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高学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及教学策略

时间:2022-09-30 07:13:10

小学中、高学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及教学策略

[内容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把阅读教学用来形容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阅读能力是衡量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尺。然而,目前小学阅读教学“费时、低效”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我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抓落实各学段教学目标入手。

[关键词]阅读教学学段目标实效

(一)中年级阅读教学重点及教学策略

根据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可确定为五项:1 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初步学会默读,学习略读;3 培养理解词句的能力;4 培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5 突出段落训练。

I 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有感情地朗读”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要体现由浅入深的阶段性。语文课程标准对“有感情地朗读”的要求是“初步学习”,对高年级的要求是“能用”,而中年级正是“初步学习”到“能用”的过渡阶段,是形成朗读能力的关键阶段。中年级的朗读指导必须注意:

第一。减少繁琐分析,把读书权交给学生。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落实“读正确、读流利”是有感情朗读的基础。遇到难读的地方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

第二。在有感情朗读的指导上,要充分发挥教师范读作用。通过教师范读,让学生在教师声调、肢体语言、表情的感染下进入课文意境,并有所熏陶和感悟,从而产生朗读的欲望,从模仿中逐步形成能力。

2 初步学会默读,学习略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中年级学生初步学会默读。“会默读”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中年级的默读训练,要在培养学生边默读边思考的习惯上下工夫。一是要注重默读习惯的培养。默读没有语音刺激,学生容易分心,所以在默读训练时,要让学生凝神,肌肉紧绷,先憋住那股气,再逐步自然放松表情,这就做到了不出声读。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逐步提高扫读的速度。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默读过程中质疑问难的能力,即“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提什么样的问题才有价值,这些都需老师进行具体的指导。三是要注意学生默读后效果的检查,避免默读的环节流于形式。

在学会默读的基础上,还要指导学生学习略读,这项训练最好放在四年级。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默读能力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抓关键语句学习跳读。在略读中。粗知文章大意,为进入高年级快速浏览打下基础。

3 培养理解词句的能力。

中年级的词句教学的着力点应放在理解词句方法的点拨上。让学生透过关键词句感悟并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但是从目前中年级阅读教学的现状来看,存在两个误区:首先,理解词句只有“解”没有“理”。“解”是了解,即词句的意思。“理”是“整理、梳理”,即学习词句的过程与方法。如:教学新词语,教师习惯问:“谁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于是知道的学生告诉不知道的学生,如果没有学生知道,教师干脆把答案“灌”给学生。忽视理解过程与方法的指导。如:你是采用什么方法理解这个词的?除了这种方法还有其他方法吗?长此以往,学生产生了惰性心理。事实上,理解的过程与方法远比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重要得多,省略了这个过程,也就谈不上词语理解目标的达成。因此,教师在阅读过程中要有目的地教会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如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解词、借助字典词典解词、找近反义词解词、采用分合法解词等,并及时引导学生总结、梳理。

其次,为解词而解词,为解句而解句,忽视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如,《小露珠》(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5课)中有一句:“霞光中,小露珠光彩熠熠,把所有的植物都装点得格外精神――金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还有数不尽的鲜花嫩草,都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丽的珠宝,显得更加生机勃勃。”这句话中的“生机勃勃”是重点词。对这个词的理解,不仅要理解这个词的本义(形容生命力旺盛,充满活力),更重要的是要结合语境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让这个词焕发出生命的色彩。如,可引导学生展开这样的想象:此时。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向日葵?怎样的白杨树?怎样的喇叭花?怎样的鲜花嫩草?他们可能会对小露珠说些什么呢?把想到的内容写下来。因为植物不同,它们所表现出来的“生机勃勃”的形态是各不相同的。想象、练笔的过程,既是深入理解词语的过程,也是将抽象的词语转化为富有生命色彩的“意象”过程。

4 培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训练目标,也是小学生阅读理解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只有准确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目前,中年级阅读教学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训练或走过场,或不到位。为了让课堂出“彩”,把过多的时间放在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上。

那么,如何把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训练落实到实处呢?首先,要从抓分段和概括段意人手,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要在学会分段、归纳段意的基础上加以训练。其次,要教给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5 突出段落训练。

根据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认知规律。低年级主要进行字词句训练,中年级主要侧重段落训练,高年级更多关注篇章训练。但从目前中年级阅读教学的现状来看,“段落”训练几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首先,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段落”的训练成了空白,为了克服繁琐分析的弊端,语文课程标准对段落教学刻意淡化,是情绪化的反应,不是理性思考的结果。其次,语文教科书对“段落”训练的安排只是零星出现。于是,不少语文老师误认为“段落”训练已不再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了。我们从大量的观摩课中发现。中年级阅读课的课例中几乎看不到“段落”训练的教学环节。

中年级的“段落”训练是联结低年级字词句训练与高年级篇章训练的“桥梁”。通过“段落”训练,一方面可以继续巩固低年级的字词句训练;另一方面可为高年级的篇章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著名语文教学专家张志公先生曾经指出:“段的训练是语言的训练,逻辑的训练,思想认识的训练,又是文体、风格以至艺术的训练。”这是有关语文教学的真知灼见。我们常常抱怨中高年级学生的作文空洞。不能把意思写具体、写生动,其实,这与中年级“段落”训练不过关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实践证明,中年级突出“段落”训练,是几十年来广大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探索与实践的成果,它既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也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

(二)高年级阅读教学重点及教学策略

高年级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提高阶段。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可把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定位在“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落实篇章训练”上。具体的指标是:1 学会预习课文。养成预习的习惯;2 领悟文本的表达方式:3 初步掌握常见文

体的阅读方法;4 学会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5 学习浏览,拓展阅读。

那么,在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如何落实学段目标,体现学段教学的特点呢?

