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少年儿童运动员短跑的早期训练

时间:2022-09-30 01:23:08

初探少年儿童运动员短跑的早期训练

摘要:从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出发。合理安排短跑的早期训练和早期训练时应注意的问题。为运动训练和提高运动员短跑的成绩以及为运动员选材提供参考。同时对其进行科学的训练,对少年儿童运动员今后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短跑;早期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6-0307-02

短跑运动是一项对运动技术和专项力量均有很高要求的运动项目。随着现代短跑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科学研究的深入,早期训练是提高短跑运动员速度成绩的最好方法之一,有研究表明,早期对少年儿童运动员短跑训练,则可以改变运动员的一些不良习惯和不合理姿势来提高其成绩和训练水平。同时也可以使短跑技术的内在合理关系和实质性的特征也趋明确。根据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和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短跑技术特征以及运动技术训练的各阶段,试图探讨在教学训练中着重加强技术训练,使少年儿童短跑运动员能在基础训练时期,就建立一个稳固的技术动力定型,以期有效地提高技术水平,为将来成为高水平运动员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文就少年儿童阶段(10~12岁)田径短跑运动中如何发展启蒙训练,通过现状调查、文献参考并结合自身经历、训练实践谈几点体会。

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大量收集国内有关田径运动培养方面的文献资料和专著及实验材料,对其中的观点进行综合分析系统研究、归纳和总结。(2)分析法。根据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对少年儿童短跑的早期训练进行有规律的分析研究。

二、结果与分析

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1.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量变和质变规律。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是质量互变规律的核心实质性内容,伴随认识发展不断从新的视角来拓展对这一转化的研究是不无意义的。人体生长发育是从婴儿、幼儿、少年、青年、壮年直到老年的完整过程。儿童的身体比成年人小,但绝不是成年人的缩影,因为在机能方面比成人简单,是具有质的差别的。生长发育是从微小的量变到根本的质的复杂过程,是在体积增大的过程中,完成结构和机能的分化和成熟。例如,在脑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大脑的思维记忆和分析综合机能不断发展,而且在脑的重量不再增长后,其机能仍在进一步完善。这种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逐渐发生的。其间没有明显的界限,但又不是区别的现象。

2.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规律。生长发育是连续的,而不是跳跃的。不过,这个过程又不是直线变化和不分层次的。虽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我们看不出朝夕的变化,但却自然地表现出阶段性的质的特点,并有一定的变化程序。例如,在运动器官和神经系统和生长发育过程中,首先发育的是头部的运动(如转头、抬头),然后过渡到上肢运动(抓物),再发展成躯干的运动(如翻转、直立),最后发展到下肢运动(如站和走)。这种从头部向下的发展过程称为“头尾发展规律”。就身体发育来看,也有一定规律可循。

3.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波浪式规律。生长发育不是匀速直线上升,而是有时快、有时慢的波浪式发展。以身高和体重为例,从胎儿到成熟有两个突增阶段:第一次突增是胎儿时期,为第一个生长发育高峰期;出生后生长的速度逐渐变慢,一直到10~12岁,出现第二个生长发育高峰期。需要说明,在第二个突增期,则是下肢迅速发育,再向躯干发育,而头的发育不明显,最后发育成头较小、躯干较短、腿较长的体形。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头大约增长1倍,躯干大约增长2倍,上肢大约增长3倍,下肢大约增长4倍。

三、根据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合理安排短跑的早期训练

1.注重少年儿童短跑中的头部姿势早期训练。从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规律和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我们可以了解到,早期进行儿童少年头部姿势训练,是为提高短跑运动员速度成绩打下良好的基础。短跑运动员跑时,头部应保持放松,眼睛注视前40码远处的跑道,以便使头部处于合适的位置。短跑运动员常见的头部姿势错误有:下腭紧收,头向后仰或两者兼有,这样就使得头部产生晃动,当运动员加快跑速时,其重心起伏高度就会减小,这可以通过其头部垂直运动向上和向下观察到。例如,教练员可以加强儿童少年运动员的准备部分和起跑部分的头部姿势训练来加强其姿势的准确性。因此,在进行儿童少年运动员训练跑时一定要保持脸部放松,下腭微张、放松,可以为今后进行短跑训练养成良好的姿势。

2.短跑中少年儿童的上体姿势早期训练。儿童少年进行上体姿势训练时,短跑运动员应尽量减小胸部的运动,无论什么动作都应顺其自然地有节奏进行,呼吸运动应着重于呼气而不是吸气,以便使空气容易自然进入到肺。训练中常见的错误有:呼吸没有节奏,呼吸与手臂和腿部动作不协调,从而使呼吸效率低,导致能量的损失。短跑运动员之间的呼吸频率有很大的区别,很多优秀短跑运动员在整个短跑跑程中只呼吸一至两次。例如,可以进行采用30m往返跑,50m往返跑(计时)来加强上体姿势的稳定性。

