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节约型园林绿化”之路,构建生态宜居城市

时间:2022-09-29 09:15:09

走“节约型园林绿化”之路,构建生态宜居城市

摘要:文章通过对城市绿化的分析,说明对于改善城市环境、塑造休闲空间的重要作用。针对辽阳市的环境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景观规划原则,以期对城市的景观质量的提升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园林绿化;节约型;辽阳市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提出节约型园林绿化的前提与背景

(一)中国资源紧张使建设节约型园林城市势在必行

1.土地资源非常紧张

中国土地资源非常紧缺,人均耕地只有0.093公顷。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田被城市建设和各种形式的园区侵占,从1998年到2008年,全国耕地减少1亿多亩,土地的挥霍和粮食安全问题已成为国家的头等大事。

2.水资源非常紧缺

我国是个缺水的国家,在全国66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呈现不同程度的“水荒”。在满足生活和生产用水的情况下,园林绿化用水非常紧缺。

3.能源和财政资金的缺乏

在园林绿化建设中,能源消耗问题应引起广泛关注。近年来,由于大广场、音乐喷泉和景观大道等城市形象工程的盛行,造成各地园林绿化建设和运营中的电能消耗不断增加,养护费用已成为政府难以承受之重。

(二)当前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科学发展观,盲目进行城市建设。

有些城市不考虑城市发展、人口增长、资源保护、环境改善之间的关系,一味追求高强度的开发建设,打破了城市与自然山水整体和谐的布局,城市生态安全面临威胁。不注重地方特色的塑造,贪大求洋、千城一面,难显城市的形象特征,同时助长奢侈浪费之风。

2.过分强调城市园林绿化的景观作用,忽视其生态效益。

许多城市将园林绿化作为景观的点缀品,不考虑其生态效益、自然地貌及其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过于追求视觉刺激和形式上的广阔与规整,从而降低城市绿地对环境的改善作用,浪费了城市绿地的宝贵资源。

3.规划设计理念存在偏差。

由于有些设计师不了解城市园林绿化特色,缺乏对植物生态的了解,重洋轻土,忽视乡土树种,导致外来植物生长不良,绿化成本成倍增长;另一方面,有些设计师不尊重地貌特征,忽视城市绿化的环境要求,大量采用客土栽培或大范围改造地形,造成工程费用增加,生态环境破坏。

以上诸多问题造成了园林绿化中资源的极大浪费。为此建设部于2007年8月出台了《关于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的意见》,明确提出“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生态基础,是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必须长期坚持的发展方向”。因此要实现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走节约型园林之路。

二、节约型园林绿化的概念与其科学内涵

(一)节约型园林的概念

满足人们合理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最大限度地节约自然资源与各种能源,用最合理的投入获得最适宜的综合效益。

(二)节约型园林的科学内涵

1.充分利用绿色植物,运用阳光、空气、养分、水分等这一和谐稳定的群落来调节生态平衡;

2.依靠科学的设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

3.美化景观给人强烈的视觉景观享受,为人们提供更高层次的文化、游憩、娱乐需要和人们生存发展的绿色生态环境,提高社会公益效益,提高保健休养功能。

三、针对辽阳市构建节约型园林城市提出的构思和策略

(一)建立节约型园林绿化的意识。

从思想上认识实行节约型园林绿化的重要性,加强宣传工作,增强市民素质。

(二)严格保护好现有绿化成果。

1.保护现有绿地是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的前提,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对城市所依托的山坡林地、河湖水系、湿地等自然生态敏感区域的保护,维持城市地域自然风貌,反对过分改变自然形态的人工化、城市化倾向。

2.建设部门在城市开发建设中,要保护原有树木,特别要严格保护大树、古树,绝不能出现大树换小树现象。

3.在道路改造过程中,反对盲目地大规模更换树种和绿地改造,禁止随意砍伐和移植行道树,通过加强修剪能解决问题的,就尽量不砍伐。

4.城管执法部门要坚决查处侵占、毁坏绿地和随意改变绿地性质等破坏城市绿化的行为,这是我们园林部门应有的态度。

(三)充分挖掘绿地资源的生态景观效益。

1.要实现所有可绿化用地的充分绿化。土地资源十分宝贵,要坚持规划建绿、见缝插绿,整合绿地资源,对于一切可绿化用地充分进行绿化,并尽可能保持原有的地形地貌特征,减少客土使用,反对盲目改变地形地貌,造成土壤浪费。

2.要科学配置植物材料,植物群落配置必须符合构建良好生态、景观的基本原则,体现以绿为主,乔木为主,植物造景,生态优先,避免个别园林绿化建设工程过度人工化的倾向,减少雕塑等建筑小品和大型喷泉的使用。

3.在绿地规划设计中,要通过科学的植物配置,增加乔灌木地被种植量,努力增加单位绿地生物量,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绿地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尽可能增加绿地的绿量。

4.加强城市绿化隔离带、城市道路分车带和行道树的绿化建设,增加隔离带上乔木种植的比重,建设林荫道路。

5.铺装硬化地面的比例要合理,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减少铺装硬化地面的比例。凡必须铺装的地面要采取透气透水材料。

(四)积极提倡优先使用乡土植物。

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坚持适地适树原则,推广自然植物群落的做法。优先使用成本低、适应性强、本地特色鲜明的乡土树种,积极利用自然植物群落和野生植被,大力推广宿根花卉和自播能力较强的地被植物,营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郊野气息的自然景观。

(五)充分发挥“立体绿化”增加绿量的作用。

垂直绿化、屋项绿化等“立体绿化”是构建节约型园林绿化的有效手段之一。各部门要加强协调共同努力,在一切可能的地方进行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以少量的土地资源增加绿化量,提高绿视率,改善城市俯瞰景观,提高绿化综合效益。

(六)大力推进节水节能型园林绿地建设。

在园林绿地建设中要加快研究和推广使用节水耐旱的植物,如金叶榆等;采用微喷、滴灌、渗灌等先进的节水设施、设备,建立节水灌溉型绿地,努力实现精准灌溉。同时切实加强对绿地中取水设施的管理,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大力发展集雨型绿地,以充分利用雨洪资源。通过合理采用太阳能、调整绿地内的照明系统等措施,建设节电节能绿地等。

(七)发挥科技对节约型园林绿化的支撑作用。

科技部门要从耐旱型植物筛选、植物群落配置、绿化施工技术、工程材料、节水灌溉技术、养护作业机械和工具等方面广泛研究,大力推广利于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的成熟技术。财政部门加大对园林绿化科研工作的投入,落实科研经费,确保提高科研和推广能力。各级园林部门通过堆肥、发展生物质燃料、有机营养基质和深加工等方式处理修剪的树枝,减少占用垃圾填埋库容,实现循环利用。

四、结语

建设节约型园林是一项长期而全面的工作,既要从园林绿化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运营等各个环节抓起,又要有长期坚持不懈的思想准备。同时还应从节约型社会的整体要求出发,考虑资源与能源的合理分配与有效利用,确保节约型园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希望在今后的绿化建设中,可以真正实现节地、节土、节水、节能、节材、节力的节约型园林目标。

参考文献:

杨思勇 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河北林业科技》2010.01

李育全 浅析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广东园林》 2009.02

支建江.构建节约型园林的思考[J],《中国建设信息》2006.4(4) 48-5

上一篇:外挂架设计与施工 下一篇: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