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税统一:零售业出现重大变动

时间:2022-09-29 10:14:21

200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和《外商投资企业和国外企业所得税法》(两税)将合并为一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此后,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将统一按照25%的税率征收。业内人士介绍,商业零售业因所处区域不同,以往的外资优惠政策也有所不同。因此,批发零售类公司将迎来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

按照我国现行税法规定,目前外商投资企业的名义税负为15%,内资企业的名义税负是33%。相比之下,内资企业要比外资企业多承担2倍左右的税负。

内资:实力增强

盼望了多年的“两税合并”终于尘埃落定,内资企业均表示,这对他们来说,无疑是利好消息。

据有关人士分析,按照我国现行内外资两种企业所得税的不同税率,因为外资企业可享受“三免两减”及免交部分附加税的税收优惠,外资企业的名义税负是15%,内资企业的名义税负是33%。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外资实际税负是11%,内资企业的实际税负约为22%至25%。外轻内重的税收优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内资企业的投资积极性,使内资企业在与外资企业竞争时处于不利的劣势地位。

西南证券李葳认为,我国批发零售业是典型的薄利、重税行业,全行业的平均净利率为2.13%,在所有行业中排名倒数第4位;实际所得税率为31.28%,在所有行业中排名第3位,仅次于金融保险行业以及木材家具,达到32.28%。

“两税合一”,内资企业中的上市公司更是获益匪浅。企业利润的增加,将会从资金等方面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从长远来看,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将有利于企业资本市场的壮大和发展。

据统计,2005年,17家外资零售企业在华销售额达1400亿元,而我国沪、深两市71家零售类上市公司的销售额仅为1800亿。由于内外资企业在所得税率、税前扣除、退税等政策上存在差异,这71家上市企业比该17家外资企业多缴纳税额15亿元。

因此,“两税合一”之后,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率统一为25%。李葳认为,经测算,批发零售类上市公司的整体净利润将提高14.47%。此外,不同企业所获得的收益也不尽相同。

目前,内外资零售企业在企业所得税率方面相差18%左右。“这意味着同样是1亿元的利润,本土企业要比外资企业多缴纳1800万元的税。”一位民营零售商表示,本来内资零售商各方面实力就比外资零售商差,再加上外资能享受到如此优惠的税收政策,内资零售商进一步增强竞争力谈何容易?

一位证券分析师认为,“两税合一”将使整个零售行业的净利润提高14.47%。一些企业如友谊股份和鄂武商等上市公司,净利润将分别提高24.7%和23%。

市场:争夺加剧

新税法的颁布,将促进市场竞争环境的进一步公平。但是,市场的竞争格局是否会因此发生微妙的变化?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企业所得税率的调整将会对企业成本、原材料采购、产品的价格定位、企业的收益以及企业的竞争力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进而影响市场的竞争格局。

内外资企业的所得税率将统一为25%的新税制即将实施,对于国内本土的零售企业的实际税赋在30%以上的百货企业而言,将获益匪浅。外资零售业充分利用政策所给予的便利,将很快适应中国税收政策的调整,这进一步加剧了与中国本土零售企业对市场的争夺。

从两税合并的角度看,在新税率情况下,对零售企业降低成本,提升业绩将有一定的作用。

根据WIND资讯、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的资料显示,王府井2005年利润总额为8454万元,所得税4721万元,所得税/利润总额几乎达到55.8%。2006年底,王府井直营及控股门店已达到16家,经营面积超过44万平方米,覆盖12个城市。从门店生命周期来看,公司一半以上门店处于成长期和快速成长期,这种门店年龄结构决定了公司在培育期。

而在利润薄如刀片的家电零售业,面临外资挑战的中国本土家电零售业,对新税制也表示欢迎。苏宁电器总裁孙为民公开说:“我们不在乎减税,重在‘一碗水端平’。”

