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科、童正维夫妇:携手金婚风雨情

时间:2022-09-30 09:50:28

“牛大姐”童正维最近出演了郑晓龙导演的《新编辑部故事》,然而,她和著名京剧导演马科演绎了真正的金婚风雨情,两人携手走过了五十多年的风雨历程,经历了政治运动、病魔缠身等困境,将一双儿女培养成材,如今正漫步夕阳,乐活人生。

一位是影视界的“老来红”,她参加了《摩登家庭》、《从头再来》、《上海红美丽》、《婆媳情》等影视剧的拍摄,并以在《编辑部的故事》中饰演敢于说活、爱挑毛病的牛大姐一角而闻名全国,如今又在《新编辑部故事》里出演退了休的牛大姐。

一位是中国京剧界的翘楚,他导演了京剧《海港》、《盘丝洞》、《曹操与杨修》和黄梅戏《红楼梦》,这些戏已成为中国戏剧界的经典,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等大奖。著名学者余秋雨称赞他是“一代戏剧家的缩影,中国集大成式人物”。

他们相识相知相爱,携手走过了50余年人生旅程,他们就是堪称“模范夫妻”的老艺术家马科、童正维夫妇。

从“马导演的妻子”到“牛大姐的丈夫”

“牛大姐”属牛,今年七十五岁,丈夫马科比她大七岁,姓马又属马,有句成语叫风马牛不相及,但这老两口子相濡以沫,一路携手走过了金婚。

回首一起走过的五十多年风雨历程,马科感慨颇多,他自责道:“我真是一个蠢丈夫,她为了我、为了我们这个家默默奉献了这么多年,退休了,才有机会出演《编辑部的故事》,而且一下子红了,没想到我家里还关着这么一个艺术家,我竟然把她埋没了。”

童正维忙为老伴开脱:“我们那个年代生活不太富裕,请不起保姆,他在外面忙事业、冲锋陷阵,我除了应付日常的话剧演出,在家搞后勤还要照顾孩子。”生活中的“牛大姐”更温柔,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贤妻良母。

两人相识相恋于上海戏剧学院,已83岁的马导演热忱地坦白:“是我先追求正维的,当时她是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的学生,我在表演师资进修班学习。正维既漂亮又朴实,我主动靠近她,紧追她。”

但是两人相差七岁,当时,童正维甚至怀疑马科在乡下有老婆,所以一直回避。当马科得知这一消息,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把自己十多年记的日记全部上交给童正维“政审”,有情人终成眷属。在经济最困难的岁月里,童正维除了经常亲手为孩子们做衣服,还曾一针一线给马科亲手缝制了一件厚厚的军大衣,马导演一直珍藏至今。

两人在生活中互相关心,在艺术生涯中互相帮助砥砺。老马24岁时就被上海京剧院的周信芳院长看中,让他当导演,至今先后导演过80多出戏,不少戏人们耳熟能详。当时他的名气很大,他们一起出去,别人介绍童正维时,总说这是“马导演的妻子”。

后来情况变了,童正维饰演的“牛大姐”一角一炮打响,红遍全国。1995年,她陪同马科应邀赴瑞典讲学,当地的华人在街上看到他们,都惊喜地叫着“牛大姐”,还盛赞她的演技,这时被冷落一旁的著名导演就仅仅是“牛大姐的丈夫”了。说到此事,马科导演“咯咯地”乐了起来。

这些年还有影视剧邀请童正维出演,但为了照顾马科,童老师只能带老伴同往,结果马导演成了马助理。童正维忙拍戏,马科看妻子太辛苦了,就在宿舍里帮她整理内务,甚至帮她洗衣服、烧开水,至于协助妻子对台词、排戏,更是大导演的拿手好戏。

一次,童正维参加电视剧《西区故事》的拍摄,剧中,著名演员仲星火饰演一个已成植物人的老革命,童正维演他的妻子,有一组镜头就是童正维在床边有一段很长的台词,并要一遍遍地哼唱着《太行山上》,来慢慢地唤醒丈夫的记忆。说到这里,马导演双手双脚一伸,比划道:“那时候,我就假扮植物人,一遍遍陪她演练,好家伙,她还真投入呢,眼泪都滴到我脸上了。”

