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扬风帆谋发展

时间:2022-09-29 09:17:41

高扬风帆谋发展

雁门春来早,风光无限好。2011年3月17日,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代县视察调研,当他来到由全国劳模、代县白峪里矿山冶炼有限公司董事长韩树平个人投资3500万元兴建的韩街民俗博物馆参观时,不禁连声称赞:“很精致,了不起!”

2013年9月15日,忻州市市委书记董洪运视察代县赵杲观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后兴奋地说,这是继代县举全县之力恢复开发雁门关风景区之后精心打造的第二个旅游风景区,彻底改变了昔日“一铁独大”的单一经济模式,形成了新型工业、现代农业、文化旅游业三足鼎立、多元发展的经济格局。

黑与绿两个反差巨大的颜色如今在白峪里矿山冶炼有限公司实现了完美的统一。从地下到地上,铁矿企业华丽转身。

在与文化旅游的联姻中,代县白峪里矿山冶炼有限公司找到了转型发展的新支点,获得了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代县铁矿资源得天独厚,这是代县的禀赋和优势;代县产业结构畸重难解,这是代县的现实和困境。铁矿资源再多也总有挖完的时候,铁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何方?这个原属于“未来”的问题,如今现实地摆在了面前。董事长韩树平把目光盯在了最具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旅游文化资源上。

代县是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有“赵国门户,汉室要塞,大宋边防,朱明重镇”之称,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北陲政治要地、军事强藩、商埠重镇;是“胡服骑射”的实践地、“和亲政策”的起源地、“雁门之变”的发生地、“克用复唐”的起兵地、“杨家将御辽”的镇守地,素有“九塞之首”、“中华第一关”之称的雁门关就在代县境内。一座雁门雄关,号称半部华夏国防军事史。在历史发展和社会更替过程中,由于其所具有的独特地理位置和作用,代县既是扼土守国的军事重镇,又是商贾通衢的经济要地,更是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的交融处所,在民族大融合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长期碰撞、交融、沉淀,凝结形成了独具特色、厚重宏博、源远流长的古关文化、古道文化、古城文化、边塞文化等雁门文化形态。这里有被国家权威专家确认的“中华第一关”,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雁门关;有蜿蜒起伏、保存完整的内长城;有声闻四达、威镇三关的万里长城第一楼边靖楼;有挺拔秀美、高耸入云的藏式古塔阿育王塔;有华北地区最大的州府文庙和与之相对应的关公武庙;有风光旖旎、景色宜人的国家级森林公园赵杲观;有净土祖庭白人岩禅寺和唐王李克用的陵墓等。全县历史文化遗址、遗迹共有124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点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点8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点4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点108处。区域内密集的旅游景点集群和特定的景区格局为世人所关注,可谓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十分广阔。

转型是跨越的支撑,跨越是转型的目标。要想实现跨越,必先倾力转型。基于这样的超前意识,2005年,韩树平通过查阅资料、外出考察、请教专家,在钢铁市场一派看好中未雨绸缪、超前谋划,决定走出一条“地下转地上,黑色变绿色,以铁矿促文化旅游”的路子。他聘请最好的设计师和最好的工匠,累计投资3500万元在自己的家乡――新高乡韩街村建起了一座美轮美奂的民俗博物馆。博物馆占地12亩,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三进院落,砖木结构,高房大屋,气势恢宏。有宽敞的堂屋,有高耸的楼阁,有通幽的回廊,有精巧的配房。民俗博物馆以其宏伟的建筑,精巧的布局,深刻的寓意,高超的木雕、砖雕、石雕艺术和独具特色的古玩珍品、民间工艺制品、书法绘画作品,集中展示了古代州独具特色的建筑艺术风格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堪称雁门一绝。同时,把全国各地著名的书画、古玩及民间艺术精品汇聚一堂,为各类能工巧匠和艺术家搭建了一个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平台。2010年,经山西省文化厅严格验收,韩街民俗博物馆被命名为首批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并于“世界文化遗产日”期间正式挂牌。

