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骨质疏松”病倾向性患者夏季保健按摩方法综述

时间:2022-09-30 05:42:23

有“骨质疏松”病倾向性患者夏季保健按摩方法综述

【摘要】 医学专家认为:骨质疏松症在于预防。现在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尤其原发性的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一旦发生骨质疏松,任何药物都不可能恢复已经丢失的骨量和剩余骨质的强度、韧度。因此,预防是目前做好疏松症防治工作的重点。本文通过对骨质疏松症基础理论及国内外对骨质疏松保健按摩预防研究结果的阐述,结合夏季保健按摩的特点,总结出针对有骨质疏松病倾向性患者的夏季保健按摩方法。

【关键词】 骨质疏松倾向性;夏季;保健按摩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68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969-02

国内有关流行病学研究指出,我国目前骨质疏松症患者约为8400万人,该病多见于老年人和绝经后妇女,本病的潜在危险是诱发骨折,从而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可因严重并发症而导致死亡,因此对有该病倾向性患者进行保健按摩来预防该病对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人类寿命有着重要的意义。

1 骨质疏松症的概述

骨质疏松症是指以全身性骨量减少为特征,单位体积骨量减少,骨质有机成分生成不足,继发性钙盐沉着减少,骨组织的显微结构改变,并伴随骨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类全身性骨骼疾病[1]。

身材变短是一个早期的特征,患者常有驼背、上腹部出现横带状角化皮肤、消瘦及食欲减退等。影像学检查可见骨密度下降、骨质微细结构破坏等骨质疏松的表现。

有些骨质疏松症患者没有任何症状,而以四肢某部骨折或脊椎压缩性骨折而突然发病。有的则以腰背持续性钝痛或剧烈疼痛为特点,背举重物时加重,可因限制活动而减轻症状。

60岁以上的男性发病率约为10%,女性则是男性的3-5倍,是女性腰背疼痛的重要原因。有人认为骨质疏松是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主要原因,对老年人健康危险很大[2]。

2 夏季养生保健

暑、湿、气为夏天主令,且常夹有炎热之气。一般来说,暑为阳邪,性炎热、外散,易伤津耗气;湿为阴邪,湿性重浊,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为此,夏季养生保健的总体要求是:

2.1 补益气阴 暑邪易伤津耗气,人体大多偏虚,出汗多,常感口渴、疲乏,是气阴两虚的典型表现,故夏天常用益气阴、生津之品。中医有“冬补三九,夏养三伏”的说法,尤其在伏天,人体更加虚弱,天气越热,越要注意保护正气。一般多选用西洋参、太子参、沙参、石斛、麦冬、玉竹、黄精、山药、龟板等药性平和、偏凉的补益药。对气虚较明显者,可选择党参、黄芪补益作用相对较强的补气药。

夏天不宜选用大温大热、油腻的补品如红参、附子、桂圆、熟地、狗肉、羊肉等,以防止胃生火。

2.2 健脾除湿 湿邪是夏天另一大邪气,加上夏天脾胃功能低下,人们经常感觉胃口不好,容易腹泻,出现舌苔白腻等湿邪较重的症状。所以应经常驻机构服用健脾利湿之品。一般多选择健脾芳香化湿及淡渗利湿之品,如藿香、佩兰,白豆蔻、砂仁、茯苓、薏米、白术、莲子等,不主张用温燥之品,如半夏、陈皮、厚朴、苍术等,以免伤阴,助长暑热。

2.3 清热消暑 夏天气温高,暑热邪盛,人体心火较旺,因此常用些具有清热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药物,如、薄荷、金银花、连翘、荷叶等来祛暑。但是中医学认为,夏天用药应偏于辛凉浮散,而不宜苦寒沉降,即所谓的“夏宜用浮”。这是因为夏天阳气处于生长旺盛的阶段,为了顺应自然之道,在清热解毒药中应选用辛凉发散或甘寒之品,如、金银花、荷叶、莲心、竹叶等,以利于暑邪的外散,而少用过于苦寒沉降的中药,如黄芩、黄柏、黄连等。

