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隐蔽课程对体育教师职业素质的要求

时间:2022-09-30 07:55:09

论隐蔽课程对体育教师职业素质的要求

随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与完善,体育隐蔽课程越来越受到广大体育教师的重视。教师在学生的体育学习过程中的作用相当重要,尤其是对那些非智力因素的学习,更需要具备较高素质的教师加以积极地引导。因此,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应特别重视体育隐蔽课程对体育教师素质的要求。

一、体育隐蔽课程的涵义

隐蔽课程是指非正式学习的各种教育要素,如师生关系、教学风格、课堂规则、按能力分组等,是一种隐蔽的或者是还未得到认可的教师经验,但这些都能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影响。可以说,隐蔽课程是文化的反映,是人的生活习俗、文化教养、精神境界以及尊重他人、尊重自我在个体身上的集中表现,并通过教学、教师的行为等方式同正规课程同时起作用。

隐蔽课程教育既取决于教师对体育教育意义的认识和把握程度,又取决于教师本身的文化素养和内心境界。隐蔽课程的内容选择与设计,主导权在于体育教师,所以,弘扬什么精神、发展什么文化传统、提倡什么品质和培养什么能力等等,都是隐蔽课程教育所要涉及的方面。作为体育教师更应对此在思想上、行动上有所认识和体现,真正把能反映一定文化的、身体的、智慧的、情感的、意志的、行为的等正面品质的内涵贯穿于整个隐蔽课程教育之中,进而把学生发展成全面的人。

二、体育隐蔽课程的特点

1.文化性

学校体育课程是从人类社会文化中筛选出来的精品,因此被列入其课程的内容就有可能被继承、发展,尤其是体育文化功能的教育就能得以具体化。随着人们对积累起来的文化价值(含体育文化价值)认识的提高,蕴含在体育课程教育中的文化特性,也越来越强调对学生的陶冶与影响,其中的体育文化特性对学生就有着独特的作用。实质上,体育教育过程也是将学生从自我认识、自我完善和自我塑造中“唤醒”的过程,即从“自然”到“文化”,从“现实”到“理想”的过程。可以说,体育课中的文化性也是多种精神内涵的整合,它决定了体育课程的构建,而这一构建又反映了社会文化的水平和变迁,反过来制约着体育文化的发展。

2.行为性

体育课隐蔽课程教育中的行为性,主要是指体育教师的行为影响,包涵着行为的思想情感性、伦理道德性、知识品位性、智慧能力性等,是以其外延的行为来评价的。在课堂上,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因素颇多,但教师外延行为乃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因为不同的教师行为会造成不同的课堂气氛、师生关系以及给学生不同的心理影响,如行为的动作、表情、举止等。可以说,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和心理环境,正是决定学生行为表现积极性高低的直接而重要的因素。

3.依附性

体育隐蔽课程的存在需要借助于某种客体才能传递它蕴含的文化,发挥其功能。体育隐蔽课程的教育价值并非完全直接显现于学生身上,它所携带的教育信息只能部分地被学生直接吸收,而相当部分则依附于其他载体间接地传递给学生。具体而言,学校教育化的环境、体育教师的行为、校园文化、各种人际关系都携带着体育隐蔽课程的教育信息,这些信息通过暗示、学生的模仿、互相感染、彼此认同、榜样学习等方式传递给学生,学生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接收这些信息,从而受到教育。体育教师的教育意向正是通过这些不同的载体传递给学生,并且不断地沉积下来,产生相应的心理结构。

三、体育隐蔽课程对学校体育教师素质的要求

1.体育教师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体育教师的职责不只是传授给学生专业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用自己高尚的情操来感染学生,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往往是学生模仿的最直接、最具体、最生动的榜样和道德形象。因此,体育教师要作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要求学生遵守的课堂常规,首先自己要遵守。例如不迟到、不早退,体育教学中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以及着装要求等,教师要严格遵守,这样才能树立起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体育教学中教师应作到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关爱和体贴学生。教师的爱心是师生相互沟通、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巨大磁铁,没有对学生的关爱和体贴,不能真正和蔼平易地对待他们,是不可能从心底里获得学生的喜爱的。

2.体育教师要具备高尚的敬业精神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比具有更高的实践性特点,体育教师往往要冒着寒风顶着烈日进行教学,而且还要承担课外活动和体育训练等繁重任务,因此,体育教师需要付出比一般学科教师更多的心血和劳动。高尚的敬业精神、坚定的奉献信念是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应具备的重要素质。

