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时间:2022-09-29 09:54:51

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0年6月~2012年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才行规的神经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改变情况,同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红细胞变形指数在明显高于治疗前(P

关键词:神经节苷脂钠;急性脑梗死;研究

急性脑梗死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病残率的特点,近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是一种促进中枢神经细胞功能损伤后修复的药物,其对损伤后所致的脑水肿具有改善作用。本研究对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观察其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情况,以探讨其对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6月~2012年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2例,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发病24h内入院,诊断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1],均无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63.8±4.1)岁;病程(5.1±2.7)年。观察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64.0±4.5)岁;病程(5.3±2.5)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无明显差异,符合可比性原则。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神经内科治疗,包括脱水药物、抗血小板药、脑神经保护药及其他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齐鲁制药有限公司,20mg/2ml,批号:20100210203A,60mg静脉滴注,1次/d,1个疗程为15 d。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情况,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压积。采集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晨起空腹静脉血5ml,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采用HC-R 80B型全自动血液流变仪(上海泰益医疗仪器设备有限公司)测定;MS9-5红细胞压积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上海泰益医疗仪器设备有限公司)测定。

1.4临床疗效判断 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进行评定[2],分5个等级,①痊愈:功能缺损积分降低9O%~100%;②显著进步:功能缺损积分降低46%~89%;③进步:功能缺损积分降低18%~45%;④无明显变化:功能缺损积分降低或增加低于18%;⑤恶化:功能缺损积分增加>18%。功能缺损积分下降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1.5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设定α=0.05为检验标准,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 19.0。

2 结果

2.1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压积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红细胞变形指数在明显高于治疗前(P

2.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情况 观察组患者痊愈率、显著进步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变,其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血液粘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率增高等血流动力学改变,其发生机制为血液中有形成分红细胞、血小板及纤维素等黏附在受损的血管内膜上而形成血栓。尤其是血小板黏附于内膜病变部位,并释放花生四烯酸、5-羟色胺等收缩血管的物质,这些物质反过来促进血小板的聚集,促进动脉壁血栓的形成,血栓发生在脑血管中是则会引发脑梗死[3]。因此,了解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特点,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性,指导药物治疗,判断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血液粘稠度增高会降低脑学流量,诱发脑缺血而致脑梗死。有研究表明,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浆黏度增加,红细胞变形指数降低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4]。因此,血液流变学是血液流动性、凝固性、聚集性的客观反映,主要包括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压积。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脑梗死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压积均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两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红细胞变形指数则明显提高,但我们观察到观察组的各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促进脑组织的血流供应,改善脑血液循环、保护脑组织。据有研究报道,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参与了神经细胞膜构成,其在神经生长、分化、损伤神经的修复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血管性脑缺血引起的脑损伤及神经细胞的恢复具有保护和促进[5]。进一步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观察,发现观察组的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可见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通过纠正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改善脑血流灌注,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总之,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可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红细胞压积,提高红细胞变形指数,促进脑血流循环灌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但本研究由于样本量偏少,结果可能存在偏倚,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尚需更多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参考文献:

[1]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畅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及临床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3.

[2]赵伟,胡光秀.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及血小板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0,11(5):9-10.

[3]朱宣,管阳太.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1,40(25):2525-2526.

[4]叶虹,罗群英.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及缺血性脑卒中再发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2010,3(4):6-7.

[5]刘玉双.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巾国医药导报,2011,8(5):48-49.

上一篇:浅谈如何写好学生作文批语 下一篇:浅谈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的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