幽默的马导演还总结了对待妻子的三条准则,他说:“要把妻子看作母亲、情人、女儿,就是听妻子的话,要像儿子服从母亲一样,爱妻子,始终把她当热恋中的情人一样,爱护妻子就像呵护女儿一样。”

在工作上一丝不苟、极其严厉的马导演素有“恶霸导演”之称,可他在家中,俨然变成了小绵羊。每逢结婚纪念日,马科都要创作马屁诗,例如“任她天花纷乱坠,我只看俺牛姐甜”,“牛姐一笑百媚生”等哄老伴开心。

从言传身教、尊重孩子的选择,到为孩子“演戏”

马科、童正维养育了一双儿女,都很出色,女儿马朵是跨媒体文化人,她所编辑的崔永元的《实话实说的实话》两度荣登《亚洲周刊》畅销书排行榜首。她是时尚杂志《品位》的创刊人,还担任着电台、电视节目的策划、嘉宾。2009年,马朵下海组建了创意文化传播公司,并于世博期间设计入围投产了700余种特许产品。儿子马良是位卓有成就的摄影艺术家,先后有《视觉》、《中国摄影》、indigo magazine、中央电视台《人物》栏目等几十家海内外专业媒体对其做过专访,其作品在国际摄影比赛上屡屡获奖。

马科说:“我们也没对孩子进行什么特别的教育,我整天在外面忙排戏,我对正维说,咱们怎么忙、怎么生活、怎么对待别人的,孩子们都会看在眼里。”

果然,身教重于言传,马科带病工作,导演了一部又一部大戏,躺在病床上还与前去探望的同事探讨、交流导戏的体会,被评为上海市劳模、上海市优秀党员。这一切都落在孩子们眼里,因此他们对待自己的工作都非常投入,才能取得如今骄人的成绩。

尊重孩子们的选择,鼓励他们的兴趣爱好,是他们教育子女的一条重要经验。马良从小对绘画格外喜爱,在他们家里,只要是他身高够得着的墙面,都花花绿绿地画满了图案。马科、童正维不仅没有批评他,反而夸奖他画得好,这无疑给热爱绘画的马良添了“一把火”。后来马良考取了上大美院,在绘画和摄影上均有建树。

女儿马朵开始学的是法律,后来改行当文学编辑,再后来办公司,每一次转行,父母都给予指导,却不干涉。童正维说:“只要孩子自己喜爱就好,让他们自由发展,不断拓展空间。水到渠成,他们会成功的!”

他们俩还谈起了一件往年趣事,马良在两岁时,总喜欢去摸插座,这有多危险啊!他们夫妇便与女儿搭档在家中演了一出戏:童正维手摸插座突然抽搐倒地而“亡”,女儿哭得死去活来,还一边埋怨母亲,“叫你不要摸,你为什么要去摸插座。”而马科就在旁边跑前跑后地忙着抢救。这出戏深深烙印在小小的马良的脑海中,他从此再也不碰插座了。马良一直以为这是真事,直到不久前,参加了一个家庭演播类节目,才了解了真相。

童正维在教育外孙时,也采用过“演戏”的方法。家里请了一个阿姨来带外孙,一次阿姨向她诉苦,说外孙不服管。于是,童正维抓住孩子喜欢这位阿姨的心理和阿姨串通演戏。

阿姨周末回家休息那天,童正维就当着外孙的面给阿姨打电话,恳求阿姨说:“阿姨,你别生宝宝的气,你不能不来呀,明天宝宝上学谁接送?你一定要看我的面子,他会改的……”外孙虽然在看电视,其实什么都听见了,对于阿姨要走,他很紧张。果然次日阿姨休假回来,宝宝就乖多了。童正维在她的博客“漫步夕阳”里,记录了不少小外孙的趣事。

从候鸟式养生,到行善养心

在上海京剧院,马科在工作、事业上有“拼命三郎”之誉。工作太过认真投入,疏忽了身体健康,致使疾病接踵而至。开始是急性黄疸性肝炎,因未休息好,演变成了迁移性肝炎。后来又患了坏死性胰腺炎,死里逃生。70岁时被查出患淋巴癌,还好是早期,及时做了切除手术,经过三年的化疗控制了病情。

