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下威胁:冷战时期的美国军用地雷

时间:2022-09-29 09:40:10

爆发之始――通用引信

美军十分重视通用引信的研制。通用引信可以用于各种制式地雷和非制式地雷上。

M1A1压发引信

M1A1压发引信由引信体、压帽、触角、压发杆、击针、击针簧、火帽、保险销等组成。引信被设置后,抽出压帽下的保险夹和引信体上的保险销,击针被压发杆卡住,压缩击针簧即呈战斗状态。当压帽或旋拧在压帽上的3根触角受到大于90N的压力时,压发杆向下移动,击针在击针簧的作用下冲击火帽而发火,进而引爆爆炸装置。

M1拉发引信

M1拉发引信通常用来设置绊发爆炸装置以封锁道路或做成诡发爆炸装置。其由引信体、拉火杆、击针、击针簧、火帽和上、下保险销等组成。引信被设置后,抽出上、下保险销,此时拉火杆尾部插入击针杆叉头中,叉头胀开,击针被引信体内的束孔卡住,压缩击针簧呈战斗状态。当拉环上的绊线受到20~25N的拉力时,拉火杆的尾部从击针杆的叉头中脱出,叉头收缩,击针失去了束孔的束缚,在击针簧力的作用下,冲击火帽而发火。

M1松发引信

M1松发引信通常用来设置诡发爆炸装置。其由引信体、活闩、固定座、击发杆、击针、击针簧、火帽和上、下保险销等组成。设置时,使引信上部活闩的一端挑起击发杆,另一端用上保险销控制在固定座上。在活闩上压上大于1kg的重物(例如另一颗地雷),抽出上、下保险销即呈战斗状态。移开重物后,击发杆失去活闩的控制,在弹簧的作用下击打击针,冲击火帽发火。

M5松发引信

M5松发引信的作用方式与M1松发引信相同,但结构稍简单。由引信体、松发板、击针、击针簧、火帽、保险销等组成。设置时,将击针向上挑起,用松发板压住,在松发板上压上重物,抽出保险销,即呈战斗状态。移开重物后,击针在击针簧的作用下弹起松发板,打击火帽而发火。

M3松、拉发两用引信

相对于单纯的松发引信而言,M3松、拉发两用引信更容易触发。其由引信体、拉火杆、击针、击针簧、火帽和上、下保险销构成。设置时,将绊线的一端固定在绊桩或可以拉开的物体上,另一端缠绕在拉火杆的卷线轴上,拧动螺帽调节绊线的松紧度,并抽出上、下保险销。由于拉火杆的突出部插在击针杆叉头内,使叉头胀开,卡在引信体内的束孔中,压缩击针簧呈战斗状态。当绊线受到30~50N的拉力时,拉火杆带着击针一起向上运动,叉头离开束孔后,拉火杆的突出部即从裂开叉头中拔出,击针在击针簧的作用下冲击火帽而发火;如果剪断或松开绊线,击针就会在击针簧的作用下连同拉火杆一起下移,当叉头离开束孔后,与拉火杆的突出部脱离,击针冲击火帽而发火。

M1化学延期引信

M1化学延期引信由引信体、酸液玻璃瓶、铜管、支撑金属丝、击针、击针簧、火帽和指示保险片等组成。平时击针被支撑金属丝控制,击针簧呈压缩状态。使用时,用钳子夹扁铜管,使铜管内的酸液玻璃瓶破裂,酸液开始腐蚀金属丝,在一定时间内,金属丝被腐蚀得不能再承受击针簧的张力,击针失去控制,冲击火帽而发火。其延时的时间根据保险片材料及酸液的浓度不同而有所不同,最短延时为3分钟,最长为23昼夜。

钢铁巨兽的克星――反坦克地雷

M6反坦克地雷

M6系列反坦克地雷有M6、M6A1和M6A2三种型号,外形都为圆形,金属制外壳上部有雷盖、压盘,压盘中央有引信室,引信室周围有一个碟形簧。雷体侧面和底部各有一个副引信室,用于设置诡发爆炸。全雷直径333mm,高83mm,总质量9.1kg,内装TNT炸药5.4kg,起爆压力为1300~3000N。爆炸后可炸断坦克履带,对负重轮也有伤害。

该地雷使用一面式或两面式雷盖。一面式雷盖正面有活动旋钮与雷盖反面的压力钮相连接,当活动旋钮的箭头指向雷盖正面边缘的“ARMED”标识时,雷盖反面的压力钮位于正中央,地雷呈战斗状态;当箭头指向“SAFE”时,压力钮位于一侧,地雷为保险状态。

