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形式这样设计

时间:2022-09-29 09:29:17

小学数学作业形式这样设计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而积极探索作业改革是一个重要的方向之一。通过对作业形式的革新,让学生喜欢上作业,化被动为主动,在对待作业的态度上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从而提高作业实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3-388-01

作业问题是新课改的一个难题也是瓶颈。那么如何对作业进行创新,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最大限度地提高作业的实效性,让作业真正成为巩固知识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呢?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要从三个方面创新作业形式,提高作业实效性。具体应该怎样做呢?

一、以竞赛形式激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我们要改变以“练”为主的机械操作式的作业模式,设计新型的数学作业,实现作业方式的多样化,让更多形式的、有趣的数学作业取代机械的、无趣的、单一的数学作业。

1、分组竞赛促兴趣

竞赛是按照人的自尊需要和获得成就的需要而激发学生奋发努力,力求上进的一种手段。在教学中适当的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的信心。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多设计一些竞赛型课堂作业,促使学生逐步形成竞争意识,上进意识。实践中常用的有:限时赛、接力赛、对抗赛等形式。分组限时赛。如:开展限时1分钟校对比赛。复习“长度单位”知识后,出示“小马虎的日记”:“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 拿起15米长的牙刷刷完牙,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学校离我家约有900厘米。上学路上,我看见有一棵高2厘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一根长3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到了学校,我从书包里拿出一本4米厚的书,开始读书。”老师在小马虎的日记上写下“可能吗?”三个字,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请改正。让学生在堂上作业本上写出来,等1分钟时间一到,马上停止做答,交换批改后,比出做对最多又最快的同学。

小学生年龄小,做事不自觉,但争强好胜,想赢怕输,我让这种竞赛式的课堂作业唤起学生对“赢”的渴望,让“赢”成为激励学生奋发上进的目标,让学生尝到了作业的快乐,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2、奖励促兴趣

在布置课堂作业时,可采用“钓鱼”战术,逐步诱发他们对作业的渴望。具体做法是:开始只要求其做少量的最简单的习题,由于很简单,他们感觉很容易,就很快完成,这时教师不吝“表扬”,“奖励他们一道更难的题”,让学生产生“挑战一道比较难的题是一种奖励”的心理感受。第一次他们可能只是想试试看,当被老师表扬他们“比较难的题目也被你做出来了,你真行!”他们就有欲望想做第二次、第三次了。

二、家庭作业创新化

1、优选作业题目

日常家庭作业主要由课本、练习册组成,如果照搬使用,会加重学生负担,而且,不同的课堂教学效果和不同的班级实际情况会有所不同,再完美的教材和练习册都不可能符合千变万化的教学状况和学生实际。所以,教师应深入思考,着力挖掘习题中蕴含的知识点和编者意图,优选习题中有代表性、典型的题目,围绕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做到“练一题管一类”,力求以少胜多,不搞题海战术。布置家庭作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做作业来巩固和掌握当天所学的知识。如果能优选题目,做到重“质”轻“量”,以少胜多,才能让学生不对作业失去兴趣。

2、作业要创新求异

传统的习题多为单向封闭式命题,题目给定的条件和要求的结果通常是唯一的,解题策略是单一的。这种封闭式命题过于强调整齐划一的思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其实大部分题目只要稍作修改,就能变成开放性作业。

例如:有含糖30的糖水20千克,加入多少千克糖,使糖水含糖40?

可改为:有含糖30的糖水20千克,如果要将他制成含糖40的糖水,可怎么做?你可以写出几种方案?这种改造后的习题,更容易引起学生思考的兴趣,更能有效促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灵活运用知识进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给学生的创新思维创设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三、作业布置多元化

1、要在阅读中拓展

学生读题,常常草草而过,读不出要点,读不出字里行间所蕴藏的精髓,读不出独到的体会及创新见解,但学生却自以为“读”懂了。而现在,阅读理解题成了学生考试中的新亮点,有的题目简直可媲美一篇小作文,有的图文并茂,这些都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增强学生数学阅读的能力,就显得非常必要了。学生阅读最多的是数学报。其实数学阅读绝不仅仅是读报纸,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有趣的数学阅读书籍。如《趣味数学故事》《奇妙的数王国》《十万个为什么(数学卷)》等等。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捕捉身边的数学信息, 增强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性,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

2、要积累中拓展

阅读是积累知识的手段,是活跃智慧的途径。有些学生虽然乐于阅读,却不善积累。我们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写读书笔记、写数学周记、做数学手抄报等形式进行阅读积累,然后开展专项数学阅读活动,让学生展现阅读的成果。如开展“我读我秀”展示活动:数学小报展示、读书笔记展示,也可分小组承包“数学园地”中的“每日一题”、“每周一书”等。这样的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互相学习、互相鞭策的平台,学生乐于参与,从而使数学课外阅读的积累慢慢内化成学生的自觉行为。

上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概念教学 下一篇:浅谈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中范读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