1 找准阅读教学的逻辑起点,设置准确的教学目标。

目前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费时、低效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找准阅读教学的逻辑起点。每篇课文的教学都从零起点开始。从审题到学习生字新词,从思想内容到揣摩表达方法完整地走一遍。哪些是学生能够自读自悟的,哪些需要老师引领提升的?对于这些问题教师缺乏深入的思考。学生早已明白了的内容,教师还在没完没了地分析、提问。甚至有的课上,学生明明预习过了,或者已经是第二课时,教师还在问:“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然而,真正需要教师点拨引导的地方,却一笔带过。

那么,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逻辑起点在哪里呢?我认为,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应该从检查、交流学生的自学结果开始,从检查预习中了解学生哪些学会了,还有哪些困惑的问题,并根据学生需要解决的疑难问题,设置准确的教学目标。新课的教学,应该从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开始,在引导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中,重点指导学生学习新的阅读方法,这就是高年级阅读教学与中年级阅读教学根本的区别所在。

2 探寻适合高年级学段特点的教学策略。

要把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落实到实处。必须探寻适合高年级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

(1)抓预习,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进入高年级的学生,通过低、中年级四年的阅读训练,他们在知识的积累、方法的掌握、能力的形成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而且。学生的抽象思维开始发展,这为他们预习课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要培养高年级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必须扎扎实实抓好预习工作。

(2)整体人手,长文短教,提高实效。

高年级的课文与中年级的课文相比,篇幅要长。不少高年级教师埋怨:课文长,来不及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能从抓整体人手,做到长文短教。教学还是停留在逐段串讲分析上。我们通过多年的实践与研究。初步探索出“紧扣中心。板块推进”的长文短教的教学策略。即在学生读通课文。了解课文脉络的基础上,围绕课文中心,将课文内容重新组合成若干板块,引导学生分板块读议感悟。

(3)教给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要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必须教给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

①学会品味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品味含义深刻句子意思的能力。是一种要求较高的阅读能力,也是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难点。这需要教师教给品句的方法。一般来说。凡是含义深刻的句子都是与文章中心思想有着紧密的联系的。因此,应该让学生明白。在品味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时,必须把握两点:一是要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二是要弄清句子与文章中心思想之间的联系。例如:《船长》中有这么一句:“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要体会这一句话的含义。先要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意志”和“伟大的灵魂”这两个词的意思。船长的“意志”在文中指的是尊重妇女、爱护儿童。“伟大的灵魂”文中指的是船长。然后要联系本课的中心思想来体会这个句子的含义。这课的中心思想是讴歌船长哈尔威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品质。因此,这个句子的含义可理解为:船长哈尔威尊重妇女、爱护儿童的人性美和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深深地感动了人们。

②学会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学会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是小学高年级篇章训练的重点内容之一。任何文章的表达顺序都是服务于文章的中心思想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一篇课文时。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文章写了什么,还要让学生明白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同时,要把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基本的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③初步掌握常见文体的阅读方法。

各类文体的文章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阅读各类文体的要求与方法也不一样。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高年级学生初步掌握三种常见文体的阅读方法。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深刻的重点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在教学时,要把这些文体阅读的要求与方法贯穿于相应的文体教学之中。

④学会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作者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都是为中心思想服务的。学会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无疑应成为高年级篇章训练的重点。在指导学生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时,一是要让学生明白中心思想包括主要内容和写作目的两个部分。先要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二是要引导学生善于从课文的事实信息中捕捉情感信息,比如,记事,事情有何意义,含有什么哲理;写人,人物有什么特点,作者持什么情感态度;写景状物,事物的形态有什么特点,作者要抒发怎样的感情。

(4)拓展阅读,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提出“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的要求。如何将这个阅读量落实到实处?不少高年级语文教师对此一筹莫展。

我认为以下两种拓展阅读的方式值得推广。

①文中带读。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带读相关的文章。如,可以抓同类文体比较阅读。可以进行同一主题文章的类比阅读,也可以针对课文中某一疑难问题进行补充性阅读。如果教一篇课文能带读1―2篇文章。高年级学生的拓展阅读量可达到60万字左右。

②以文带书。如,学了《草船借箭》,让学生课外阅读《三国演义》;学了《景阳冈》,让学生课外阅读《水浒传》;学了《猴王出世》,让学生阅读《西游记》;学了《“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让学生阅读少儿版《红楼梦》。学生的课外阅读,一是要有教师的指导;二是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三是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四是要定期检查督促,以防课外阅读流于形式。

上一篇:教学即促进学生理解 下一篇:大气:一种教学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