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血症与上消化道出血相关性分析

时间:2022-07-30 09:57:08

高尿酸血症与上消化道出血相关性分析

[摘要]目的 通过对高尿酸血症与上消化道出血相关性分析探讨,为高尿酸血症患者预防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提供依据及方法。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5月~2011年5月间于我院体检的10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为实验组,100例尿酸正常者为对照组,收集其体检资料,并随访观察2年。结果 实验组在以后随访2年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比例为10.2%,而对照组为2.0%。实验组饮酒、吸烟、精神紧张、服用非甾体消炎药和糖皮质激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58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11-201-03

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的就是消化性溃疡出血,病因主要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及非甾体类消炎药的应用等,但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上消化道出血与高尿酸血症之间也有密切的关系。上消化道出血发病期间,患者可出现血尿酸升高,但也有不少患者平时已经患有高尿酸血症,是否高尿酸血症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或高尿酸血症患者更易患上消化道出血疾病,本组通过队列研究方法,对我院体检部门的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随访,以明确这两种疾病之间的相关性,为高尿酸血症患者预防上消化道出血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及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0例2010年5月~2011年5月间于我院体检的人员,其中10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为实验组,100例尿酸正常者为对照组,高尿酸血症入选标准:尿酸值大于416μmol/L。排除标准:有急性感染者;有慢性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者;有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者;或存在其他慢性疾病需长期服药者。两组对象在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酸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1.2研究方法

使用美国贝壳曼DXC800生化分析仪检测尿酸值,万华牌消康保便隐血检测试纸(胶体金法)检测大便潜血,深圳市海德威公司产幽门螺旋杆菌检测仪行14C呼气试验,奥林巴斯胃镜GIF-XQ240260行胃镜检查及镜下治疗。

1.3评定标准

对两组对象进行随访2年,上消化道出血阳性标准:分别于随访6个月,1年,1年半,2年予查大便潜血,潜血阳性者予复查,如复查阳性即纳入阳性标准,并说服患者予胃镜检查进一步明确,并给予质子泵抑制剂或内镜下止血等治疗。随访期间如果因呕血、排黑便到医院就诊者为阳性;以上患者应予排除鼻腔、口腔出血或咯血,之后被吞进消化道的可能。如果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不纳入阳性标准。随访满2年后予调查问卷形式并予查14C呼气试验进一步研究上消化道出血可能相关因素。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的形式表示,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

2结果

2.1随访情况

实验组在随访2年间出现失访2例,大便潜血阳性者9例,均有行胃镜检查,镜下可见出血灶者7例,严重者予镜下止血,9例患者均有予质子泵抑制剂及保护胃黏膜等治疗,治疗2周后复查大便潜血均转为阴性。有1例诉排因排黑便到外院就诊,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经治疗有好转,也予纳入阳性标准。对照组在随访2年间出现失访1例,大便潜血阳性者2例,胃镜下提示有出血,但不严重,予质子泵抑制剂等保守治疗好转。实验组上消化道出血者所占比例为10.2%(10/98),而对照组为2.0%(2/9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7,P=0.016)。

2.2两组调查问卷HP感染的比较

对两组对象共197例完成随访者,予调查问卷形式及14C呼气试验检查进一步研究,可发现实验组饮酒、吸烟、精神紧张、服用非甾体消炎药及糖皮质激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具体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的改变,高尿酸血症发病率逐年上升,由80年代初的男性1.4%,女性1.3%,到近几年的男性21.6%,女性8.6%,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高尿酸血症不只会引起痛风,还跟心脑血管疾病、肾病、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密切相关。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高尿酸血症与上消化道出血可能存在相关性。但关于高尿酸血症与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性及其相互影响机制研究鲜有报告。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尿酸血症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患病率明显高于尿酸正常者,揭示了高尿酸血症与上消化道出血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究其原因为高尿酸血症可引起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从而使胃黏膜血流(GMBF)减少,进而引起胃黏膜的防御能力下降,易受到胃蛋白酶等攻击而引起溃疡出血等。

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饮酒、吸烟、精神紧张为高尿酸血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关宝生等研究提示,饮酒、吸烟、精神紧张均是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正好与本研究得出的结果相符,而这些因素同时也是上消化道出血的诱发因素。不良生活习惯者更易感染幽门螺旋杆菌,而幽门螺旋杆菌作为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之一。本研究中高尿酸血症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高于尿酸正常组,但比较差异不显著,可能与抽样误差或标本数少有关,但仍不能因此而轻视其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服用非甾体消炎药与糖皮质激素为高尿酸血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其原因主要为:(1)高尿酸血症患者可能会因痛风发作或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而服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消炎药或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消炎药会抑制环氧化酶,从而抑制前列腺素E的合成减少,从而消弱胃十二指肠黏膜的保护因素。(2)糖皮质激素可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抑制黏液的分泌,可诱发或加重溃疡病,严重者可致上消化道出血。

既然高尿酸血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风险更高,因此,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是否应该提前对这些患者进行干预呢?已有研究表明,健康教育对高尿酸血症及上消化道出血均有积极的作用,对于高尿酸血症患者,我们不仅应改变不良饮食及生活行为习惯,还应叮嘱其尽量避免非甾体类消炎药或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如出现痛风等并发症时,应及时规范就医,避免自服药物。对于某些高风险患者,必要时予口服质子泵抑制剂或胃黏膜保护剂用于预防上消化道出血。

上一篇:试论清代台州藏书家关注乡邦文献的特点 下一篇:图书馆和创客空间的联系、架构与趋势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