面发挥了作用。应在托幼机构中全面开展有关营养与饮食卫生的健康教育,及早改变幼儿不良的饮食行为,以降低幼儿贫血的发生,促进幼儿健康发育。

2.2 母亲情况与学龄前儿童贫血 母亲是儿童的主要照顾者和教养者,母亲的营养状况、饮食行为习惯与学龄前儿童贫血直接相关。母孕晚期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计数降低与婴幼儿贫血呈相关关系。

贫血是影响儿童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及今后的健康能够产生严重的危害。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贫血,针对儿童贫血的不同原因,不同生活环境,提出以下措施:

2.2.1 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从国家、政府层面重视并鼓励儿童的营养改善活动,保障儿童的营养健康权益。

2.2.2 开展大众营养教育,提倡儿童食用平衡、多样的食物。鼓励母乳喂养,及时科学添加各种辅食,尤其是含铁量高且生物利用率高的食物,如蛋黄、肝泥、肉末等,同时增加新鲜蔬菜汁、水果汁的摄入,以保证摄取充足的维生素。

2.2.3 针对儿童开展食物强化项目,使儿童的铁摄入能够得到长期、经济的保证。

2.2.4 改善基础医疗卫生及儿童保健服务,保证儿童饮用水清洁卫生,控制肠道内寄生虫感染和腹泻的发生。

2.2.5 建立儿童营养监测体系,及时掌握儿童营养状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减少营养缺乏病的发生。重点关注6-24月龄小年龄儿童及贫困家庭儿童等贫血高危人群,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贫血患病率。

2.2.6 建立良好的卫生保健制度,对孕妇、乳母加强体检和营养监控,预防控制母亲贫血,改善孕妇、乳母的贫血状况。

2.2.7 在托幼机构及家长中全面开展有关营养与饮食卫生的健康教育,及早改变幼儿不良的饮食行为,以降低幼儿贫血的发生,促进幼儿健康发育。

上一篇:牙髓孔封药治疗急性牙髓炎临床分析 下一篇:三黄散外敷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