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武林大会》开播之感

时间:2022-09-30 01:17:49

央视《武林大会》开播之感

作为中央电视台《武林大会》传统武术擂台赛的专家评委,我先后参与了“五祖拳”、“梅花桩”、“八极拳”“形意拳”“武当太乙五行拳”等几个拳种的擂台评判工作,通过执裁《武林大会》,有这么两点想法:

一、《武林大会》所反映出的传统武术的忧与喜

执裁武林大会,一则让我强烈地感受到抢救中国传统武术的紧迫性;同时,也让我看到了扶持中国传统武术的希望。

参加《武林大会》擂台赛的选手许多是名师之后,且习武多年,拳械套路的表演水平也不错,但是一走上擂台,就不知道怎么打了,与对方交手多半是你一拳我一脚,乱打乱踢,没有章法,连老师经常指点,师兄弟之间经常切磋的一些本门招法也全然使不出来了。比试起来,多是正面冲突,不能近身,一近身就缠抱。就是使用的一些有效招法,看起来也很勉强,表现不清晰,很难看出本拳种的技术风格和特点,这使我内心感到焦躁不安。台下我也私自问过他们的师父,其师也只能摇头叹息。这也难怪,我们这些选手都不是专业队员,他们平时都有自己的工作或事业,都是业余习练,又都是初次上擂,更说不上什么实战经验,因此发挥不出传统武术的技击特点是在情理之中。而队员们发挥不好,也有传统武术大环境的原因。二十多年来,全国到处都是散打、拳击的擂台,中国传统武术技击没有一席之地。没有传统武术技击的竞赛,传统武术的技击就得不到锤炼提高,从而可能就会导致传统武术的自然消亡。严酷的现实使我感到,中国传统武术已经到了非上擂台不可的时候了。如果再不大力支持一下中国传统武术,那就真的会“人死拳亡”,那将是一个可悲的结果。老祖宗几千年用生命和鲜血创造出来的民族文化瑰宝,就要丢失了,这实在令人担忧。

但是从《武林大会》擂台上,从几个拳种的角逐中,我又看到了一些欣喜,看到了希望的火花。这就是在参赛的每个拳种的选手中,都出现了一两个功力深厚,身法灵巧,打的比较精彩,令全场喝彩的选手。他们的攻防技术较多地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武术和本拳种的风格特点,这让我们惊喜。事实也告诉我们,现在抢救中国传统武术还为时不晚。只要国家有关部门与新闻媒体,以及有实力,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或社会名流、社会团体向中国传统武术倾注一些爱心,拿出一些财力,热情有力地扶持一下中国传统武术,、调动一下民间广大传统武术爱好者的积极性,创造条件让他们走向擂台,经经风雨,见见世面,我们就会不断地发现一些优秀人才和可造之才。只要我们敢于力排非议,坚持下去,我相信用不了多久,有个三年五载就可以看到真正的中国传统武术的无穷魅力。支持一下中国传统武术吧!这是每个炎黄子孙一致的心愿,也是世界人民的希望。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庞大而系统的重要工程,现在才刚刚开始,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助力、加盟。

二、《武林大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武林大会》传统武术擂台赛与散打、拳击等现代搏击擂台赛有三个截然不同的特点。

第一,它有多元、雄厚的赛事资源。

央视《武林大会》计划每年推出10个传统拳种,举行单拳种对决。据统计,中国传统武术大的拳种有139个。按现在的赛制,每个拳种选出16名选手打五周,就要打一个多月,139个拳种打完则需要一百多个月,也就是说,每个拳种不重复上擂台,也要打个十多年,每个拳种都有很多流派,不可能不重复上擂,同时,每个拳种都有很多传人和爱好者,也不可能不重复上擂。按央视计划,不同拳种和流派之间也要进行比赛,这么庞大的体系,这么宏伟的计划运行起来,那就不知要打多少年了,其赛事资源之雄厚,赛事前景之广阔,时间之久远是国内外其他任何一种技击项目都是无法比拟的。

第二,它有丰富多样的竞技招法。

传统武术每个拳种,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的技击风格和技法特点。虽然多年不上擂台,表现的不很明显,不太出色,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比赛经验的积累,形势的激励,传统武术的真实面目会慢慢还原,传统武术的技击精髓会慢慢体现出来,赛事会越来越有看头。央视《武林大会》的宗旨重在挖掘、抢救中国传统武术。比赛时,要求参赛选手尽量打出本拳种的风格特点,提出的最低标准是,每个选手在每场比赛中,能真正使出属于本拳种技术特点的两三个招法,就算成功。比赛规则方面,允许使用各拳派自己制定的比赛规则,目的也在于充分发挥本拳种的特点。专家评委在打分时,对运用本拳种技法比较好的选手,要予以当场加分的鼓励。所有这些措施,给传统武术的“提纯复壮”创造了良好条件。一百多个拳种,千百种流派都各有千秋,异彩纷呈,这是世界上任何一种搏击项目都望尘莫及的。《武林大会》的旗帜长期飘扬下去,传统武术擂台赛长期打下去,我深信总会有那么一天,传统武术那高雅神妙的技击风格,出神入化的技击技术会让国人振奋,让世人叫绝,让地球上所有各种搏击爱好者为之倾慕。

第三,《武林大会》是传播武术文化的大学校。

中国传统武术的历史源远流长,她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都与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休戚相关,都与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血肉相连,都与传奇的民族英雄荣辱与共。古老的中国传统武术以人为本,强调习武之人要讲武德、有正气、爱国爱民、文明礼貌。其拳理拳法极符合“易理、医理、生理、力理、做人之理、做事之理”,每个拳种的拳式名称都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信息,我们说中国传统武术博大精深,就是她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涉及诸多方面如健身、防身、做人、做事以及天人合一等广泛的外延。中国传统武术是国之瑰宝,是民族文化的精粹,最具有民族性,因而也最具有世界性。

《武林大会》从弘扬传统文化人手,摄制组在每个拳种打擂之前,都要拍大量的有关拳种源流发展、拳术风格、技术特点、代表人物、选手情况等相关资料,制成富有文化内涵的小片作为铺垫,放在主持人的解说词中,插播在播放的片花中,使得比赛有血有肉,有滋有味,让观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还能了解很多相关武术门派的历史文化知识。特别是在每场之后,还安排有专家评委“说武论技”,分析对战双方胜负的原因,对有些重点招式进行分析示范,技术含量很高,能使观众具体深入的了解传统武术技击方法的科学性、巧妙性。

《武林大会》传统武术擂台赛,将是一所弘扬中国传统武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学校。中国传统武术的复兴将从这里开始,我坚信中央电视台《武林大会》赛事会越办越好,越打越精彩。

上一篇:太极拳“开展”与“紧凑”之我见 下一篇:传统武术内功之奥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