3.短跑中加强少年儿童的身体与地面的角度早期训练。当短跑运动员跑进中完成后蹬动作时,往往产生一种错觉:即运动员的身体与地面构成一定的角度,但事实上短跑运动员在跑的过程中,身体几乎与地面垂直,因为身体过分前倾会产生以下后果:(1)抑制髋关节绕身体纵轴的旋转;(2)增加摆动腿的向前摆动;(3)增加运动员维持身体平衡的难度;(4)抑制臀部的伸展。

4.短跑别注重少年儿童手臂动作的早期训练。运动员跑时的手臂动作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前摆和后摆。手臂的摆动与腿部动作要协调进行,并且前摆和后摆的高度不一样,其差别最多可达到6英寸。后摆时,手腕的摆动路线低于髋部,而前摆时却高于髋部。因此,手臂动作必须予以重视,要及时纠正错误动作,以保证运动员跑时的速度和身体平衡。具体做法如下:(1)手臂前摆时,必须使肘关节保持90°弯曲,前摆过程中肘关节角度稍有减小,直到前摆结束。前摆时应避免手臂在身体中线前左右摆动。优秀的短跑运动员总是在上臂前摆时靠近身体,使肘关节偏向里。(2)手臂后摆时,肘关节角度逐渐增大,手臂沿体侧摆动,当肘关节摆至肩关节高度时,肘关节又减小到90°。(3)手的任何紧张动作都会引起前摆的紧张,因此,短跑运动员应将手的大拇指放在食指的指甲上,使手保持一个OK形状,然后轻握拳,这样的手型可以减小手臂的紧张。

5.加强少年儿童腿部动作早期训练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关键。可以将腿部动作分为三个阶段:后蹬阶段、后摆阶段和支撑阶段。(1)后蹬阶段:运动员通过后蹬腿对地面产生爆发性的后蹬动作,从而使身体向前运动。后蹬动作产生的力量使脚跟向上踢起靠近臀部,形成后摆动作但这一过程中小腿不得超越身体中线。(2)后摆阶段:从运动员的后蹬腿产生爆发性蹬伸动作和脚跟完全蹬离地面后开始,脚跟后踢越高,膝就弯曲得越充分,从而使后摆时腿的摆动半径缩短,有利于后蹬腿的蹬伸动作。摆动腿的摆动半经缩短对于腿的快速前摆至关重要,当运动员向前高抬腿时,摆动腿脚跟要紧靠臀部。但要注意摆动腿的膝不得超越身体中线。摆动腿向前摆动至最高高度约与后摆腿蹬离地面时一样,摆动腿的膝要尽量高抬以使摆动腿摆至与地面平行。(3)支撑阶段:当摆动腿下摆时,小腿开始伸展准备着地。运动员应使摆动腿加速向下,向后积极着地,以减小脚着地时产生的自动力。着地时支撑腿应轻微弯曲,以使身体重心很快移过支撑点向前运动。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刨地”动作过程。

四、合理安排少年儿童运动员短跑早期训练时应注意的问题

1.根据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防止过度的专项成人训练。从心血系统来分析,儿童运动员心血管系统生长发育缓慢,心肝小血液循环路快,但由于心脏小,每搏输出量小,为满足循环加快,只好心率加快,如果进行成人化训练,承受运动负荷大,为满足身体各部位养料和氧气运输,加速心脏的收缩次数,促进心肌发达而心容量减少,导致心肌劳损,过早退出竞技舞台。因此,在进行少年儿童训练时教练员应根据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确定防止成人化训练原则。

2.少年儿童运动员早期训练的超量恢复规律。恢复过程是指人体机能和能源物质,由于运动负荷作用而导致暂时下降和减少状态,通过休息回到并超过运动负荷前的水平,这种恢复过程叫超量恢复。超量恢复可以增强运动员体质,增进运动员健康,提高运动员生理机能和运动成绩。教练员应遵循超量恢复规律,对少年儿童运动员进行训练,体现训练的控制论、休息论和科学性,反对盲目性和经验主义训练。

3.少年儿童运动员短跑的早期训练,必须与运动训练和比赛相结合。竞技运动是由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两方面构成。训练与比赛之间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训练是比赛的基础,因为没有训练就不能比赛,即使比赛也不会收到好的效果。而比赛训练效果不佳。运动训练的目的是创造优异成绩,而创造优异成绩只有通过比赛,经过规则的检验,裁判的评定被承认。所以训练必然比赛,为了在比赛中取行良好成绩,也必然进行一定时间的身体、技术、战术、心理、恢复和智力的训练。

五、小结

在少年儿童进行基础训练阶段的过程中,着重加强身体素质训练和技术训练,能使少年儿童短跑运动员在基础训练阶段,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明确目标。有助于少年儿童短跑运动员较快、较好地掌握完整技术,从而有效地提高技术,建立正确技术的动力定型,为训练增加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育学院专修通用教材: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2]董广新.对短跑动力的再认识[J].四川体育科学,2004,(1).

[3]施宝兴.短跑途中跑支撑阶段运动学与动力学特征新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3).[责任编辑 陈鹤]

上一篇:高校人才建设的思考与研究 下一篇:基于二元回归分析的火灾数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