在大卖场方面,中资零售业在现有税赋的负担下,颓势已显现。广州五家卖场目前仍在亏损中。中国最大内资零售集团企业上海百联集团,也因早年的大规模扩张而导致盈利水平下降,目前正在考虑收缩战线,以集中主营区域的主营业务。

“‘两税合并’在短期内可能影响部分企业,但长期来看,中国消费品市场的极大长成空间,中国日益完善的商业法规环境和基础设施,以及高素质而相对便宜的劳动力等,都是商业投资者重要的考虑因素。”申银万国某商业零售类分析师称。

专家认为,“两税合一”必将对今后的零售业产生重要而长期的影响。

首先是超市的竞争阶段将发生重大变化。在我国零售业中已形成了主力业态,成为我国百姓主要的消费场所,经营方式普遍受到消费者的认可。超市的发展趋势是朝着大卖场和便利店两端发展,大型综合超市包容度越来越大,经营方式也在不断创新,极大地拓展了超市的服务功能,迎合了现代居民的生活方式。

但是与外资超市相比,目前内资超市多数集中在中档的普通超市市场。同时,许多外资超市已经开始从利润丰厚的一线市场向二线和三线延伸,比如台资好又多超市与沃尔玛正在珠江三角洲的二线城市如东莞、佛山、湛江等城市谋点布局。面对一线市场“味如鸡肋”,二、三线市场频频受攻的形势下,专家认为,“两税合一”很有可能给内资超市一个缓冲机会,使它们能够重整旗鼓,并开始一场旷日持久的“相持战”。如果内企超市善于学习、勇于创新,会在合适的时机从二线市场再战一线发达地区,转入“战略反攻”,最终形成内外资超市合理、规范、有序竞争的局面。

其次是超市的竞争格局有可能发生根本变化。我国沪、深两市71家零售类上市公司,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超市类企业,数目多而且规模比较小,取消内外资所得税的差别之后,“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的规律将促使规模较大的内资超市开始大规模地兼并、重组,内资利润率的增加将促使企业增加并扩建配送中心、仓储中心、冷链系统、交易中心等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对现代流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因此,在新格局之下,我国超市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

外资:2007年设定目标惊人

统一实行25%的税率后,外资企业的所得税将提高10%,面对即将失去税收优势,外资企业将如何看待?

而与内资零售业相比,外资对两税合并前的过渡期把握得很准确,他们大多表示仍然在2007年要在华扩张。年初,全球第一大零售商沃尔玛宣布购入台资超市品牌好又多35%股权,成为2007年零售业并购首战。沃尔玛称,其在中国内地的首个并购案例,即希望借助好又多在内地的一百余家门店分布,加速在中国内地零售业布局。几乎同时,来自马来西亚的零售品牌百盛商业称,2007年将在中国市场再开5家大型购物中心。

有统计显示,家乐福、沃尔玛、易初莲花、TESCO乐购、麦德龙五大外资零售商,2006年在中国内地的门店数量平均增加20%以上。不止于此,外资在2007年的发展目标同样惊人。联商网报告称,家乐福规划在2007年于中国内地市场再开店20家。大润发则高调表示2007年将突破百家门店,目标直追家乐福、沃尔玛在华规模。由此看出,外资零售业在这个过渡期,可充分享受原有税收政策的优惠。

同时,在两税合并实施期限来临之前,外资零售业充分利用政策所给予的便利。他们在中国零售市场的竞争中,将很快适应中国税收政策的调整,这进一步加剧了与中国本土零售企业对市场的争夺。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零售公司,家乐福中国区总裁罗国伟表示,家乐福密切关注“两税合一”政策的出台,但政策不会影响家乐福在中国的投资信心和力度。“我们应该欢迎一切有利于企业发展、规范市场秩序和完善投资环境的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出台,并给予认真执行。”

未来发展道路上还有很多困难,但是我们可以期待,中国零售业会有更大的丰收。

上一篇:强化医疗服务 构建合谐医院 下一篇:对话与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