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时间:2022-09-30 12:22:12

刍议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心理成分,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没有兴趣的学习是索然无味的死记硬背,必然事倍功半。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育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当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节段都能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探究和行动。兴趣既是教学的手段,又是教学的目的。”因此,物理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启发他们自觉的学习和积极的思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上好引言,诱发兴趣

引言课是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启蒙课,对学生建立学习物理的兴趣有重要作用。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强、富于幻想、求知欲旺的特点,运用心理活动的定势规律,先入为主、因势利导、诱发兴趣。首先,有针对性地收集一些诸如“顺手抓住一颗子弹”、“西瓜炮弹”、“是谁救了这些俘虏?”、“怎样辨别生蛋和熟蛋?”等趣味物理现象进行讲述,使学生知道学习物理可以帮助自己解开许多自然之谜,懂得许多奇妙现象的道理;而有关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现代科技上广泛应用实列的讲解,则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物理知识能用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还做一些诸如“用纸盒烧开水”、“大气托住杯子里的水”、“土电话”、“温控电路”等能唤起兴趣的演示实验……这样,引言课上得生动活泼,把学生对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神秘感转变成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使他们愉快的.进入物理殿堂,兴味盎然地投入以后的学习。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发挥教师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在人格上学生和教师是平等的,作为教师必须抛弃过去那种“教师是权威不能冒犯,学生是被动的接受着、服从者”的思维与做法。我们在校园里不难见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因为喜欢老师,进而喜欢他(她)所教的科目,因为讨厌一个老师,进而厌烦他(她)所教的科目。那么你想使你的学生努力学习你这门课程,使他们对你教的课程保持积极性和兴趣,那你首先要成为学生所爱戴的人,因为在学生眼里,教师与所教的学科是不可分的,教师是学科的人格化,因此必须让学生从内心上接受老师。应该做到教师与学生“亦师亦友”,师生相互尊重、信任,师生关系和谐友善。这种良好师生关系的产生是要双方在共同生活、共同努力、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良好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而教师的教学风格也会直接影响着学生兴趣的提高。一堂生动而幽默的物理课,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和心情中接受和理解新知识。

三、抓住物理学科的特征,充分做好物理实验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捷径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是以实验事实为依据的,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也是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通过实验观察物理事实,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我们只有重视物理实验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兴趣进而使物理教学获得成功。如学习望远镜和显微镜内容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做好“通过两个透镜观察物体”的实验,适当增加该观察活动的探究性,选用焦距是50mm和300mm的凸透镜各一个,焦距是75mm的凹透镜一个,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不同的组合透镜去观察、发现、体验。

以凹透镜(f= 75mm)作为目镜,以凸透镜(f=300mm)作为物镜组成伽利略望远镜,使两镜相距150mm 左右,调整目镜(凹透镜),学生观察到物体的正立虚像。

以f=50mm的凸透镜作为目镜,以 f =300mm 的凸透镜作为物镜组成开普勒望远镜,使两镜相距约300mm,观察远处的建筑物或树木,调整目镜,学生看到清晰的倒立的像。

以f=300mm的凸透镜作为目镜,以50mm的凸透镜作为物镜组成显微镜,使两镜相距300mm,将被观察物体(细小物体如头发丝)置于物镜前约80mm 处,调整目镜,学生观察到放大的虚像。

学生经过自己动手实验,在自主观察、发现的过程中,充分体验了物理学习的乐趣,极大的激发了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和兴趣。

四、培养学生的科学猜想能力,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

科学研究既是学生的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的相似过程,对于他们学好物理知识与技能,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都有很大的帮助。自然科学的发展史就是无数科学家不断向传统提出挑战、创新求真的历史,发展的每个初始阶段都存在着大量新奇、美妙、超常的猜想,每个科学结论的背后都有大量动人的关于猜想的故事。如果不是哥德巴赫猜想,就不会出现数学家陈景润的“陈氏”定理,如果不是提出了磁能生电的猜想,法拉第又怎能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如果不是众多科学家在燃烧现象的研究中关于“燃素”的猜想,拉瓦锡怎能揭开空气成分的神秘面纱。猜想造就了大批科学家,猜想是科学探究过程中最具创新色彩的重要环节。

猜想不是瞎想、妄想,而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进行演绎、归纳、类比及推理而得出结论的一种直觉思维。合理的猜想是知识与能力的综合体现,是一种追根问底、勇于探究和开拓求知领域的创新意识的体现。猜想能激活思维灵感,猜想能培养对传统知识的挑战、对未知领域开拓的勇气,猜想能激活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兴趣。

五、 课外活动 强化兴趣

要真正使学生建立起学习物理的恒久兴趣,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多渠道、多层面地开展各种活动,改变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创建一个课内外、校内外,学校与社会所组成的开放的教学空间。根据物理学实验性强、知识创新快、技术运用广泛的特点,应适当增加活动课程,多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例如:学生学了“光的直线传播”知识以后,布置学生进行针孔照相机的课外小制作。运用光学知识制作针孔照相机,对学生来说是一种乐趣,所以制作热情很高,有的制作精美,切实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通过开展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社会调查、观察记录自然现象、搜集物理新闻等物理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动脑和自我发展的空间,能充分发掘学生潜在的创新素养,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能加深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爱好和特长,使他们学得更好更活,主动精神和创新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强化学习物理的兴趣。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项持续而艰苦的系统工程,有待于我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一种内在动力,这种动力很大一个方面来自于兴趣,青少年学生正处于兴趣的高峰时期,好奇、好动、好学、好模仿,对许多问题都感兴趣,碰到新鲜的事物总想知道为什么,探索其奥秘。教学中我们只要引导得当、方法得当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使之努力、进步,获得真才实学,获得愉快和乐趣,实现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只要我们努力探索、勇于创新,就一定能使这项工作不断走向深入,走向成功!

上一篇:探讨加强新形势下中学地理素质教育发展 下一篇: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