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味之味 无迹之迹

时间:2022-09-30 02:39:06

和曾翔先生偶遇,正欲向他细细请教,他抱歉说要忙着去家乡名家作品展现场张罗。未料晚上他刚忙完活动,便发来微信邀请加为好友,平和与真诚之风扑面而至。

点赞、评论、转发,不觉又是一度秋与春。曾翔的微信俨然一座艺术殿堂,亦如一方生活乐园。其微信品类有三:一是观照艺术,包括书家临帖经验、国外美术馆的中国古代石刻造像等等,占了七八成;二是闲情逸致,包括品茶心得、自驾游美图;三是偶尔转发时政妙文,幽默之中见深刻。同时,微信也发得勤快,每天少则一两条,多则上十条。

渐渐地,我隐约明白曾翔所言“重要的在于发现,而不在于创造”之意味。他说,重要的是去看,去总结,去思考,然后从发现这个角度上出发,来指导自己的临摹和创作,而发现又分为对前人的发现和对自我的发现。

39年前那个冬天,曾翔当兵到北京,随身只带了一支毛笔,但从此踏上了对艺术和人生的发现之旅。此前,他只知道给乡亲写对联可享受人家的款待,写书法就是写大字。来到北京,有一天在书摊上买了本唐人《灵飞经》,瞬间被小楷的秀美给吸引住了,一写就写了两年。后来,又陆续临摹《多宝塔》、《大唐中兴颂》、《郑文公碑》、《爨宝子》。曾翔感慨,从秀美走向古朴,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转业到了学院办学报、承包单位餐馆、担任硕士生导师,随着时代大潮起起伏伏,不论多忙多累,曾翔始终以乐观的姿态握着大笔。同时,即便已在书坛占有一席之地,他依旧保持着谦逊,“对经典的挖掘是书法人一辈子的功课。尤其是对我来说,学习传统文化,是补课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发现与思考紧紧相随,心与眼达到高度合一。曾翔放纵思绪,接纳新生事物,爆发出惊人的创作力。他从传统经典中吸收养分,又致力于凸现时代精神。阅历与性情的多样性,在作品上酣畅地体现出来。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胡抗美如此评价:“简约与繁复并存,阳刚与阴柔双妙,平淡与雅致兼容,严谨与疏放俱佳”;“从表面上看,他打破了人们习惯的字形,打破了左右对称的平淡形式,实质上,他在力的律动及节奏上取得了和谐美,他在形的取舍上,更靠近拙朴与原创意味。”

无法回避的是,曾翔这种创作上的真性情与自由驰骋,所产生的艺术表现结果——有的作品难以辨认或像小孩子写的——引来了争议。有人为他的表现形式拍案叫绝,有人说他挑战了书法美的底线。曾翔全部坦然接受,或许所谓发现正是去理解与尊重传统的精神。

无味之味乃至味,无迹之迹乃真迹。据说曾翔喝酒尽兴时常调侃一副自撰的对联,上联是“没有能喝不能喝”,下联是“只有敢喝不敢喝”,横批乃“喝死拉倒”。胡抗美先生说,曾翔犹如“竹林七贤”中的刘伶,刘伶的醉翁之意在潇洒人生,曾翔的醉翁之意在书法艺术,曾翔的作品之中有刘伶身上体现的老庄思维。好一个快意的艺术人生!(支点杂志2014年4月刊)

上一篇:票房、用户体验与创新思维 下一篇:传统佳节冷暖与人口迁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