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的科学观及其当代意义

时间:2022-09-29 09:34:14

罗素的科学观及其当代意义

中图分类号:B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2-0398-01

笔者最近重读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很有感触。罗素作为逻辑分析哲学家,他对科学发表了许多看法,了解他的科学观对于我们厘清一些模糊的观念仍有重要意义。

一、科学成立的有关心理条件

依罗素看来,科学的出现至少是理论科学的出现,对人类来说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它与人的心理条件有关。

科学需要好奇心。西方最早的哲学派别米利都派倾向于科学,对于未知的事物他们有足够的好奇心。一个典型的象征故事提到,西方第一个哲学家暨科学家泰勒斯因为对天上的事情好奇而掉到井里。

科学需要以一定的“信仰”做基础。荷马史诗中的奥林匹克神o们要服从“运命”、“必然”与“定数”,对“运命”、“必然”与“定数”的信仰,以及哲学中树立的不能逾越永恒固定的界限的“正义”观,是古希腊科学之所以能得出对于自然律的信从的渊源之一。

科学还需要一定的想象力。公元前6世纪的毕达哥拉斯大概是提出地球为圆形的第一人。但是他的理由却是审美的,是对完美东西的一种想象,他并且想象所有的星球包括地球都在围绕“中心的火”做圆形运动。中世纪的哥白尼把“中心的火”换成了太阳,但是他这样设想的动机也是审美的,而不是观察的结果。

科学并不完全排斥神秘主义,特别是与创造性的工作有关时。柏拉图称哲学是对“真理的洞见”,它与思想和感情密切相关。在罗素看来,任何创造性的工作,包括科学,都会经历一种心灵状态,经过长期的劳作之后,真理或美突然显现在一阵光荣里,在这一刹那间,经验似乎非常有说服力,大多数最美好的创造性工作都是这样子一刹那的结果。

科学的出现还与提问题的方式有关。当我们问一件事“为什么”的时候,可以有两种提问方式,一是问“这一事件是为着什么目的而服务的?”二是问“是怎样的事前情况造成了这一事件的?”对前一问题的答案是目的论的解释,最终会导向宗教;对后一问题的答案是机械论的解释,它会导向科学,人类的经验表明,似乎并非所有的人都倾向于后一种提问方式。

二、科学的结构及其在西方文化中的演变

罗素认为,我们通常所谓的科学其实应分为两部分:理论科学与实用科学。理论科学又由两部分构成:数学、逻辑与经验科学。理论科学是企图理解世界的科学,实用科学是企图变革世界的科学。

科学的两大部类之间以及理论科学的两部分之间密切结合已经是近代的事了,在此之前它们基本是分离的。以西方经验为例,最早的科学家(也是哲学家)米得都学派倾向于经验(如泰勒斯能够预言日食),稍后的毕达哥拉斯却倾向于数学。在古代,很少有科学家既是经验的又是数学的。

古希腊科学有轻视实用的倾向。像古希腊几何学的集大成者欧几里德极其鄙视实用,科学的发展却实用地证明了这种“不重实用”的实用意义。轻视实用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古希腊发现了数学中的演绎推理以及发明了几何学。从自明的公理出发,似乎能够推出整个世界,这就是演绎的魅力;而且,数学与神秘的洞见有情感上的类似。

对西方思想影响巨大的柏拉图崇尚数学。他认为真正的哲学家是不注重闻见的,而是要关注逻辑与数学。身体是获得知识的一种障碍。这种观点就排斥了以科学的观察与实验作为获得知识的方法。新柏拉图主义者普罗提诺更是鼓励人去观看内心而不去观看世界,逐步扼杀了科学的好奇心,以至于中世纪很长一段时间科学处于停滞状态。

甫入近代,人们摒弃了这种只重逻辑与内心的知识追求方式,开始关注经验。科学法则要靠观察来发现,仅仅推理是不成的。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弗兰西斯・培根既瞧不起演绎,也轻视数学,他认为数学的实验性差。近代以来科学的发展却证明,演绎在科学中起的任用比培根想的要大。当一个假说必须验证时,从这假说到某个能由观察来验证的结论之间,往往有一段漫长的演绎程序。这种演绎通常是数理推演,所以在这点上近代开始时的科学家们低估了数学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因此,真正的科学态度是既要重视经验,也要重视数学。

三、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西方哲学大体可分两种:一种倾向于科学,与此相联系,这种哲学会注重功利与理性而反对激情,同时愿意放松社会约束;另一种哲学或多或少有些鄙弃科学,与此相联系,这种哲学对非理性有某种同情而希望加强社会约束。

对于西方哲学来说,哲学面对的问题也可以说由两部分构成。一方面,有一些科学性的或逻辑性的问题,这些问题能够用一般人意见一致的方法处理;另一方面,又有一些为很多人热烈感兴趣却在哪一方都没有确实证据的问题,这就不是可以通过科学方法能够处理的。

西方哲学从它的产生之日起就与科学建立了不解之缘。上文已经提到数学、逻辑对哲学的影响以及定数、命运的信仰对科学的影响。数学是人们信仰永恒的与严格的真理的主要根源,也是信仰有一个超感的可知世界的主要根源。哲学与科学有某些共同的追求,比如说,追求一种永恒的东西乃是引人研究哲学的最根深蒂固的本能之一,而理论科学也要在变化的现象之中寻找某种永恒的基础。

近代,科学对哲学的影响更是加大。科学深深地改变了哲学的一些传统观念。例如,哥白尼的新天文学除极大改变了人们的宇宙观之外,还有两点其他价值:一是承认自古以来便相信的东西也可能是错的,二是承认考查科学真理就是耐心搜集事实,再结合大胆猜度支配这些事实的法则。科学中不轻信的批判的怀疑方法也反映到了哲学上,近代哲学中的怀疑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与科学的怀疑方法有内在联系。

罗素所从事的逻辑分析哲学更把哲学内的科学方法推向了极致。在他看来,哲学中有一大部分能化成某种可称作“句法”的东西―通过逻辑分析将会使哲学的一些成就像科学的成就一样牢靠。

四、科学的局限性

科学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值得反思的新倾向。近代科学的成功主要由于其实际功用,所以许多人把科学的这一面和理论的一面割裂开,从而使科学愈来愈成为技术,愈来愈不成其为关于世界本性的学说。

科学作为技术来说,又使一般专务实际的人渐渐滋长起来一种傲慢情绪。在科学技术激发下产生的各种哲学往往是权能哲学,把人类以外的一切事物看成仅仅是有待加工的原材料。目的不再考究,只崇尚方法的巧妙。

科学告诉我们的是所能够知道的事物,但是我们能够知道的很少,而如果忘记了我们所不能知道的是何等之多,那么我们就会对许多极重要的事物麻木不仁了。从哲学的角度讲,思辩的心灵所最感兴趣的一切问题几乎都是科学所不能回答的。哲学领域中的价值问题以及大部分情感问题也在科学的范围以外。

罗素虽然也对科学有所批评,其实他对科学一往情深,在《西方哲学史》的最后,罗素以一段对科学的称赞作结。罗素说:“在混乱纷纭的各种对立的狂热见解当中,少数起协调统一作用的力量中有一个就是科学的实事求是;我所说的科学的实事求是,是指把我们的信念建立在人所可能做到的不带个人色彩、免除地域性及气质性偏见的观察和推论之上的习惯……”

上一篇:让语文课程开放而有活力 下一篇:中核集团:抓住机遇 引领世界核工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