两面式雷盖的一面为凸面,另一面为凹面。凸面上有“SAFE”标识,此面向上时,为保险状态;凹面向上时,“ARMED”标识向上,地雷为战斗状态。

该地雷可以使用M603机械引信或M600化学引信。M603机械引信由引信体、压帽、支撑铜片、击针、击针簧片、保险销、起爆管(火帽和雷管)组成;M600化学引信由引信体、压帽、固定铜片、击锤、硫酸瓶、发火药、雷管、扩爆药和保险销组成。这两种引信抽出保险夹放入地雷后,当压盘受到一定压力时,处于战斗状态的雷盖随着压盘一起向下移动,此时M603机械引信的支撑铜片变形,使簧片猛力下压,击针击发起爆管使地雷爆炸;而M600化学引信则是固定铜片被压扁,击锤压碎硫酸瓶,硫酸与发火药起化学反应而发火,引爆雷管使地雷爆炸。

如果将一枚M1拉发引信用小木桩和拉线固定并与传爆管结合,旋在该地雷的副引信室中,地雷即成诡发雷,排雷时一旦拿起地雷就会爆炸。需要特别指出的是M600化学引信在过冷的气候下容易被冻结失效,而在高于50摄氏度的情况下则会发生自爆。

M15反坦克地雷

1953年,美军开始装备M15反坦克地雷。其外观也为圆形,直径300mm,高127mm,内装TNT炸药或“B”型炸药10kg,总质量13.6kg,起爆压力1590~3400N。

其整体外观与M6系列差别不大,雷壳从上到下依次是雷盖、压盘、引信室和引信室周围的碟型簧。埋设前需用专用扳手旋下雷盖,将去掉保险夹的M603机械引信放入引信室中,然后将雷盖上的活动旋钮拧向“ARMED”标识后旋入压盘上方即可。当压盘受到一定压力时,引信即引爆传爆管,进而引爆整个地雷。同时也可将M1拉发引信旋于该地雷的副引信室中形成诡发装置。

该地雷比老式的M6系列地雷的起爆稳定性好,通常不受普通爆炸冲击渡和核爆炸冲击波的影响。

M19反坦克地雷

由于M6、M15反坦克地雷金属部件较多,容易被扫雷设备发现,故美军方在1954年装备了M19反坦克地雷,全雷除了紫铜雷管外壳、不锈钢击针和击针簧片外没有其他金属零件。该地雷外形改为正方形,长、宽各为330mm,高76mm,装9.5kg的“B”型炸药,总质量12.6kg,起爆压力1600~2300N,草绿色塑料雷壳上部有压盘,侧面和底部各有一个副引信室,用于设置诡发装置。

该地雷使用M606固定引信,发火装置与压盘固定为一体,由引信体、碟型簧、击针簧片、击针、起爆管、活动扭标和保险销等组成。抽出保险夹后,当活动扭标上的箭头指向“S”标识时,击针簧片偏向一侧,击针与火帽错开,地雷呈保

险状态。当活动扭标的箭头指向“A”标识时,击针簧片处于中央位置,击针与火帽对正,地雷进入战斗状态。此时若压盘上受到一定压力,碟型簧被压缩,压盘下降,压力传导到击针上部,击针簧片猛力下翻,击针冲击火帽而发火,经雷管和扩爆药引爆装药,使地雷爆炸。该地雷也可使用M1拉发引信和M5松发引信设置成诡发装置。

M21反坦克地雷

上面介绍的3种反坦克地雷能够炸断坦克履带和破坏行走零件。不过,履带的宽度有限,坦克车底的装甲厚度较薄,如果能够炸穿车底,那么摧毁整辆坦克、杀伤其乘员的概率就更大,故美军专门研制了M21反坦克地雷。该地雷于1961年装备部队,是一种炸车底或炸履带两用反坦克地雷,其质量轻,威力大。其外观为圆形,直径228mm,总质量8.1kg,不带触杆高206mm,带触杆高813mm,装H-6高爆炸药5kg,起爆压力1320N,使用触杆时的起爆推力为17N。

雷壳上部中央有一引信室,引信室下面依次是抛射药、击针、火帽、延期体、导爆装置、传爆管和底塞。配用M607触发、压发两用引信,引信由触杆、压环、触杆接杆、塑料箍、支撑帽、击针、击针簧片、雷管、保险销等组成。当引信被抽掉保险销后,触杆受到倾角超过20度的大于1.7kg的推力时,塑料箍破裂,这时触杆接杆迫使支撑帽下降,击针簧片猛力下翻,引信击针冲击雷管引发抛射药,将引信体、雷盖和伪装土层抛开,同时击针冲击火帽点燃延期体,经0.15秒后,依次引爆导爆装置和传爆管,使地雷上半部分爆炸变成向上的金属射流,此时可击穿76mm左右的钢质装甲。

