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动内心的声音

时间:2022-09-29 10:58:41

题目

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表现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的深深怀恋。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

请以“牵动内心的声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题目解析

这道作文题是很贴近生活实际的。试想,只要是健全的人,谁会对“声音”感到陌生呢?生活中的声音无处不在:枝头小鸟的鸣叫声,父母亲人的叮嘱声,老师的讲课声,曾经获得的热烈掌声,同学朋友关切的问候声,自行车飞过的一串铃声,街头商贩的吆喝声,厨房里锅碗瓢盆的奏鸣曲,爸爸的鼾声……大千世界有如此丰富的声音,可谓俯拾即是。

但是,细究文题后应该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声音都可以写,因为题目是一个偏正式短语,除了中心语“声音”之外,前面还有定语“牵动内心的”,而且提示语中也很清楚地提醒你:“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

你必须在众多声音中做出选择,而选择的标准就是它(们)必须是牵动你内心的声音。

所谓“声音”“牵动内心”就是指心中的情感或思想被声音触动或跟着声音变动。可见要写好此文,关键是把外在的声音和内心的情感思想融合在一起,让读者看完之后也能感受到这声音带给你思想情感的触动或变动。

因此,选材是很重要的。所选材料,应当来源于生活,富有生活情趣。生活中那些触动你内心真情实感的声音肯定是动人的。比如,有同学写在某一特定情境中听到的悠扬一曲,与自己的内心特别契合,至今令人神往;有同学写多愁善感的妈妈总是在不经意间发出一声悠长的叹息声,让我为之感动、怜惜;有同学写爸爸每次回家边脱鞋边大声宣告“我回来啦”的声音,平日总觉得好笑、多余,直至某一天爸爸病倒住院了,才感受到那声音的重要和可贵……都能以情动心。另外,材料如能和历史文化、社会现实相结合,会带给读者更多的理趣。比如,有同学从方言入手,谈对方言的动心、痛心、决心;有同学由“窗外的风雨声”推及自己所处的十七岁的雨季,即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表现内心的变动,这种变动就是成长的表现;有同学从鲁迅先生发出的“救救孩子”这一发聋振聩之声,谈及当今社会食品安全、教育等话题,展现自己内心的思考。

这些声音都会令人深深地动容,深深地思考,难以忘怀,并得到启迪。由于“文体不限”,习惯议论的,可以剖析事理缘由;喜欢描写的,可以记述动人故事;擅长散文的,可以自由挥洒……“记事”可反映当今中学生的生活,“抒情”可以写出个人的爱好情趣,“议论”可以表达对当今社会的看法见解。要运用联想,要善于捕捉细节,写出独特的经历、独特的感受、独特的思考。

例文一

牵动内心的声音

文/成子[江苏省苏州中学高三]

“卖豆腐花……豆腐花……钱氏祖传豆腐花!”

西塘的烟雨长廊上挤满了游客,悠长的叫卖声牵动了我的心。顺着人流往下走,思绪却已陷入了记忆中。

“豆花……豆花……”十五年前的清晨是被一声声的叫卖声唤醒的。

我坐在奶奶的自行车前随她一起赶早集。

清晨的集市最热闹:卖猪肉的大叔满面油光正磨刀霍霍;卖鱼虾的小贩正忙活着给生鲜换水;卖菜的倒是不多,菜是自家种的,用不着买。

在集市头上便是一豆花摊:一条扁担两只桶,三张长条凳,一摞白瓷碗。我无从得知他是什么时候到的,每次早集他就已经坐在那儿招呼起来了。只知道日头渐高,大约九十点钟时,他便收拾了碗筷,将两个桶一挑,一摇一摆地走出巷子。巷子逼仄得紧,于是灰色的巷子、灰色的桶、灰色的背影仿佛天生该是一起的。

到他的摊上坐下,高喊一声“一碗豆花”。“来喽――”一碗白嫩嫩、浇了酱油撒了葱花飘着白汽的豆腐花便出现在我眼前。

那味道我记不得了,只留着一个印象――妙得很。但或许也同迅哥儿的蚕豆相似,唯有那一同围着桌子“嘶溜嘶溜”吃豆花的大汉和那摊主人的灰布帽记得清晰。

后来离了乡里,本以为再没有这样的情景了,没想到还有。

在城里旧区的林阴道上,每天清晨总有一个身影从路的尽头出现,一摇一摆,挑着两个桶,戴着小皮帽,“卖豆腐花――豆腐花――”伴随着他手中的摇铃声唤醒两边的街坊。

只是他不摆摊,只能叫人买了回家去吃;味道也是好的,只是少了那飘着的白汽,总叫人遗憾。

再后来,在我还没有注意到的时候,那叫卖声、那木桶就已消失不见。我徒然地走街串巷,却再也遇不上那走街串巷的小贩。

大抵是时代不同了,那样的叫卖是不合时宜的吧。我安慰自己。

“卖豆腐花――豆腐花――钱氏祖传豆腐花!”高亢的声音惊醒了回忆中的我,不知不觉已走到了送子来凤桥。桥边被一大群人围住的,想必就是买豆腐花的摊位了。

我的心脏“怦怦怦”地跳动着,血液冲上头部,让我有点儿晕眩。

一样的,一样的木桶,一样的扁担,一样忙活的老大爷!