3.体育教师要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

体育教师只有具备了较强的业务素质才能有效地影响或改变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使学生的求知欲和对活动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才会得到学生的认可和信服。几分钟精彩的讲解、一个漂亮的示范动作等都会带给学生美的享受,并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最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较强的业务素质是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

4.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素质

体育教学中蕴涵着许多美的因素:体育器材的合理摆放美、学生队伍的组织美、练习时的队型设计美、教师的仪表仪态美、教师的语言美、示范动作的形体美等等。这些美的因素不仅可以带给学生美的享受,使他们获得身心的愉悦,得到精神的满足,更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体育教师应注重美学方面的修养,提高自己的审美素质。

5.体育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情感素质

体育教师情感素质如何主要体现在师生关系上。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也是学校环境中最基本的一种人际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得教学信息传输通畅,是推动体育教学整体发展的动力,师生之间的协调和适应会使教学过程处于相对平衡和稳定的状态。教师良好的情感素质不仅是推动教师积极工作的动力,而且对学生起着直接的感染作用,影响着教育和教学过程。教师不仅要有热爱学生的情感,还要有善于控制、支配和调动自己的情感,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具体环境和学生状况决定情感表现的倾向、方式、分寸,以便有效地感染教育学生。善于控制支配自己情感,抑制无益的情感,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职业素养。

四、体育隐蔽课程对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自古以来,师德备受重视,不具有良好师德,就不配为人师。学生接受教育,不但从教师那里学文化知识,还要学习道德伦理、人生观。一个老师没有良好的师德,是不可能教育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的。

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教师,由于种种的原因往往会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的心灵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一个教师的师德不过关,他所从事的教育活动不仅是失败的,而且是相当危险的。这样的教师很可能会将学生带入歧途。良好的师德是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前提。倘若不具备这个条件,即使业务素质再好也是要不得的。

1.“问题教师”后患多

近期频频发生的“禽兽教师”伤害学生的事件,为我们敲响了师德的警钟。这其中相当一部分原因是我们忽视师德教育的结果。但是,师德教育不应是一阵风,不能“一劳永逸”,而应是一项长期工作,要常抓不懈。对于师德不合格的,要清理出去;同时,对那些品德不过关的,也要抓住进口,不让其混进教师队伍。与其发现问题再来解决,不如将关口前移,在引进教师的时候就进行师德方面的考查。凡是不合格者一律不予录用,从源头避免害众之马混入教师的队伍。

2.教师应有良好的心态

首先要搞清楚师德的概念。师德与品德是有区别的。师德是教育工作者的行为道德,既包括人的基本品德,也包括职业道德,符合基本道德而失之于职业道德者也是缺少师德的;品德恶劣者要“下课”,职业行为失德者同样要“下课”。一些学校之所以出现教师体罚、歧视、侮辱学生等有违师德的事,在很大程度上是因教师的利益、考核等方面的压力过大,带来了心理障碍。因此,有关教育部门应该加强教师的情商品质培养,让教师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

由于教育质量的偏差和应试教育体制的存在,当前学校教育基本上还是以教书为中心而不是以育人为中心,“重智商轻道德”的现象非常普遍。学生的高分低德品质不高甚至是高分缺德也并不鲜见,这与部分道德品质不高甚至败坏的教师的潜移默化有很大关系。所以,师德教育的培养有现实意义,但是道德品质搞一票否决制恐怕还有待商榷,如何提高师德教育的实际效果和师德评价的可操作性还需要深入探讨。

3.实施需要“实效”

师德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均至关重要,应该时时教育,但多数地方由于规定的不可操作性和难以量化而使其流于形式,没有借助良好的载体和多样的形式,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我认为,除了加大处罚力度。更应重视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创造性,毕竟处罚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将教师的师德列为从教的先决条件,强令无德的教师“下课”,确实很有必要。但是,内在的师德如何进行等级量化,这是各地师德教育为难的事情。目前,教育部门开展师德教育活动是否应确定出具体的规范,来个“X不准”或“X禁止”之类的?这样,师德考核评价可以具体化,有可操作性,效果应该好些。除了各级部门加强督导检查外,更需要发动广大学生及有关部门参与督导。毕竟,教师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师的师德好坏,学生是再清楚不过的。

总之,师德教育必须引起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应该逐步达到规范化,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办法,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使其真正成为学生的偶像,培养出品学兼优的人才。

上一篇:强化学术素养,提高毕业论文写作质量 下一篇:论高校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