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控制性详细规划教学中的形态、指标和价值观

时间:2022-09-30 01:43:13

论控制性详细规划教学中的形态、指标和价值观

摘要:分析了控制性详细规划在规划教学中的地位和控规教学面临的问题,针对建筑院校学生形态能力强而控制指标薄弱,提出了与城市设计一体化的控规教学模式,突出程序性、公平性和指标的严肃性。通过研讨式的教学,鼓励学生思考城市开发控制的深层次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regulatory plan in the planning system, the problems faced by regulatory plan teaching. Architectural students of the institutions are good at spatial form to the neglect of the control targets. We propose the integration of regulatory plan and urban design teaching, intended to emphasize the seriousness of procedural fairness and indicators. Discussion of teaching encourages students to think about the deep-seated problems of urban development control.

关键词: 控制性详细规划;教学;城市设计

Key words: regulatory plan;teaching;urban design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2-0202-03

1 本科开设控规设计的必要性

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自1980年代诞生以来,现已成为《城乡规划法》明确的法定规划,在规划体系和规划管理之中地位日益重要,自然也是城市规划专业本科教学的重要内容。由于控规的政策性强,往往体现价值观和不同利益的平衡,因此控规教学中必须注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对于大多数基于建筑学背景的城市规划专业学生而言,控规往往意味着枯燥的数字、晦涩的文本、雷同的图则,学生不了解控规数据和指标背后的经济、社会意义,那些以往建筑设计学得好的同学反而没有兴趣学控规,所以普遍反映控规很难教。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教好和学好控规,我们做了以下探索和尝试。

2 控规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作为5年制城市规划专业,控规教学环节安排在第8学期(四年级下半期)的后6周,之前是12周的城市设计。控规课程设计延续城市设计的小组合作方式,由2~3位同学组成小组共同完成。

教学目的:在调研了建筑和用地类型、学习了规划原理之后,通过控规学习规划编制体系,理解规划设计与管理及开发的衔接;认识城市设计与控规的关系,掌握控规编制的内容和方法,掌握土地使用强度控制、土地使用功能的设定和指标平衡,以及综合环境质量控制的能力,制定城市空间设计导则;初步掌握规划文本的写作。

控规教学的具体要求:

①控规要体现上个作业城市设计的意图,结合城市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对于建筑色彩、建筑形式和体量、建筑群体空间组合方式、建筑轮廓线、滨水空间的利用、视线通廊和空间关系等提出控制性要求。

②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确定各类用地的兼容性和建筑的适建性。

③确定各地块的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要求。

④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确定地块出入口位置、停车泊位、公共交通场站用地范围和站点位置、步行交通以及其它交通设施。规定各级道路的红线、断面、交叉口形式及渠化措施、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⑤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⑥确定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周边建设控制要求。

现实中的控规内容日趋庞杂,要在有限的6周时间内教好控规,必须突出价值观的培养和重点内容:

①为何控?通过讲课,介绍我国控规的产生背景。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计划经济年代不需要控规。结合规划原理课讲授不同土地所有制背景下控规与外国区划(Zoning)的异同。引导学生从形态设计的视角转向开发控制的视角,理解空间发展权的界定和配置,思考“没有控规会怎样?”

②控什么?控制体系是要学生理解控规的核心,包括:土地使用、环境容量、建筑建造、城市设计引导、配套设施、行为活动等。城市紫线、城市绿线、城市蓝线、城市黄线分别是文物古迹、绿地、水系和基础设施的保护和控制界限,分别守护着重大的公共利益。文物古迹、绿地、水系和基础设施是广大市民的公共利益所在,其空间位置、廊道和具体控制措施应该通过控规予以确认。学生要树立公共利益作为控规的基本导向。同时,控规的教学必须以法规规范规定的强制性内容为核心,逐项理解地块主要用途、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地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准确含义,纠正学生中常见的对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容积率和建筑密度计算中的模糊认识。

③怎么控?具体包括控规指标设定的依据、指标间的相互关系、指标值的合理幅度、图则的规范性。要求学生在认真阅读和理解范本的基础上编写文本,培养严谨细致的精神和文本写作能力。低年级建筑学训练专注于形象思维,擅长绘图但文字功底普遍不强,精确的文字表达尤其需要训练。先修课程《城市规划原理》讲过用地分类的原则,但也需要通过控规课程来加深印象,并通过讨论现状用地的小类归属、用地和建筑的兼容性等问题加深理解用地分类标准的具体适用。除此之外,还要理解地方性《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所设定指标幅度的原因和理据,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最后要鼓励学生合理质疑,组织学生讨论地方性《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中的指标幅度与实地调研值的差距,并进行分析。

3 控规与城市设计的结合

3.1 合理确定教学内容顺序 控规关注公共利益和私人权利之间的平衡,而城市设计着重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两者既有紧密联系又各有侧重。最初我们根据规划体系自身的层级,自上而下,先做控规,再在控规指导下选择地块做居住小区和城市设计。这样虽有助于强化控规的法定性和指导作用,但是学生在低年级建筑设计后,直接从感性的城市认识跨到比较抽象的控规,普遍觉得难以跟上,定控规指标也缺乏依据,不是拍脑袋写就是照抄现有案例,既没有形态支持,也很难评价。因此我们近年来将控规环节后移,按照从形象到抽象,从易到难的教学逻辑,先做居住小区和城市设计,之后再做控规,取得了较好效果。

