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21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皮试结果分析

时间:2022-09-30 04:09:23

我院21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皮试结果分析

摘 要 目的:了解商丘市中心医院头孢菌素类皮试阳性率,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提高头孢菌素药物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对2006~2009年24 049例住院患者应用头孢菌素皮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阳性率为7.69‰,头孢菌素类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青霉素存在交叉过敏反应。结论:建议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必须进行皮肤过敏试验,并以拟用药作皮试为宜。

关键词 头孢菌素 皮试 阳性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3.006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过敏反应虽然较青霉素少得多,但从报道的病例来看,静注和口服头孢菌素均可发生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致死亡,头孢菌素类不良反应主要为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过敏反应、药物热及过敏性休克[1]。

2006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患者使用国产头孢菌素(进口产品除外)24 049例,其中男11 248例,女12 801例。年龄15天~89岁。按不同年龄分为60岁6个组。

判断标准:观察皮试结果,表现为以下3种形式。①皮丘不红,但未消退,周围皮肤无改变,无自觉症状。②皮丘消退,周围皮肤红晕直径

皮试液的配制和皮试方法:取原粉针剂量0.5、1.0、1.5、2.0g加生理盐水分别为1.6、3.3、5.0、6.7ml,振摇使溶。取上液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混匀;再取上液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混匀;再取上液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混匀,使其成为300mg/L[2]。方法:取配好的皮试液0.1ml(含头孢菌素30μg),前臂掌侧下1/3处,经75%乙醇棉球消毒后作皮内注射,15分钟观察结果。

结 果

24049例住院患者头孢菌素皮试结果统计,见表1,表2。

由表1可见,头孢菌素阳性率最高的为头孢曲松,为10.67‰。最低的为头孢美唑,为3.84‰。我院所做的皮肤过敏试验阳率,在各种头孢菌素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由表2可见,头孢菌素的阳性率在各年龄组中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

在皮试阳性的102例患者中,77例有青霉素过敏史,说明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存在部分交叉过敏反应。皮试有时会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的结果,尤其应注意皮试阴性者用药后仍有发生过敏的可能。我院患者有6例应用头孢唑啉、3例应用头孢替安患者皮试呈阴性,但用药后仍发生过敏反应,其中过敏性休克2例,经抢救,患者转危为安。提醒临床在用药期间应严密观察,做好抢救准备,一旦有过敏反应出现应立即停药,并按青霉素过敏的抢救措施进行处理。

讨 论

头孢菌素类引发过敏反应机制除了本身7位侧链结构外,还可能是头孢菌素-蛋白质结合物诱发过敏反应[3]。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过敏反应虽然比青霉素少得多,但从报道的病例来看,静注和口服头孢菌素均可发生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致死亡,应引起临床重视。

建议临床选用原药作皮试,可有效判断患者对该药物有无过敏反应。对于临床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时,建议必须做皮肤过敏试验。建议药品生产厂家应及时生产便于临床应用的专用小剂量皮试液,以提高皮试液浓度的准确性,同时呼吁卫生管理部门根据目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皮试混乱的情况,尽快建立统一的皮试标准。

参考文献

1 丁惠萍,黄平.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过敏反应分析[J].中国药事,1997,11(1):69-70.

2 陈宗志.头孢菌素类的皮试方法及结果分析[J].安徽医药,2005,9(10):773.

3 金少鸿.β-内酰胺抗生素的质量和过敏关系评述[J].抗生素,1998,13(1):65.

上一篇: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原因调查分析及对策 下一篇:常用抗生素引起的药物性肾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