当地雷设置成压发状态时,不使用触杆。引信压环上受到一定的压力,塑料箍破裂,通过触杆接杆将压力传导于支撑帽,使击针簧片猛力下翻,引信击针冲击雷管,引发地雷爆炸。

埋设前,需使用专用扳手将地雷底塞旋出,装入传爆管,然后将底塞旋上;再将地雷上部引信室的螺盖旋下,将引信旋入引信室内。如果设置成触发方式,则再将触爆杆旋在引信上。此时地雷即可埋设。

由于当时华约集团装备的坦克车底装甲厚度一般为十余毫米(如T-62为16mm),故该地雷可以击毁所有种类的华约集团坦克。

M24炸侧甲雷

该地雷于1961年开始研制,1968年装备部队,由雷弹、发射筒、发火装置和制式开闭路器等组成。雷弹采用M28A2火箭弹改制而成,直径89mm,全长597mm,质量4.1kg,内装0.85kg的“B”型炸药,地雷总质量10.8kg。其通常设置在坦克通路的一侧10~100m远处,用来侧击坦克和其他车辆。地雷与制式开闭路器之间有15度左右的夹角以防止错过目标。当坦克履带压上开闭路器时,电路接通,雷弹从发射筒中发射,射向坦克或车辆的侧面并爆炸,穿甲厚度可达280mm。该地雷通常还附带一套伪装设备。

步兵的噩梦――反步兵地雷

M2系列反步兵跳雷

M2系列反步兵跳雷系1940年美军根据法国流亡军工专家皮埃尔・达拉兰德设计的M1 939反步兵跳雷研制而成,1942年4月开始装备部队,共有M2A1、M2A2、M2A3、M2A4等几种型号,二战后主要使用的是M2A4跳雷。M2A4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由抛射简、雷弹、抛射药和引信组成,装引信后全高244mm,抛射筒高158mm,总质量2.95kg,雷弹质量1.3kg,内装TNT炸药155g,雷弹底部安装有延期发火装置,腾炸高0.5~2m,密集杀伤半径9m。

该地雷使用M6A1或M1压、拉两用引信(即可根据需要设置成绊发或压发)。M6A1压、拉两用引信由引信体、活动柱塞、拉火栓、击针、击针簧、火帽座及上、下保险销等组成。火帽座安装在地雷上。设置时,引信直接旋拧在火帽座上,抽出上、下保险销后,由于击针被拉火栓卡住,压缩击针簧而呈战斗状态。当触角上受到36-90N左右的压力时,活动柱塞下降,上面的斜齿将拉火栓向外推,直到拉火栓上的圆孔对正击针杆(当拉火栓上的绊线受到13~45N左右的拉力时,也可将拉火栓向外拉出,其圆孔也可对正击针杆),击针即失去控制,在击针簧的作用下冲击火帽而发火,引燃传火药使抛射药发火,将雷弹从抛射筒中抛出。同时雷弹底部的延期引信被点燃,当雷弹弹射至一定高度后,延期引信爆炸,引爆雷弹。

M1压、拉两用引信由引信体、压帽、拉火栓、击针、击针簧、火帽座及保险销、保险螺等组成。设置时,将火帽座旋在地雷上,引信旋在火帽座上,抽出保险销,并旋下保险螺,击针被拉火栓卡住,压缩击针簧而呈战斗状态。当压帽上受到大干90N的压力时,击针将拉火拴挤向外侧(或拉火栓上受到10-30N的拉力时,拉火栓也向外侧运动),击针即失去控制,在击针簧伸张力的作用下冲击火帽而发火,抛射雷弹。

M16系列反步兵跳雷

M16系列反步兵跳雷有M16A1和M16A2两种改进型,二者在外形上区别不大。A1型在原型基础上重新设计了雷管和延期装置,A2型重新设计了抛射装置。该地雷外观为圆柱体,金属雷壳,全系统由抛射筒、雷弹、抛射药和引信组成。不带引信高120mm,带引信高203mm,直径103mm,质量3.75kg(A2型质量3.6kg),内装TNT炸药450-575g,底部有两个延期发火装置。雷弹腾炸高0.6~1.2m,密集杀伤半径20~35m。

