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一学习环境下的生成性学习

时间:2022-09-30 08:25:01

一对一学习环境下的生成性学习

【摘 要】新思想、新技术为教育带来了新变革,一对一数字化技术为课堂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为学生思维插上灵动的翅膀。它的开展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提升阅读、写作和计算水平,加强多方信息沟通和知识的流动,促进彼此间的交流协作。在该模式逐步推广的过程中,让技术真实地走进课堂,提升课堂效果,就要应用技术及时合理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技术的理论将新理念融入到未来教育与生活之中。

【关键词】一对一学习;生成性学习;动机;监控调节

一、引言

一对一学习是在21世纪初兴起,原指每个学生都有一台可交互的数字化学习设备。发展至今,各国都在大力、积极倡导一对一学习,并投入巨大的财力和物力。回观今日中国教育,一对一学习也是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同时也代表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发展和趋势。可见一对一学习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信息时代学习特点的学习环境和模式,鼓励并带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在这种学习环境下让自主学习有更好的发挥空间。生成性学习是自主学习新概念,强调学生在一对一环境下的自主探索、创新和知识的自我建构,本文将着重在一对一学习环境中设计生成性学习新框架,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生成性学习

生成性学习的实质是知识的生成,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生成关系和意义,生成知识才是持久的,同时只有真正创造出关系和意义的活动,才能作为生成性学习策略的范例。学习内在过程以及学习兴趣的激发,是教师在设计课程之前需要考虑的问题,重在关注为学生选择合适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活动,关注学生自身发展、学习目标和结果,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要参与者。错误的概念、提供反馈以及发展的恰当性仍然是需要大量的研究来建立来帮助教师创设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意愿,促进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和学习水平上进行积极地心理加工,并在知识的意义制定过程中提供适当的帮助。在这种需求下一对一学习环境更有优势,它为生成性学习提供了信息、资料、工具和双向交流等多项支持,使学生在不断地在“体验”和“实践”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三、一对一学习环境下生成性学习框架

(1)框架解读。生成性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在这个知识生成的过程中由于动机作用积极思考并使用各种学习策略,以元认知的方式监控调节这个过程。

(2)元素解析。根据对生成性学习的分析,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理解和生成关系,才能有意义地生成知识。一对一学习环境为新知识提供信息背景,将抽象知识置于创设的情境中,数字化学习情境可以模拟各类生活情境,带给学生更多参与有意义的活动的机会。学生可以在情境中创设自己的角色,选择适合的、感兴趣的话题进入学习。这种环境中的活动设计有更多的弹性,由于学生初期和后期的学习只是的存储方式的变化,而教学与学习活动必须将新知识和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以便对知识进行检索,这种联系应从概念上对有链接的知识内容进行标记。初期实施中可能出现一些问题如由于师生初次接触,花费在教学和双向学习的时间增多;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操作手段不足;大量的教学资源不能很好把握,出现信息迷离;在操作过程中由于执行不当出现困惑。这些都给生成学习实施初期带来一定的干扰,可能出现排斥、抵制的现象,从而转向原有的学习方法。

学习动机能够提升主动拓展学习或者完成学习任务的动力和意向,在生成学习进程中,持续的动机是有利的影响,只有当学生将成功归因于自己在知识生成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学习动机才能有效发挥作用。在一对一学习环境中可以通过平台创设趣味情境,与平台充分学习互动并及时反馈学业质量,从而增加学习内部动机,这种积极地反馈对自我增强和凭成就获得褒奖的需要,以及对未来的设想一直是被认为是个性成熟的标志。

应用一对一环境开展学习,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实施和反思等过程进行自我监控和调节,在生成关于学习内容的概念时系统平台要给予及时指导反馈,学生可以根据反馈结果及时更改自己的学习策略和知识框架,修正学习计划。在学习过程中应强调学生监控调节自己生成意义的过程,元认知调控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活动。自我监控在这个过程中是个至关重要的过程,它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对自己的努力程度和获得的资源进行管理,并调整他们的学习策略来生成意义。学生可以通过自我监控调节活动来发展这项技能,将单纯的学习技能发展成为个人的生活能力。研究表明应用思维导图这个生成性策略对学生的成绩、自我监控调节能力和自我效能感有很大影响,研究中发现,应用思维导图的学生后测的成就明显比前测成绩高,除了提高成绩外,相对控制组,应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效能感也有积极的作用。那么在一对一学习进程中,思维导图在平台中是非常容易应用并且随时进行更改,方便的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和调节。

为了将已有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生成意义,学生需要从简单的编码到整合策略的多种学习策略。根据学习动机水平和已有知识,如在某个学科领域,根据的以往学习情况、学习策略、学习风格,学生就会在知识生成的过程中使用不同的学习策略。我们可以是用信息加工理论解释,生成性学习这是一个思考和记忆存储的过程,关注的是将外部刺激转化成存储在记忆中可回忆的形式这样一个转化过程,生成性学习理论不仅强调信息的转化,而且强调生成新的概念性理解。

(3)应用。生成性学习要求教师作为教学设计人员设计出能使学习者积极参与信息加工的学习环境提供指导,学习的控制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交给学生手里,这可以通过创设一个能自如提供指导的环境,让学生在这个环境中通过思考或者实际地移动文本、图片和媒体来操作信息,以检验学生对自己构建的关系的理解。环境中将学生置于一个能够引导、奖励和强化成功的环境中。生成性学习不是发现式学习,而是以学习为中心,教师在环境创设时应该采用一些积极建构意义的活动。同时这个环境中不是仅仅有可自由回答的资源,如设计好的教育游戏,尽管它会产生这些资源,但还包括个体加工过程所精心设计的外界刺激。

四、结束语

生成性学习很容易被应用在一对一学习环境,从行为主义理论来讲,智者是站在讲台上的,从建构主义来讲,智者是导师,在生成性学习中,智者、导师和学生都是处于中心位置,教学内容、教学技巧和教学目的是对智者和导师的要求,积极地参与、保持注意力、自我学习监控、调节和具有学习兴趣是对学生的要求。因此,教师作为设计者在环境创设时应该心中有学生、有目标、有策略,有学生才能张扬学生个性;有目标才能正确引导学生生成性学习,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有策略才能从容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彰显问题预设的精彩。让生成性学习在一对一学习环境中发挥它的魅力,发展学生多元能力,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文阁.生成性思维:现代哲学的思维方式【J】.中国社会科学,2000(6):45―53

[2]辛继湘.生成性思维:当代教学论研究的思维走向【J】.教育评论,2003(5):61―64

[3]Carolyn Edwards,Lella Gandini,George Forman(2nd Ed).The Hundred Languages of Children:The Reggio Emilia approach―advanced reflections【M】.Ablex Publishing Corporation,1998.15.

上一篇:浅论语文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下一篇:浅析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