2.4 补养肺肾 中医认为,按五行规律,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肾水虚衰,要注意补养肺肾之阴。可以选用枸杞子、生地、百合、桑葚、麦冬以及酸收肺气药,如五味子等,可防出汗太过,耗伤津气。

2.5 冬病夏治 中医历来有“冬病夏治”的说法,即夏天人体和外界阳气盛,用内服中药配合针灸等外治方法来治疗一些冬天好发的病。如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在三伏天期间,内服补益脾肺肾、增强卫气功能的中药丸、散、煎剂,以扶正固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预防感冒、老慢支和哮喘的发作,甚至使之根治。冻疮冬天好发,如果夏天用鲜芝麻花常搓易冻伤处,或农历五月取大蒜捣烂,用少许涂抹皮肤,也可预防冬月冻疮。夏天也是便于中药外用时节。如用中药煎汤洗浴,能起到防治多种皮肤病的作用[3]。

3 保健按摩手法极其实用特点

3.1 保健按摩基本理论及原理 中国推拿按摩学源远流长。它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劳动以及与疾病、衰老作斗争中创造出的一种保健治疗方法。其基本特点在于整体调整、辩证施法,手法丰富、技能荟萃,安全可靠、简便易行,实用见效、应用广泛。范立伟认为从中医角度讲,推拿手法从总体上有恢复阴阳动态平衡等作用,概括来说推拿的作用原理在实践中所产生的效能有:祛风散寒、通利除湿、活血化瘀、舒筋壮骨、发汗解表、健脾和胃、消极导滞、补虚泻实、清热开窍、消劳除燥、延年益寿等[4]。据报导,国外的一些专家经实验认为:揉、捏、按、摩等手法作用于肌肉组织,能有效地改善血液循环、促进静脉回流,加速肌肉代谢产物的排出和能量补充,具有解除肌肉酸痛,缓解肌肉痉挛,消除肌肉疲劳和提高肌肉收缩力的作用[5]。

3.2 基本按摩手法及特点 推拿手法是指医师们施行推拿治疗时所采用的一种特殊的操作技能,成人推拿手法有:摆动类手法如:一指禅推法、滚法、揉法;摩擦类手法如:摩法、擦法、推法、搓法、抹法;振颤累手法如:抖法、振法、颤法;挤压类手法如:按法、压法、点法、捏法、拿法、捻法、踩翘法、拨法、拧法、挤法;叩击类手法如:拍法、击法、扣法;运动关节类手法如:摇法、背法、扳法、拔伸法;复合类手法如:按揉、弹拨、推揉、揉拿、揉捏等;其他类如:理法、梳法、拂法等。各种按摩手法都有各自的使用特点,一般是结合具体部位进行特定的流程设定。摆动类挤压类手法等能持久施法的一般为主要放松手法,而击打类、振颤类摩擦类等容易疲劳的或刺激程度较大的手法多为穿插手法,运动关节类则是治疗手法较多见[6]。

3.3 中医按摩的前景 目前无论从理论、培训、教学、立法等方面还是从规范化、国际化等方面,世界主流地区性按摩都已经走在了我们的前面。当我们比较中外手法的时候可以发现,中国的手法有几个明显的优势:其一,历史悠久,有中医基础理论作为指导;其二,强调施术者的功法的练习;其三,包容性强;其四,治疗范围广泛,中国推拿治疗的重点也是肌肉骨骼系统,但同时对内外妇儿的很多疾病也能治疗。不难看出我国中医按摩虽然已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还有很大程度可以提高,对于将来中医按摩推拿的应用国家和社会应该给予重视[7]。