韩树平秉承转型跨越发展理念,“既破铁而立,又依铁而行”,依托铁矿产业积累的雄厚经济基础来反哺旅游业的发展,变铁矿“金山银山”为旅游的既有“绿水青山”又有“金山银山”。

2007年,韩树平以超人的气魄和胆略投资1500万元,把创建于北魏时期的集佛、道、儒于一体的千年古刹赵杲观国家森林公园北天台山旅游风景区40年的旅游开发经营权一次性买断。他从国家旅游局聘请全国著名专家对景区内的旅游资源进行了考察论证,做出了详细规划。现已投资6700万元完成了风景区第一、第二期基础设施建设并与县政府签署了天台山赵杲观旅游景区修复投资及产业扶贫协议。根据协议,韩树平将投资1.5亿元进行景区开发及产业扶贫。“一台”即洪寺沟天台,主要建设旅游景区基础服务设施,使赵杲观旅游景区成为享有极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生态休闲精品旅游胜地;“一轴”即文化景观轴,主要对道教、佛儒教文化的神话传说进行物化,以生动的形式,或静穆或张扬来展现文化内涵;“两环”即两条旅游环线,一条为连接北洞和南洞沿山脊和沟谷的旅游步道,将北洞和南洞的各个景点进行整合,另一条为南洞内部环线,将南洞水帘洞与前一条环线相连。对景区周边6个村,根据资源优势和群众意愿实施以旅游开发、养殖业为主的产业扶贫,将建设标准化养羊场3座,标准化养兔场1,养鸡场1座。然后把韩街民俗博物馆、“三晋第一观”赵杲观与历史文化名城代县周边的其他旅游景点联结起来,形成黄金旅游圈,迎接八方游客,真正实现“旅游强县富民”的夙愿。

随着公司的壮大,实力的增强,韩树平想的是如何回报家乡,怎样报效国家。韩树平经过深沉的思考之后,一项项关注民生、让家乡人分享成果的义举开始实施。

他主动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先后安排了185名下岗职工在公司上班,为国家减轻了负担;公司接收农民工291名,其中有7名劳教释放人员,在韩树平的关怀帮助下,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他们有的成为技术骨干,有的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工人;积极参与全县公益事业、慈善事业、扶贫救灾、捐资助学,累计献爱心达5000多万元。

韩树平认为,一个合格的企业家必须具有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经营理念和企业行为,强化企业对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应担负的责任,不给社会添灾难、不给客户添麻烦、不忘记弱势群体、不让改革倒退。

企业社会责任与构建和谐社会两者密不可分。为促进企业本身与社会协调、和谐发展,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公司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投入资金,开发项目,为父老乡亲排忧解难,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而殚精竭虑。几年来,公司累计投资7000万元帮扶新高乡韩街村建设新农村,受到省市县领导的广泛关注,得到全县干部群众的交口称赞,成为全省率先实施“一企帮一村,建设新农村”的典范。

几年来,情系桑梓的韩树平倾力在家乡韩街村重点实施了十五项民心工程:一所有现代化教学楼的寄宿制全免费小学校;一座民俗文化博物馆;一处村民文化活动中心;一个便民服务超市;一所农村医疗卫生所;一座文化活动舞台;一处休闲接待中心;一所洗浴中心;一座农民图书馆;一家影视制作中心;一座仿古碑楼;一座仿古阁楼;一处生态植物园;一座精铁粉选矿厂;一座环保产品加工厂。如今,这十五项工程已成为代县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道特别亮丽的风景线,同时也成为各届人士参观考察、观光旅游的首选之地。

在白峪里矿山冶炼有限公司的结对帮扶下,韩街村仅仅几年时间就蜕变成了一个初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在该村得到了集中体现。

又是一年秋风劲,又是一年十月红。白峪里矿山冶炼有限公司以超前理念引领转型,跨越发展,必将在培育提升产业竞争优势及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很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上一篇:《实验:伏安法测定值电阻》的教学设计 下一篇:从内审角度浅析科学事业单位基建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