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的“十天计划”

时间:2022-09-30 03:25:22

班主任工作的“十天计划”

摘要:班主任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要解决班级出现的各种问题,本文从实践的角度提出了“十天计划”的解决问题方法,并对此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

关键词:班主任;问题;十天计划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0-0099-01

一个班级,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班主任的职责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防止天长日久,问题堆积过多,乃至影响班级的正常运转,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我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主要采用“十天计划”的方法解决班级出现的问题。

所谓“十天计划”方法,是我个人的一个粗浅的叫法,其包含两层简单的含义:一是列出问题清单,二是规定解决问题的时间限。

一、为什么要列问题清单?

三个目的:

1.有的放矢。我把看到的听到的有关班级的问题列成一个清单,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工作起来就可以有的放矢,从而减少自己工作的随意性,提高工作效率。譬如早晚自习到班上就不再是漫无目的的差事,和学生谈话也不再是漫无边际的聊天。有了问题清单,班主任一言一行,都具体很强的目的性。

2.甄别问题类型。班级中产生的问题很多,有大有小,性质不一,并非所有问题都要列入清单待解决。一般说来,我列入清单的问题都具有普遍性和习惯性,譬如请假制度、自习课纪律、学生矛盾、班级卫生、公寓内务等等;而另外一些问题,譬如某个学生突然生病住院,班级在学校的某种比赛中失败,个别学生闹情绪等,这些特殊性、突发性、个人化和具体化的问题,不列清单。

3.循序渐进。解决问题好比下高山,放眼望去,陡峭的山崖深不可测,人要因为害怕而呆在山顶不下来,纯属愚蠢; 反之想连蹦带跳,快速下山,也必有危险。此时此刻,最需要的就是冷静,耐心,眼睛只看好下一步,走出一步,再走一步,无论多高多险的山,只要一步一步走好,终究会安全到山下。班上学生多,问题当然层出不穷,往往一个问题未曾解决,新的问题又会出现。而对众多问题,班主任当然不会逃避,但也不能心急,且把每一个问题看作下山的每一步,事分轻重缓急,循序渐进,按照列出的问题清单,一个一个解决,终究会获得理想的成果。

二、为什么规定时间期限?

1.给自己压力。适当的压力很容易转化成做事情的动力,每天看看解决问题的期限,多少有种紧迫感。这种自己制造的小小压力,也让我的班主任工作更加充实。

2.防止懈怠。作为班主任,家事公事一大堆,精力有时不够用,偷懒的念头常常控制不住。设立一个解决问题的时间期限,可以防止自己在工作中的懈怠。

3.对学生的心理暗示。对班上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多种场合提醒学生解决的最后期限,也是对学生一种心理暗示,即,此问题必须解决,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三、为什么规定“十天”?

我最初是这样考虑的:结合我班的具体情况,班上五十个人,如果每天早晚自习找学生了解情况,在尽力不耽误学生正常学习的情况下,一节课可以和两三个学生交流,那么一天约六到十人,再加上课外时间,最多三天,就可以接触大多数学生,而每个问题还未必会涉及到全体学生,所以,三天的时间,足以为解决某一问题的措施制定提供充足的信息支持;再用三天时间对措施进行宣传、实施,反馈以及检验;最后三或四天用来保持和养成。一般来说,学生年龄在十六到十八之间,道理都懂,是非观念也基本确立,十天左右的时间,足够适应某种新状况了。

十天计划的时间是纯十天,不包括周六周日,这样十天计划必然要被周六周日打断,而这也是有意力之,可以更好地检验一下这两天的自由生活对解决问题后的新情况影响有多大。

除去周六周日,一个月纯时间约二十二天,可以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月才解决两个问题,看似太少,但效果更好,如果一学期下来,一学年下来,解决的问题不算少。

四、“十天计划”的效果

工作中, “十天计划”的成功案例:

1.有一段时间,学生请假现象频繁,其中大部分都没有充足的理由,后来改为家长必须给班主任打电话才准假,一些学生就找人代替家长打电话请假。为了稳定班级秩序,保证学生的正常学习,我和大部分学生及家长都进行了沟通,取得了理解和支持,因此制定了更严格的规定:学生请假,必须家长亲自来接。这个规定可能过于严厉,一些学生最初颇有抵触情绪,违反规定就离校,或周日晚归,或周五提前走。对此,我一律算做旷课,并电话通知家长,学生回校后对其严厉批评,取消其某种评先资格。经过大约十天的整顿,请假现象基本消失。从上学期规定到现在为止,学生已经养成了安心在校的习惯,没有请假现象,在校学习的时间就有了保证。

2.卫生问题。有段时间,卫生分数总是倒数第一。解决方法:通知三天时间对卫生委员公开批评,并增设了一名卫生委员,对卫生情况提出具体的整改意见,譬如:讲桌上必须做到一尘不染,教室有水有盆有毛巾,谁身边的垃圾谁负责等等;再用三天时间老师和学生一起打扫卫生;再用三四天,监督学生的卫生工作。十天以后,连续三周卫生分数第一,说明学生已经基本养成习惯,只要稍微注意,不至于卫生情况太差。

3.感恩问题。通过了解,很多学生常和父母顶嘴,放假不在家住。解决方法:母亲节给母亲买礼物,回家必须在家住,绝对禁止和父母吵架。还有老师,见老师必须问好,保持对老师的绝对尊重。效果:很好。用时:不足十天。

4.其他解决的还有:晚自习说话问题、手机问题、学生气质培养问题、恋爱问题、生活消费问题、承受压力问题等等。

五、反思

1.是问题清单而非工作计划。解决问题的顺序不是一成不变的,按事情的发展,情况的变化,可有所调整。

2.问题还会反复。十天时间,只能把问题基本解决掉,不可能永远解决掉,在某种情况下,旧的问题还会反复出现, “十天计划”之外,还得有长期计划的心理准备。

参考文献:

[1](英)约翰?洛克 傅任敢 译.教育漫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林崇德.教育的智慧[M]. 北京:开明出版社.1999年

上一篇:论劳动合同中的违约责任 下一篇: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