3.2 合适的控规课程选址 城市设计和控规的一体化训练要求选择相同地块,具体要求:①可进入踏勘的真实场地,便于做用地现状调研,熟悉用地分类标准,培养学生现场调研和分析能力;②规模适度,一般不超过50公顷;③结合城市规划专指委确定的年度主题。

选址的要点:①不能选一片空白的新开发区,一般要有历史建筑或是包含历史地段,但也不宜全部是保护区域,还要给城市设计留有创新发挥的空间,所以多数情况下是“半旧半新”的地段。②为了兼顾到四线控制的训练,通常会选择有滨水岸线、又包括商业金融、文化设施等,并至少有一块绿地广场的多样化的用地。为了城市黄线的训练,要有市政设施用地,让学生综合考虑变电站、垃圾压缩站等厌恶性设施选址和周边用地的协调。

3.3 指标与形态的统一 城市设计与控规关系密切,城市设计贯穿于各阶段,控规编制时也要结合空间形态的推敲,保证控规质量和公共空间品质。

在控规教学中,首先根据城市设计方案的形态反推出相应的控规指标和用地类型,然后对照规范和标准,对不合理的地块划分和指标进行调整,在完成控规图则的同时再按照控规指标生成一个基本形态。如此反复训练,实现从自由浪漫的形态到严谨规范的指标,再回归到真实可信的空间形态。

3.4 控规指标背后的价值取向 在城市设计阶段,同学们往往追求空间形态的独特性和趣味性,尝试新奇的巨构式的建筑等,相邻地块容积率也相差悬殊。从鼓励创新来说不宜完全否定,但在控规阶段,要结合产权主体、开发建设方式、最小开发地块面积、公共空间的私人管理等,帮助学生分析利弊,使之认识到凌驾在城市道路和广场绿地等公共空间之上的私人产权建筑,有可能对公共利益和公平的巨大损害。

另外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以屋顶绿化代替城市公共绿地:城市设计时为了鸟瞰效果,常将抬高的场地地坪做屋顶绿化。从建筑设计角度,增加绿化固然好,但是控规强调的是公众可进入和接地气的绿地,私人屋顶绿化的公共性无法与公共绿地相比。有些城市为了鼓励屋顶绿化对此视为绿地率并有一定的折抵,但同时也有最大离地高度和最小覆土深度的要求。

控规教学还要帮助学生从建筑师的创造性视角转向规划师的规制和管理视角,从创造最优新奇特的城市空间转向如何避免纷争和最坏的结果,同时重视解决不公平和功能性缺失的问题。防止美好的创意被歪曲利用,侵害公众利益。

4 教学方法上的平等互动

控规教学要加入公众参与的内容,通过模拟听证、辩论等形式讨论私人权利与公共利益的关系,体现“程序正义”的价值观。

控规不纠结于成果,更重分析过程和程序。成绩评定中,课堂讨论和过程草案占50%,最终提交的作业文本只占50%。笔者还曾连续两年组织小组同学就广州市地标性建筑——珠江新城东塔所在地块控规指标的调整,进行了模拟的规划委员会审议。在明确珠江新城整体城市设计意图后(东塔与已经建成的西塔对称),东塔开发商申请在容积率不变的条件下提高建筑限高至少100米(不再对称),同学们分别扮演东塔业主、周边相邻单位、游客、一般市民、规划专家等角色,从城市设计意图贯彻到控规的灵活性、限高的必要性、控规对塑造城市中心公共空间的强制性、调高限高之后其他的补偿手段等角度各抒己见,最后投票表决。教师仅主持讨论,最后对各方的发言进行点评,并不预设立场,也不参与投票。选取这种有争议的现实议题进行课堂研讨,让学生学会表达不同观点、倾听不同意见,尊重每个人的权利和程序。

控规不仅仅是划地块填颜色给指标,现有的控制指标体系也只是手段,达成规划目的可以有多种实现途径。我们始终鼓励就同一个形态方案探讨不同的控制指标和实现方式,例如组织学生辩论不限制容积率会怎样,使学生理解容积率到底控制了什么。正方认为容积率限制避免了市场的盲目性、可以合理确定公共设施配套,实现对空间环境的控制优化;反方则认为即使不控制容积率,市场也会按照区位、基础设施条件等自行确定,开发强度并不会无限制提高,政府或者规划师为什么自认为比市场更能准确判定“合理”的容积率。至于空间环境的控制,完全可以通过建筑密度加限高来实现。又比如基于景观控制的建筑限高是否必要,建筑限高可否替代容积率控制……

5 结语

①控规本身虽还在不断完善中,但作为平衡各种利益诉求、实现规划管理的重要手段,有必要纳入本科阶段的城市规划课程设计之中。

②现实中控规质量不高、文本雷同、指标僵化等问题提醒我们,控规教学不仅仅是教套路、抄文本、描图则、熟悉控规软件,更重要的是理解开发控制的机制和手段,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

③控规教学应和城市设计相结合,实现空间形态和指标统一。

④控规教学要把控规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困境交给学生,通过互动和研讨,促使他们思考和反思城市规划。

参考文献:

[1]夏南凯,田宝江编著.控制性详细规划.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29-31.

[2]王晓云.新形势下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课程中开放式教学的探索和应用.[C]//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云南大学城市建设与管理学院编.规划一级学科,教育一流人才——2011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年会论文集.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197-200.

[3]刘晖,梁励韵.城市规划教学中的形态与指标[J].华中建筑,2010,(10):182-184.

上一篇:大学生就业与考研选择模型研究 下一篇:关于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与融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