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氟烷应用于小儿麻醉的临床体会

时间:2022-09-30 12:27:23

七氟烷应用于小儿麻醉的临床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七氟烷应用于小儿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在我院进行麻醉手术治疗的7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儿实施静脉麻醉,观察组患儿实施七氟烷吸入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术中无体动现象发生,对照组中有2例患儿发生体动现象;观察组患儿在麻醉时间、苏醒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七氟烷应用于临床小儿麻醉中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明显缩短患儿的麻醉时间、苏醒时间,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七氟烷;小儿麻醉;

七氟烷又称七氟异丙甲醚,是一种新型的含氟吸入,该药物对心率无明显影响,且对心肌收缩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小,是目前临床上儿科麻醉时使用的新型吸入物[1―2]。该文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76例进行麻醉手术的小儿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儿实施七氟烷吸入诱导麻醉与静脉麻醉,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旨在探讨七氟烷应用于小儿麻醉的临床效果、提供临床依据,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现整理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在该院进行麻醉手术治疗的76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31例;年龄在8个月―9岁,平均年龄(4.5±1.3)岁;体重在7.3―32kg,平均体重(20.3±6.4)kg;有疝囊结扎9例,腹股沟疝修补术5例,骨折8例,急腹症11例,尿道形成术14例,气管异物取出术29例。排除标准: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障碍患者;近期服用抗精神药物及对本研究使用药物有过敏史患者;呼吸系统感染患者等。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临床症状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术前两组患者均常规注射阿托品和鲁米那,患儿进入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道,进行心电监护。对照组患儿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进行静脉麻醉: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0.2mg/kg、氯胺酮1~2mg/kg、维库溴铵0.1mg/kg进行诱导后气管插管,维持用瑞芬太尼0.1―0. 2μg/(kg・min)、丙泊酚5―8 mg/(kg・h)直至手术结束,间断注射维库溴铵维持肌松;观察组患儿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患者使用面罩吸入七氟烷进行麻醉诱导,初始时七氟烷吸入浓度在7~8%,氧流量6L/min,待患者睫毛反射、疼痛反应消失后即麻醉生效后,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1mg/kg后进行气管插管,手术中继续给予七氟烷吸入来维持麻醉深度,间断静注维库溴铵加强肌松,术毕停止用药。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麻醉效果包括: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术中体动例数等;不良反应包括:咳嗽、呕吐、喉部痉挛、嗜睡、躁动等。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对该文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组间比价采用卡方检验,以P<0. 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

术中观察组患儿未出现体动现象,对照组中有2例患儿出现体动;观察组患儿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具体见下表一。

表一:两组患儿麻醉效果比较(X+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不良情况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下表二。

表二: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注:与对照组相比P<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由于儿童自身身体机能发育不完善,在手术麻醉过程中,物的药理机制、分布状况、用药剂量等因素均可能对患儿的麻醉效果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小儿手术麻醉操作风险较高,因此临床上应积极寻求适宜于儿童的物与麻醉方法,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患儿的手术治疗效果,确保患儿的生命安全[3]。

临床上常规物有丙泊酚、瑞芬太尼等药物,丙泊酚是一种烷基酸类短效静脉,主要用来诱导及维持全身麻醉,但该药物对呼吸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影响较大,剂量高时可会对呼吸产生抑制,也会导致患者出现血压下降的现象;瑞芬太尼是新型人工合成的超短效阿片类药物,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镇痛[4]。七氟烷是一种含氟吸入,具有淡香水果味,吸入时对呼吸道无刺激作用,该药物能够扩张冠脉血管及支气管,保障心肌细胞的供氧量,且作用迅速,能够快速到大脑组织起到麻醉诱导作用,有效避免患者在麻醉二期时出现咳嗽、呕吐等不良反应[5]。

本文以76例进行麻醉手术治疗的小儿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组,给予对照组患儿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进行静脉麻醉,观察组患儿则实施七氟烷吸入麻醉。该文结果显示:实施七氟烷吸入麻醉的观察组患儿,在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术中体动例数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了七氟烷应用于临床小儿麻醉中安全可靠、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明显缩短患儿麻醉时间、苏醒时间,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在临床上儿科的麻醉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李文森,杨季.小儿麻醉中应用七氟烷吸入诱导与氯胺酮肌肉注射的比较[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12:145-147.

[2]李俊明,邵建林,衡新华.七氟烷与异氟烷对治疗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比较[J]. 昆明医学院学报,2011,01:77-78+107.

[3]黄刚.丙泊酚复合七氟烷对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的疗效分析[J].医学综述,2013,12:2270-2271.

[4]Intisar I.Al Macki,Majed A. Alturkistani,Mazin Adnan Jan,Hamid Yarkandi.Dexmedetomidine: Sedation USE in Children[A]. Proceedings of 2013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cial Science and Health(ICSSH 2013) Volume 19[C]. 2013.

[5]彭德亮,刘友之,唐江,万雄. 七氟烷应用于小儿麻醉的临床探讨[J]. 当代医学,2013,35:73-74.

上一篇: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转移性骨肿瘤临床观察 下一篇:围绝经期功血80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