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问题探究

时间:2022-09-30 04:58:14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问题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在小组协作、探究下,通过参与和思考获取知识,这样就给学生创造了主动学习和思考的机会,将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换为主动,不仅是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了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并培养其学习能力。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学习经验和互助学习的意识,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小组成员参与度不等、小组合作过于形式、小组内无法协调好关系等情况。因此在实行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时,教师要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制定策略去应对和解决,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起到相应的教学作用,让学生能从中提升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

一、小组合作形式化,学生知识学习模式僵硬

在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有些小组可以从小组合作中探究、学习到东西,但是也有些小组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聚在一起,并没有讨论出有用的知识,甚至都没有在一起学习。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小学生本来就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学生在一起的时候没有学习目的和学习目标,这就会使学生不知道学些什么,所以流于形式。为了改善这一现象,在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问题,让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改善小组学习形式化的现象,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如在学习《四边形》这一新课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联系生活给学生讲一讲四边形的应用,从生活化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重视这一课题的学习。其次,教师要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之后解决这些问题,在学习四边形这一节时,教师可以问学生四边形有什么特点,生活中是怎样运用四边形的。对学生而言,问题不仅是一种督促也是一种学习方向,有了问题的设置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学生投入地学习。

二、学生参与度不均衡,学生两级化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一切的学习都来源于教师的讲授,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虽然给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课堂的机会,但是由于学生水平等方面的影响,使学生参与度不均衡,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就会使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出现两极化。小学阶段是学生步入校园的第一个阶段,所以对于责任、协作等概念都是缺乏的,在教学时,教师要让每一个小组内有明确的分工,每一位成员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任务,用这样的方法改善参与不均衡的情况。首先,在小组设置时,教师应该把每个小组设置为四个人或是五个人,只有人数合适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都有事情干;其次,就是要给每一个小组指派一个组长,组长就肩负着团结组员、分配任务、督促大家学习的责任,在一个团体里有了领导者才会引导大家团结,监督每一位学生学习,让学生都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同时在学习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形成互帮互助、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下高效地学习。

三、重视结果,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重知识,轻能力

学生学习是一个过程,从这个过程中学到知识很重要,但是这个学习过程是如何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除了学习知识外,还培养了哪些能力,这些更加重要。小学阶段就是要养成一些好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所以在学习时,不仅要看结果还要重视过程。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上,做课堂的主人,还想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习技能和学习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好的基础。在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要进行旁听和观察,看学生是如何一起解决这节课的问题的,在解决问题时,切入点是什么。

每一个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中都会出现问题,有问题并不可怕,只要教师善于观察、敢于面对就能克服问题,将教学做得更好,就一定可以制定出好的解决方案,让问题迎刃而解,在小组合作学习的道路上走得越来越好,引导着学生从小学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习能力。

上一篇:学困生, 英语教学中不能忽视的 “力量” 下一篇:学会分析人物形象,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