4 有“骨质疏松”病倾向性患者夏季保健按摩

4.1 老年骨质疏松倾向性患者夏季的保健按摩 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症是肝肾不足的表现之一,所以按摩疗法从补益肝肾着手,是防治老年骨质疏松症常用方法之一。

按摩选穴: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关元、合谷、内关、曲池、肩井、风池、涌泉、太溪、太冲、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三阴交等。

按摩方法:①掌摩关元5-10分钟。②点按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各50-100次。③拿捏关元、合谷、内关、曲池、肩井、风池、太溪、太冲、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三阴交各5-10次。④虚掌拍击全身1-2遍。⑤缓慢伸屈活动各关节3-5次。⑥擦涌泉100-200次。坚持按摩每日1次,按摩手法不要过重[8]。

4.2 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倾向性患者夏季的保健按摩患者俯卧位:①以两手拇指从上至下推揉脊柱两侧夹脊穴2-3次;②一指禅推肝俞、脾俞、肾俞2分钟;③横擦腰骶部3分钟,捏拿腰部3次;④从背至足部沿膀胱经施以滚法5分钟,拿双侧小腿3-5次;⑤拇指按揉双侧涌泉穴50次,再配以擦法1分钟。

患者仰卧位:①振颤小腹8分钟;②按揉神阙、中脘各50次;③一指禅推气海、丹田、关元、天枢共1-2分钟;④按揉双侧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内关穴各5-10次;患者坐位:①按揉或摩百会、四神聪1分钟;②从前发际至后发际五指梳头部5次,继而点按头维、神庭、临泣、后枕、风府、同池各3次;③虚掌拍打背部督脉3-5次。[9]

4.3 骨质疏松症倾向性患者其他夏季保健按摩

4.3.1 手部按摩 施治穴位:揉按内关、合谷、阳溪、阳池、太渊、八邪、中魁、腰痛点、坐骨点及全息穴的肝胆穴、脾胃穴、肾穴。

治法: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按操作常规,按揉内关、合谷、太渊、心肺穴、肝胆穴、脾胃穴、肾穴各50-100次。每日按摩一次。要坚持,不要间断[10]。

4.3.2 足部反射区按摩 取穴:涌泉、太冲穴和足底肾经治法:取直径为0.6cm的圆头,中等强度力量分别按压涌泉、太冲穴和足底肾经部位,各10分钟,每周3次,180天为1个疗程[11]。

5 小结

上文分别介绍了骨质疏松的概述,夏季保健的特点,按摩手法的特点,最后综合论述了有骨质疏松患者夏季保健按摩的方法,使大家能够分别从细微和总体层面来看待骨质疏松倾向性患者的夏季保健按摩手法。总的来说,现在通过保健按摩方法对预防骨质疏松的研究有一定的发展,但是还远远不够,其具体的作用机理以及流程中的量化操作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对骨质疏松症起到更好、更有效的预防。

参考文献

[1] 孙树椿,齐越峰,张清.骨质疏松症[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

[2] 秋雨.针灸按摩拔罐刮痧特效疗法[M].中国画报出版社,2008.

[3] 王承龙.中医四季养生[M].中国画报出版社,2010.

[4] 范立伟.实用中国保健推拿[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5] 宋禹静.浅谈保健按摩的养生原理[J].按摩与导引,2004-12,20(6).

[6] 王之虹.推拿手法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7] 蒋科卫,赵国动.国外医疗保健手法及其对中国推拿手法国际化的思考[J].WORLD CHINESE MEDICINE,2009-9,4(5).

[8] 谷玲.骨质疏松症的按摩疗法[J].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813(11).

[9] 张玉蓉.中药配合按摩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3O例疗效观察[J].按摩与导引,2004-10,20(5).

[10] 程爵荣,程功文.手部疗法治百病[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

[11] 杨川.穴道按摩治百病[M].中国画报出版社,2008.

上一篇:统计对比88例支儿童气管哮喘应用中西医联合用... 下一篇:肝胆病治疗中中药处方用药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