该地雷使用M605压、拉两用引信,其由引信体、击针杆、击针簧、拉火栓、火帽、延期药、传爆药、起爆管和上、下保险销等组成,发火原理与M6A1引信相同。

设置时需使用专用扳手将雷体上部的塑料螺帽旋下,将引信旋入引信室中,再拔去上、下保险销后埋入土坑即可。设置成绊发状态时则需使用绊桩和绊线。

M14反步兵地雷

M14反步兵地雷于1950年开始装备部队。其使用塑料雷壳,因此很难被扫雷设备发现。该雷总质量100g,直径55mm,高41mm,内装29g特屈儿炸药,起爆压力90~158N,能够炸断人或马的腿部。

地雷上部为击发装置,由压盖、压力柱、击针座、击针、击针簧片、起爆管和保险销等组成,下部为起爆管室和装药。在布设前需用专用扳手旋下护盖,将起爆管旋入起爆管室中。地雷外壳上部边缘标有“A”和“S”标识,当压盖上的箭头指向“S”时,压盖边缘上的三个突出部对正雷壳内壁上的三个突出部,加之保险销的作用,地雷呈保险状态。当箭头指向“A”时,压盖边缘上的三个突出部与雷壳内壁上的三个突出部错开,抽掉保险销即呈战斗状态。此时,当压盖受到一定的压力时即向下运动,通过压力柱将压力传导给击针座,击针座受力后,击针簧片猛力下翻,带动击针击发起爆

管,使地雷爆炸。该地雷可以直接散布在草丛和砾石地上,也可以埋设在土坑内。

M25反步兵地雷

相较于M14地雷,M25反步兵地雷体积更小、重量更轻,也更难于被发现。其全高76mm,最粗处直径29mm,总质量78g,内装特屈儿炸药9.4g,起爆压力60~110N。其整体结构更为简单,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为雷体,包括隔板、雷管、击针座、小钢珠、击针、击针簧等零件,上部为装药筒,储备时用防尘盖盖住,单独存放。埋设时,将雷体压入土中,取下防尘盖,将装药筒放入装药筒室中,拔掉保险钢销,地雷即呈战斗状态。此时,若装药筒受到压力下降,击针座也随之下降而压缩击针簧,待击针座下降至小钢珠脱离雷壳阻挡时,钢珠脱落,失去对击针的控制,击针在击针簧的作用下击发雷管,使地雷爆炸。

M18系列反步兵定向地雷

M18系列反步兵定向地雷也称“阔剑”(Claymore,苏格兰人使用的一种带护手的双刃重剑)杀伤地雷,是朝鲜战争中美军为了应付我方步兵攻击而设计的一种地雷,1960年改进为M18A1定向地雷,至今仍大量装备。其外观为圆弧形,长216mm,不张开支架高86mm,张开支架高161mm,厚35mm,总质量1.6kg。其由雷壳、雷管室、雷管室塞、雷壳顶部中央的瞄准孔、装药、钢珠和支架组成。塑料雷壳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面(凸面)装有700枚总质量650g的钢珠,后面装有680g的C-4炸药。

每套M18A1还包括一个发电机、一个电流增强设备、一组电雷管以及大约100码(91.4m)的导电线和一张使用说明书。

M18A1可以设置成绊发发火,也可以设置成操纵引爆发火。当设置成操纵引爆发火时,首先将地雷底部的支架打开支起地雷,凸面向敌,然后旋下雷管室塞,将电雷管插入雷管室,将其脚线从雷管室塞有孔的一端引出,旋上雷管室塞。之后先将导电线一端的两根裸线接到电雷管的脚线上,另一端布向操纵位置(通常是后方16m左右),将插头插入发电机的插座中。然后在雷后20-30cm处通过-雷壳顶部中央的瞄准孔向外进行瞄准,并调整地雷的射向,通常瞄准的目标是一根插在50~55m处高1.5~1.6或2m左右的小木杆。最后根据需要使用草或树叶等对地雷进行伪装,不能使用土或其他妨害钢珠飞散的物体。当目标进入地雷50~55m左右(最好20~30m)的区域内时,将发电机上的“几”字形金属保险销向后推开,连续3次按下发电机手柄,发电机即可产生3V的电压,通过导电线传输给电雷管,电雷管起爆后引爆C-4装药,将钢珠向前抛射出去。其杀伤范围为一个扇形区域,密集飞散角为60度(最大飞散角为120度),密集杀伤距离50~55m,有效杀伤距离100m,飞散距离250m,在此范围内钢珠不但对人体有杀伤作用,对轻型装甲车辆亦有威胁。而地雷后方16m半径内为危险距离,在这一范围内的无掩护人员可能会遭到伤害。实际使用中,还可以利用导爆索将多枚M18A1并联成一个地雷群。

