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一体化”确保课改实效

时间:2022-09-30 03:06:16

重视教学手段的研究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是大连市技师学院在一体化课改中始终秉持的理念。经过多年探索,学院走出了一条求实创新的课改之路。

2009年12月,学院教师张有力参加了辽宁省人社厅技工培训教学研究室组织的全省名师讲坛,运用一体化教学方式讲了一堂全省示范公开课,这标志着学院正式启动了一体化教学改革。也就是在同一时间,学院参与了国家人社部组织的一体化课程标准的制订工作。2011年,学院的数控加工(数控车工专业方向)正式被辽宁省人社厅确定为全省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与其他院校一样,大连市技师学院的一体化课改也是按部就班、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文件要求来操作,以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训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但不同的是,学院在推行课改的过程中,也形成了一些具有自身特色的经验和做法。

首先,完善的领导组织机构是一体化课改实施中的有力保障。学院建立了以院长为组长、教学副院长为副组长,以骨干专业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为成员的院级一体化课改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了岗位责任制,形成了领导重视、专业带头人引领、骨干教师创新实践的良好氛围。

与此同时,一体化课改总体规划和教学计划的制定,为学院提供了推进改革的依据。学院认真研究自身特点,提出以数控加工为突破口,率先进行试点,再在实践过程中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到其他专业。学院结合大连地区的实际特点,制定一体化课改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工作规划、师资队伍建设方案、教研教改方案、教学资源配置方案,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做好教学质量督导工作。

在实施过程中,学校力争做到五个“一体化”――教学内容一体化、教学过程一体化、授课教师一体化、教学场地一体化和产品作品一体化,并做到实现企业实景化实训。课堂上,任课教师模拟工厂的工程师、车间主任等角色进行教学;每个班级设班长一名,与工厂的班组管理一致;每个班级设安全员一名,模拟工厂的文明生产、安全管理;下达任务书及图纸,与工厂作业保持一致;每个小组根据问题进行任务分析,然后公布结论,师生共同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尚未掌握的知识进行讲解,使学生带着问题听讲,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学生在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后,小组成员间互相帮助,培养了进取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将每个典型任务设置成一个模块,每个模块结束后分别进行理论和实际操作的考试。实训考试由自检、互检、专职检、系抽检组成,与工厂的检验机制保持一致,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每个学期理论的期末成绩由占30%的各个模块理论考试成绩和占70%的期末理论考试成绩构成;每个学期实训的期末成绩由占60%的本学期各个模块平均成绩和出勤、实训态度、设备保养考核和职业道德、文明实训、安全实训等多方面构成,着重考察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正是这五个“一体化”和实训、考核方式的改革,完整诠释了一体化课改的涵义,有效确保了一体化教学的

实施。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给学院带来了收获,学院学生在全国、省、市技能大赛上屡创佳绩,一体化教师也获得了优秀指导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而更重要的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体化课改试点让学校其他专业的师生们有了尝试、参与的热情和动力,为一体化课改下一步扩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校名片

大连市技师学院先后被认定为国家机电类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技工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单位、辽宁省技工教学集团铆焊专业核心校和数控专业成员校、大连市职业技能鉴定基地,开设有19个与大连市经济结构相适应、社会紧缺、就业前景好的专业。

多年来,学院秉承 “以德育人,技能立业”的校训,坚持“学生自豪,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办学理念,把“创建一流学校,培养一流人才”作为学院永恒的追求,形成了特色突出、优势显著的办学模式。

上一篇:在钳工教学中实现一体化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有... 下一篇:职技院校学生逃课的致因分析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