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工程沥青路面平整度施工的质量控制

时间:2022-09-30 06:15:03

市政道路工程沥青路面平整度施工的质量控制

摘要:路面平整度是评定路面质量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它关系到行车的安全、舒适以及路面所受冲击力的大小和使用寿命,不平整的路表面会增大行车阻力,并使车辆产生附加的振动作用。本文探讨了市政道路工程沥青路面平整度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沥青路面;平整度;措施

中图分类号:U416.21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道路工程的路面材料以沥青混合料为主,沥青混合料路面与水泥混凝土路面相比,具有路面成形快、接缝少、塑性优良、光滑平整、无需养护(指新铺路面)、行车平稳舒适且易于实现制动、便于维修保养等优点。但是,由于设计、施工(施工工艺,施工方法)、环境、原材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部分沥青混合料路面在平整度方面存在着一定问题,降低了城市道路工程的整体质量和美观性,限制了城市道路所特有的多功能作用的发挥。

一、路面平整度的概念

路面平整度是路面表面诱使行驶车辆出现振动的高程变化(其纵向起伏的波长范围约为0.5m~50m),它可以用仪器进行量测。而乘客对振动的感受和接受能力带有主观性,往往采用小组评分的方法进行主观评定。

路面使用初期的平整度与施工技术水平(工艺和设备) 、施工质量控制、面层构造(如接缝)和材料(如集料粒径)等因素有关。而在使用期间,随着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周围环境、周期变化的影响以及路面龄期的增加,路面的平整度会随着各种路面病害的出现而逐渐下降,当平整度下降到一定的限值时, 路面便不能满足基本功能的要求,而需采取适当的改建措施以恢复其功能。

二、市政道路工程沥青路面平整度施工的质量控制

1、 现场施工准备与施工放样

(1)结构的标高与平整度控制

路基顶层、底基层、基层乃至联结层的平整度和标高,对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平整度影响很大,因此,在路基顶层及路面各结构层的施工中,要认真并且严格地控制其标高与平整度以及各项技术指标,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检查并进行逐层验收。若发现不合格决不能进行下层的施工,应按规范的要求进行处理,达到施工标准要求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为保证路面的平整度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施工测量放样

基层验收合格后,进行沥青路面施工前的施工放样准备工作,根据中桩坐标及设计宽度放出中桩及边桩,用细粉线准确放出施工用边线位置。测量人员按5m-10m 间隔测量中桩及边桩高程,计算出基准线的挂线高度,挂钢丝以利摊铺机摊铺。由于钢丝下垂,故要求放样中桩间距尽量采用较小值,以保路面的平整。由于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高程和平整度之间是紧密相关、密不可分的,所以,在高程测量过程中,要认真细心,力求准确无误。钢丝跨中的下垂量不超过1m m-2m m ,测量标高放样单点最大误差不超过3m m 。

2、 控制路基密实度和路床平整度

路基填料应符合路基设计规范要求, 对富含矿渣、钢渣等填料成分复杂地段, 施工前一定要进行填料成分化学分析试验, 并采取适宜的处理方式, 避免路面成型后发生隆胀破坏。施工工艺应符合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 尽量采用分层填筑, 分层压实, 严格控制填方高度和压实的密实度。预埋管线回填宜采用贫水泥混凝土, 以保证回填质量。在保证压实度的前提下, 采用平地机进行刮平, 并用3 m 直尺首尾相接进行路床表面的监测。超标处, 可超宽超深挖除, 再填料压实找平。

3、控制基层及下面层的平整度

为确保基层施工质量, 应利用厂拌设备拌制基层混合料, 在路床或底基层表面设立摊铺基准面( 线) , 由摊铺机按技术要求进行摊铺。基层及下面层施工必须在确保路床整形、基层平整度符合要求的前提下进行, 并严格控制基层和下面层混合料的拌合质量,减少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的离析。特别要确保有一个准确的基准面( 线) 。常用的基准面( 线) 控制方法有基准线钢丝法、滑撬法、拖杆法、平衡梁法。基准线钢丝法对控制高程、横坡、厚度较为有利, 但若找平不准、钢丝张拉不紧、桩距过大等, 均可使铺出的路面出现波浪、搓板和平整度差等现象。而滑撬法、拖杆法是以原路面为基准面, 厚度易保证, 但平整度受此影响较大。目前对平整度控制较好的为跨越式平衡梁,对铺出平整度很高的路面有保障。