M18A1设置成绊发时需要使用导爆索连接普通雷管插入雷管室中,导爆索的另一端可以连接各种拉发、绊发、压发发火具。

特种地雷

M48照明地雷

M48照明地雷由抛射筒、带降落伞的照明弹,抛射药和引信组成。照明弹内装照明剂240g,其底部装有延期发火装置和抛射药等。地雷总质量2.3kg,抛射高度90~150m。照明半径约270m,照明时间约20秒。通常可以设置在各种障碍物中或部队阵地周围,起到警戒和夜间射击照明作用。

该地雷使用M6A1压、拉两用引信。引信发火后,引燃传火管和第一抛射药,照明弹被抛出,同时点燃延期药。当照明弹上升到一定高度时,第二抛射药被点燃,抛出照明剂和降落伞,同时点燃照明剂。

M49照明地雷

M49照明地雷与M48照明地雷最大的不同就是其发火后并不抛射到空中照明,而是在地面上燃烧。其照明半径约300m,照明时间55~70秒。其发火装置和雷壳成一体,可以同时设置成松发和拉发两种形式。设好地雷后,打开保险夹,当拉动或剪断绊线时,板钩倾斜而脱开挂臂,此时击针失去控制,在弹簧的作用下打击火帽而发火,点燃照明剂。有时可以利用绊线直接系在保险销上,拉动绊线时,拉出保险销,击针打击火帽而发火。

M23特种毒剂地雷

M23毒剂地雷是美军装备的地雷中威力最大的一种。其金属雷壳内装VX神经毒剂5.2kg,地雷总质量10.5kg。其外形与M15反坦克地雷相似,均为圆盘型,上有凸出的压盘。地雷侧面有“MINE,CHEENI CAL AGENT.VX.M23”等英文标识和三道绿色、一道黄带,雷壳上肩部每隔90度有两条条状凸起,这些标记可将其与其他地雷区分开。地雷底部和侧面各有一个副引信室,取出上部压盘和雷盖后即可看到引信室。该地雷使用M603机械引信,或有线操纵引爆。

美军地雷场和地雷布设方法

地雷属于被动攻击式武器,需要预先埋设或设置才能发挥最大功效。在连级单位防御战中,地雷场通常设置在防御地域前沿35~450m处。美军地雷场有标准样式和非标准样式两种形式:标准地雷场至少由三道互不平行的地雷带和一道不规则的外缘地雷带组成。每道雷带有两列地雷群。地雷群是地雷场的基本单位,每个地雷群的地雷通常设置在2步左右的半圆范围内,由1~5枚地雷组成。在反坦克雷场中,每个地雷群有一枚反坦克地雷作为基准地雷,反步兵地雷埋设在反坦克地雷周围;在反步兵地雷场中,每个地雷群由一枚反步兵地雷作为基准雷,然后埋入其他反步兵地雷。群与群之间相互交错布置,间隔为6步(约4m),各地雷带之间的间隔为18步(约12m)。不规则的外缘雷带依地形设置,其地雷群的数量为前述雷带的1/3左右。各雷带的起、终点都有打入土中的木桩做标记。反坦克雷场、反步兵雷场和混合雷场通常都按照这种形式设置,雷场纵深40~50m,重要阵地上的雷场纵深不小于90m。美军标准地雷场的布雷密度为:反坦克地雷场每码(0.914m)正面上最少一个(通常1~3个)地雷,每公里正面上不少于1100个地雷;反步兵雷场每码正面上不少于8个压发地雷和4个绊发地雷,夜间还会设置照明地雷。

非标准样式的地雷场为仓促布设的地雷场,多设置为反步兵地雷场,一般按三角法或直线法设置。按三角法设置时,通常设置绊发雷,每个雷组有3个绊发雷,成三角形设置。整个地雷场由若干毗邻的地雷组构成。按直线法设置时,通常设置压发地雷,地雷成行设置,行与行之间间隔为1.8m,每行设置1~4个地雷。

单个步兵班在防御时所需要的各种地雷视情况由上级配发,用来防止敌方接近。通常每班阵地前都会至少埋设1枚反坦克地雷。M18反步兵定向地雷则设置在各种步兵武器射击不到的死角,或者直接设置在敌方冲击横队的两侧,对敌方进行侧击。

上一篇:奇兵有奇招 公安、武警特战分队“3331”实用射... 下一篇:AK47 VS M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