在马科患癌住院期间,童正维已接拍了电影《美丽新世界》,63岁的她每天到菜场换着花样买来了甲鱼、黑鱼、虾、鸽子等,烹调成可口的营养菜送到病房里。那些日子,她菜场、医院、片场、家四个地方连轴转,有时实在忙不过来,就拜托要好的女同学、女同事们到医院里陪伴、看护马科吊针。以致引得同病房的病友笑说:“来看望马导演的都是漂亮的老太太,她们说一口北京话像唱歌一样。”老马骄傲地说,这都是托老伴童正维的福,因为她在单位里人缘极好,大家都肯帮忙。

哪怕退休了,老姐妹们都爱到童正维家里聚会,要是老两口一去外地旅游,大家都不无遗憾道:“正维,你这一走,我们是树倒猢狲散了。”

而童正维去其他朋友家里聚会,马科一个人在家里不会整饭,哪怕饭菜都放在桌上,只要热一下,他都弄不好,总是“绝食”,让老伴又怨又心痛。所以,老童每次出行,只好带上马科,因此马科得了一个雅号“拖油瓶”。马科却津津乐道,这些年,要不是老伴拖着自己到处跑,哪有这么多好朋友和如今的健康身体。

为了更利于健康,多年前,他们夫妇就过起了候鸟式的生活,即在夏天上海最热的时候,他们到大连、北戴河或天目山的农家乐避暑,而当上海冬天最冷的时候,则去南方的老年公寓避寒。春秋季节,童正维还喜欢组织朋友们到处旅游休闲,因为四季都在较适宜的温度中生活,呼吸着大自然的新鲜空气,惬意而有利于身心健康。

迈开腿,到处走动,是他们的养生秘笈,而怜老惜贫、行善积德,是他们一以贯之的养心之道。上世纪80年代,他们家里曾住过一位特殊的家庭成员,就是马科的戏剧启蒙老师之一王震欧老人。马科说:“我从小在夏声戏剧学校学习,王震欧老师对我们非常好,当时没米了、缺生活用品了,孩子们就会说:‘找王老师去吧……’”王老师后来因受潘汉年案件牵连,弄得妻离子散,独居在苏州的一个小破房子里,马科夫妇实在看不下去,便把老人接到上海自己的家里居住。

但当时,他们家的住房也很紧张,只有一大一小两间房,马科自己动手搭了个阁楼,住了大大小小七口人,这七口人倒有五个姓氏,有童正维的母亲、落实政策返沪的表妹,再添了王老师,家中可热闹了。王老师在他们家一住就是两年多,给马朵、马良两个孩子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帮助有困难的人,也成为他们的家风传承下来。

如今,马科、童正维夫妇一如既往地救助生病的钟点工、资助贫困学生、关爱老人。多年前,他们到大连避暑,老年公寓里有的房间没有降温设施,于是,他们掏钱买了一批风扇,为老人们降温。

无论在艺术事业、教育儿女,还是为社会作贡献方面,马科、童正维夫妇都兢兢业业地努力着。马科写作出版了《马科回忆》,还主编了《华夏之声七十年》一书,如今正在打磨《戏曲导演实践学》。他说:“中国戏曲800年,戏曲导演方面缺这样的书,我想以自己的实践体会添砖加瓦,当然对我来说,写作也能延缓老年痴呆的来临。”马导演总不忘记幽自己一默。

牛大姐童正维则喜欢上了写博客和微博,自三年前开博以来,已积累了200余篇,有记载他们幽静惬意的山区生活,有老朋友的快乐聚会,有对自己家庭和事业的回顾,还有对社会事件的评判……

二老勤奋努力、乐观向上的精神不仅感染着同龄人,也激励着后生小辈。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童正维将自己的博客取名为“漫步夕阳”,正所谓悠然自得,快意酣畅。

上一篇:祖辈陪读讲方法——培养学习好习惯,胜讲十道疑... 下一篇:旅游动态 第2期

文档上传者
热门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