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中开启“喜作”之旅

时间:2022-09-30 06:19:51

在活动中开启“喜作”之旅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那么如何让我们的学生真正[脱“苦作”,变为“喜作”呢?笔者进行了一些小探讨。

一、习作动力系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是,在任教一年级汉语拼音时,我就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教学字母P时,我让孩子们从读P到音节PO的四声说词语,再练习说句子,再结合课本说图。当字母学完时,我带领这孩子们到生活中去找字母,我们再动起小手用橡皮泥,用树枝,用长线做字母,拼音节,说句子。孩子之间交流自己的发现,他们总是乐此不疲。当拼音学完了,我们的每天的作业就是用拼音写5个词语(动物、文具、交通工具),5个句子(你看到,想到的,做到的),比如小鸟在飞。小鸟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飞 。日复一日,循序渐进地,孩子们大胆地表达,从学字母就开始了,真正意义上学母语。潜移默化中,孩子已经开始前行在习作的路上,虽悄无声息,但兴趣盎然。

习作兴趣固然重要,但比它更要的是写作意志。要有一个长效的维持学生的写作兴趣的动力系统,显得尤为重要。从一年级下学期,我们每个孩子都有一本写话本子,每篇我都会认真批改,小孩子对长篇大论的点评不感兴趣,但对标识符号感兴趣。于是,好的字眼我会打个五角星,好的句眼,我会画波浪线,我会给予各种级别的贴画。一个周末统计一次,到我身边来换小礼品。三年级时,我便改变成等级评奖制度,如果在我们班刊上发表一篇作文,或者在平常的习作中一次性获得5颗星的,就可以发一张纪念卡,三张卡,可以换“作文新苗”的称号,四张卡可以换“作文小能手”的称号,五张卡可以换“班级小作家”,六张卡换一张“免做回家作业券”,在各种报刊刊登发表的,可以换“免考单元测试”,也可以购买一张“抽奖”券。四年级、五年级我们开设了孩子们自己感兴趣的微型小说,四年级我们是分校园篇、家庭篇、社会篇;五年级我们有魔法少年想象篇、那一份份感动生活篇、走进大自然探索篇、大脚丫跳芭蕾 故事篇;是在习作本上获3颗星的孩子才有机会撰写微型小说,凡是写了微型小说获三颗星的,获免考券。

作家成功的两块金表是:一叫表扬,二叫发表。因为表扬从此爱上习作。表扬是讲评习作课的第一手段。尽可能多的表扬孩子不放过每一个标点,每一个字眼,每一个词眼。这样每个孩子努力一下都有可能收到表扬。表扬、欣赏成了孩子爱上习作的内驱力。发表,将自己的文章刊登在各类杂志时,最令人难忘的就是孩子们手捧编辑部寄来的样刊时的,激动与自豪的样子,着实惹人喜爱。

以上,我把它叫作习作动力系统,我一直在潜行着,支持我走下去的,是孩子们的写作热情。我就是这么一路走来,方向没错,剩下的,就是不停地走。

二、习作总动“源”

兴趣有了,可是关键是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难题?为此,我想方设法“广挖源头”,为学生积极创设丰富多彩的写作内容。我们都知道语文课本、阅读课外书都是习作的源头。然而,我们的孩子生活的枯燥单调特征,每天两点一线的学习生活,怎会妙笔生花呢?为解决习作源头问题,我思考并不断实践着。

1.以活动为源头

一个个具体生动的情境活动设置,可以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从而调动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激起想象,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学习和创造。情境活动的设置是诱发学生体验、激起学生写作欲望、调动学生习作兴趣的最佳平台。

每个周末,我们都有一个活动实践作业,就是为了丰富孩子的家庭生活,关注他们的生活体验,生活素材的积累。比如家庭辩论赛,亲自下厨做一道菜,家庭合作篇(和家人完成一次合作),我来当回小师傅(教会某某人一本领),我来帮个忙(帮忙家人做件事),盲人小体验,我家节约小妙招,我赚的第一笔钱(让孩子捡垃圾再去买垃圾),我与我的小宠物,我给妈妈小惊喜,我收集的石头乐,我的剪报,家庭情景剧表演,微视频等……孩子们都通过微信群上传与老师与全班同学共享,那份共享的快乐,那份多种角度培养孩子,看着孩子成长的高兴,是无与伦比的。其实这不仅仅给孩子一个很宽松的体验与学习平台,更给了孩子与家长的密切交流的机会,更是多种角度欣赏着孩子,让孩子找到自己成长的自信与快乐,更提供了习作的素材之源,让孩子乐于表达,爱上写作。

2.以生活为源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其实,生活处处是习作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就是儿童习作的源泉和土壤。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都会成为我停下课的理由,观雨赏雨写雨;两只不速之客――青蛙意外来到我们教室,我们会举行观蛙,逗蛙,让两只蛙比赛跳远,比赛跳台,最后放掉青蛙,对远去的青蛙送去真挚的祝福。一只躺在教室地上的飞燕,从观察尸体,到猜测死因,到习作《那只可怜的飞燕》;从一瓶泼洒在地的墨水瓶,从两只流浪猫,从闯入教室的那条蛇,从闯入教室送钢笔的风尘仆仆的孩子妈妈……这些都是生活最好的素材。教师如果善于发现与捕捉,不仅让学生有 话可写,而且写的深切,更实现了让学生易于动笔的目标,从而逐步培养孩子的积极关注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仔细观察生活,细心积累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孩子捕捉生活信息的能力。长期的训练,让孩子们明白,写作是生活的一种的需要,是生活的一部分。习作就是用自己的笔写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话语,写真实的生活。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润物无声地引领孩子们一步一步地走向习作的世外桃源,开启他们的“喜作”之旅。

上一篇:生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方式 下一篇:巧用“生成”,提高阅读教学的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