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

时间:2022-09-30 01:12:32

试论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

摘 要:音乐教育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但当前小学生音乐教育教材内容滞后、教学形式单一、家长对音乐教育存在误解等问题,既无法契合学生实际发展的需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音乐教育改革的进程。因此,要改善小学阶段音乐教育的现状,就需要提出有效对策,使音乐教育更加的完善。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效率;提高

音乐是积聚灵感、催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在优美的旋律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其中的诗情画意,而且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性,以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的需要?如何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呢?

一、把音乐课与游戏结合起来,在活动中享受快乐

小学阶段是游戏期,音乐游戏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小学生身心、智能、道德品质、情感、创造性,以及个性成长的重要手段。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天性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我们将音乐游戏列入课程,把音乐游戏作为小学生教育的基本手段,这充分体现了小学生教育的特点,将有效地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使小学阶段真正成为孩子们的乐园。音乐游戏在发展小学生音乐能力及全面发展教育上都有着综合性的作用,我们教师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少年儿童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无论用什么方法来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我们的最终目的是通过音乐活动这种形式带给学生快乐。而快乐是孩子学习探究尝试的原动力,孩子因为快乐所以学习,因为学习所以快乐。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有责任成为孩子音乐活动的伙伴、支持者、引导者。在活动中多给学生自主的空间,让他们寻找快乐;多给孩子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创造快乐,真正享受音乐。

二、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的专家来说,感情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学习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驰骋想象的空间。任何一首歌曲或乐曲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它通过音乐特有的方式来表现,或活泼或婉转或庄严或凄凉的情感,使人们受到美的熏陶,情感的陶冶。教师应充分挖掘音乐形象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去体验音乐中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的审美实践与创造中逐步发展与丰富。因此,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首先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用爱心与激情在孩子们情感世界里播种出绚丽的彩虹。让他们带着一份真情去体验音乐,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使之产生共鸣,愉快地进行教学。

三、调整现行教材的结构和内容

教学中的音乐首先最重要的是歌曲的选择要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小学生生活,从小学生的视角认识自然和社会,展现小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教材的编写应呈现一个良好的知识结构,有利于教师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如通过“有趣的声音世界”,体现了编写者用声音启发小学生,发展小学生感受、模仿和创造声音的能力的意图。尤其是“用声音编织的故事”,改变了音乐创造就是作曲的传统观念,突破了小学生音乐创造能力受音乐知识与技能约束的局限,有机地将声音、想象、创造、表演融为一体,给予小学生广阔的创造空间,将必要的音乐知识、技能融入各项音乐实践活动中。

四、通过“唱”主题旋律,品味音乐内容

音乐主题旋律是一首乐曲或歌曲的核心音调,音乐的发展、变化都与主题息息相关。学生在演唱主题旋律时,往往注入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这样既了解了音乐风格与特点,又激发了他们对欣赏课的兴趣。因此,在欣赏过程中,我们应该牢牢地把握主题旋律,带领学生“熟悉―学唱―感受”。在欣赏《 蜗牛与黄鹂鸟 》时,我为主题旋律创编了歌词,当学生唱熟了主题音乐后,我要求他们听到乐曲中出现主题音乐时,要边唱边加上蜗牛和黄鹂的动作。通过这样的活动加深了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器乐曲《我们的祖国是花园》是根据维吾尔族的一首儿童歌曲的旋律改编而成的,学生对这首儿歌非常熟悉,在欣赏前可让学生先唱唱这首歌曲,然后在聆听器乐曲时可让学生跟着轻声哼唱,这样学生会很容易理解乐曲在情绪、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上的变化。

五、提升家长音乐素质

家长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家长自身修养如何,决定着教育的效果和成败。因此家长所具备的素质对家庭教育有着重要影响。家长素质指的是家长平时的修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社会和人生的态度及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二是理论、知识方面的水平;三是家长的心理素质。对于音乐教育来说主要是提高自身的音乐素质。对于如何去提高家长的音乐素质,可以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社区资源,如宣传栏中可以贴些关于音乐教育的知识。另外,可以在社区针对小学音乐教育开些座谈会或讲座,最重要的是学校要和家长进行良好的有效的沟通。例如家长会是家校沟通的重要渠道,是加强学校和家长共同协作,并对小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桥梁。

总之,新课堂理念下的音乐课堂教学,不仅应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方法,更应使学生人文素养得到提高,应从生命教育的高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认知情趣,这样的课堂才能放飞学生的个性,这样的课堂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

上一篇:植物反季节栽植的技术措施 下一篇: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