4、摊铺控制

检查好摊铺机的各项性能指标符合要求,发现不符合要求时及时处理,否则会导致面层裂纹、拉钩,影响沥青路面的平整度。控制摊铺速度。路面下层摊铺速度约为lOm/min,路面上层摊铺速度约为7m/min,摊铺机要保持缓慢、均匀、不间断的施工速度才能保持平板系统平衡,摊铺厚度均匀,使沥青路面有足够密实度,否则会影响沥青面层平整度,最关键的一点是必须保证沥青混合料的供料能力,保持摊铺工作的连续性。

5、 控制碾压质量

混合料完成摊铺后,应立即对路面进行检查,对不规则之处应及时用人工调整。检测摊铺面混合料的温度,待温度合适,即可进行充分的碾压。碾压区段一般以100m 左右为宜,且先摊铺的沥青混合料温度不低于初压温度,这样不致因碾压区段太短,压路机起、停、推、赶产生碾压波浪。碾压分为初压、复压、终压3 个过程。在整个碾压过程中,所有压路机都要匀速行驶,行驶速度要符合规范规定的要求。初压采用轻型钢筒式压路机或用振动压路机不挂振碾压。碾压时应将驱动轮面向摊铺机。初压后检查平整度和路拱度,必要时应予以修整。复压紧接在初压后进行,复压宜采用重型轮压压路机,也可采用振动压路机。终压紧接在复压后进行,终压应采用双轮钢筒式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不挂振碾压。碾压作业应在混合料不产生推移、开裂等情况下进行,尽量在摊铺后有较高温度时碾压,一般初压不得低于130℃,复压不得低于90℃,终压完成时的温度不得低于70℃。温度愈高,愈容易提高路面的平整度和压实度。在碾压期间,压路机不得中途停留、转向或制动。当压路机来回交替碾压时,前后两次停留地点应相距10m 以上,并应驶出压实起始线以外。碾压应纵向进行,并由材料摊铺的低边向高边慢速进行,相邻碾压至少重叠宽度30cm 。压路机不到的地方,应采用热的手夯或机夯把混合料充分压实。

6、 桥涵两端跳车的防治措施

在市政沥青道路中,桥头和涵洞两端经常会因为沉降量不同而产生不同程度的跳车现象,严重影响沥青路面的平整度。为了有效减少甚至防止路面出现跳车现象,必须在桥头加设过渡段,通常是在一定长度内加铺过渡性路面或者搭设搭板,将柔性结构路段所产生的较大沉降逐渐缓和直至与桥涵等结构物沉降相同,避免跳车现象。此外,在选择桥涵材料时也要充分考虑沥青路面的平整度要求,对于挖方地段的台背回填部位,可以选用当地的石渣、砂砾作为填料,但是在高填方路段必须选用内摩差角足够大的填料进行填筑。

城市道路沥青混合料路面平整度较差的防治工作难度较大,涉及到方方面面,需各方面共同努力。要切实做到质量至上,精心组织,精心施工。对所用原材料应进行严格筛选,施工中对每道工序应严格把关,铺筑出平整流畅、美观实用的路面,努力消除城市道路沥青混合料路面不平整的问题,充分发挥城市道路的多功能作用。

参考文献:

[1] 任明艳. 提高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处理措施[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19)

[2] 江志辉. 浅谈路面施工中平整度的影响因素及采取的措施[J]. 科技资讯. 2008(33)

[3] 宋彩琴,陈丰龙. 浅谈提高城市沥青路面平整度的措施[J]. 大众科技. 2010(07)

上一篇:放射治疗机房建设施工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的... 下一篇:苗场种植区日常灌溉作业的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