忽然,我瞪大了眼睛,又死死地闭上,那个扩音器,不一样了,一切都不同了。

摊主后面是一张巨大的海报,上面是摊主穿着褂子拿着烟杆,“钱氏祖传”鲜红刺目。海报旁是一张像模像样的认证书“非物质文化遗产”。

摊主手脚飞快,一碗一碗地端出豆腐花,旁边的下手麻利地收钱找钱。

我端着一次性碗装的一小口豆花,一勺一勺吃着,冰凉地滑下喉咙,耳边的扩音器高亢地大喊着“钱氏祖传豆腐花”。那声音牵动我的心,一抽一抽地疼痛。

考场点评

文章可以分作两部分。作者先写了记忆中的“豆腐花”,从豆腐花摊位写到豆腐花的味道,再到那买卖的吆喝,都围绕着一个“妙”字来写,含蓄地交代了过去的豆腐花深藏在记忆中的原因。然后文章又写如今的豆腐花,虽然形式上和过去比没有多大的改变,但味道、吆喝声都不复当年的美妙。文章通过对比描写,前后呼应,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对一些社会现象的思考,主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毛伟)

例文二

牵动内心的声音

文/夏磊[江苏省苏州中学高三]

“携手向花间,暂把幽怀同散。”当昆曲《长生殿》清丽的声音在我耳边萦绕时,我的心总是被牵动着,沉醉于音乐和那醇厚的岁月中。

作为鹿城儿女,我笃信着昆曲本身的魅力。昆曲柔婉清丽的“水磨调”总是如清泉一样汩汩流过我的心田,那么细腻宛转,抚慰我躁动而焦渴的心灵,配合尽显儒雅的一招一式,在水袖翩翩与吴侬软语中把我征服,牵动我的内心一起经历曲中的悲喜。

但我想,昆曲之于我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也不仅是家乡文化,它更是我四年学戏之路的见证,它浓缩着我的苦乐与奋斗。这才是昆曲时刻牵动我内心的真正原因吧。

我是在小学时学的昆曲。那时的我尚是乳臭未干的毛孩,浑然不知何为昆曲。记得当年我们一群孩子围坐在一位老先生周围,跟着他咿呀咿呀地学习唱腔。老先生吹着长笛,陶醉地哼着戏词,每唱一句便慈爱地看着我们。我们用清脆的童稚之声跟着节拍和唱。“妃子,朕和你散步一回”“原来姹紫嫣红开遍……”这些艺术精华在我心中深深地烙下了印迹,这些细腻动听的天籁之音永久扎在了我的记忆里。直到如今偶然触及,记忆仍会汹涌地涌起,牵动着我的内心。

但学昆曲并不只有甜美。脚步、眼神、韧带的训练都要付出大量的汗水。有多少次我们盯着前方练眼神,直到双眼刺痛,泪水滚滚而下;多少次我们顶着剧本走圆场,却因为剧本掉落不得不罚走;多少次我们因为一个关节没有到位而被厉声呵斥甚至被一遍一遍地敲打……我曾哭过,退缩过,想过放弃,但最终仍是舍不下昆曲而继续咬牙训练,就像苏打绿歌中唱的那样:“可能忙了又忙/可能伤了又伤/可能无数眼泪在眼里转了又转/可能换来成长/可能换来希望……”如今想起这段苦乐交织的日子,我虔诚地感谢昆曲。是它教会了我坚持梦想,教会了我奋斗不止,教会了我笑着哭泣。这段岁月会在我心里发酵的吧,酿成甘洌的美酒。每当我徘徊不前,我便会浅啜一口,于是心中便会装满了力量。当我心中的昆曲响起时,它就会牵动着我的内心,泛起酸甜苦辣的美好回忆。

昆曲啊昆曲,你以何其博大精深的美春风化雨地引导了我,你以何其翩若惊鸿的优雅陶冶了我,你以何其悲喜交加的历程历练了我啊!你将永远牵动着我的内心,与我同在。

“携手向花间,暂把幽怀同散。”如今我常常想起《长生殿》,想起昆曲,想起这些牵动内心的声音。

考场点评

本文优点有四:

一、审题明确。以“昆曲”扣声音,以“学昆曲并不只有甜美”、“脚步、眼神、韧带的训练都要付出大量的汗水”扣“牵动内心”。

二、善于从自己的生活中找题材,回望生活,情绪饱满。

三、文中有昆曲唱词的运用等内容,文化气息浓厚,同时使本文具有独特性。

四、前后呼应。“携手向花间,暂把幽怀同散”,余韵不绝。

(张永刚)

上一篇:别样的折腾,别样的人生 下一篇:命题作文“看似寻常”导写及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