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金代都水监的出现

时间:2022-09-29 08:54:29

金朝是中国中世纪历史上,继辽代之后又一个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1127年金始克宋,两河悉入刘豫。豫亡,河遂尽入金境。[1]1137年金代废刘豫政权,黄河、淮河大片区域尽收金朝的版图。河防之事也成为金代的重中之重,为此金代在汲取历代的河防的设置,建立都水监形成了具有金代特色的河防体系。

都水监早在在隋唐时期就已经出现,到了唐代官制的成熟完善后,都水监的设置也趋向成熟。唐代的水利机构设置是由工部直接总管(工部掌山泽、屯田、工匠、诸司公廨纸笔墨之事。其属有四。一曰工部,二曰屯田,三曰虞部,四曰水部)[2]。同时还设有都水监内设使者二人,掌川泽、津梁、渠堰、陂池之政,总河渠、诸津监署。凡渔捕有禁;溉田自远始,先稻后陆,渠长、斗门长节其多少而均焉。府县以官督察。丞二人,从七品上,掌判监事。凡京畿诸水,因灌溉盗费者有禁。水入内之余,则均王公百官。但是唐代的都水监并不是一直稳定常设机构(武德初,废都水监为署。贞观六年复为监,改令曰使者。龙朔二年,改都水监曰司津监,使者曰监。武后垂拱元年,改都水监曰水衡监,使者曰都尉。开元二十五年,不录将作监。有录事一人,府五人,史十人,亭长一人,掌固四人。初,贞观六年,置舟楫署……)[3]。从唐代的水利机构的设置看,唐代的水利机构和官职已经相当成熟,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宋辽金都是在这基础上加以改造,不断完善。

宋代建立后对唐代的中央政治制度有所继承,又有一些新的变动。北宋之初并没有设置都水监,但由于北宋的水患十分严重,嘉祐三年(1058)十一月,始专置监以领川泽之事。设有判监事一人,以员外郎以上充;同判监事一人,以朝官以上充;丞二人,主簿一人,并以京朝官充。轮遣丞一人出外治河堤之事,或一岁再岁而罢,其有谙知水政,或至三年。置局于澶州,号曰外监。[4]到了元丰时期又加强了都水监的只能,置使者一人,丞二人,主簿一人。使者掌中外川泽、河渠、津梁、堤堰疏凿浚治之事,丞参领之。元祐四年(1089年),复置外都水使者。元祐五年(1090年),诏南、北外都水丞并以三年为任。元符三年(1100年),诏罢北外都水丞,以河事委之漕臣;三年,复置。重和元年(1118年),工部尚书王诏言,乞选差曾任水官谙练者为南、北两外丞,从之。宣和三年(1121年),诏罢南、北外都水丞司,依元丰法,通差文武官一员。分案七。建炎三年(1129年),诏都水监置使者一员。绍兴九年(1139年),复置南、北外都水丞各一员,南丞于应天府,北丞于东京置司。绍兴十年(1140年),诏都水事归于工部,不复置官[5]。北宋时期的都水监变动较多,多是因具体的河防变动都水监的设置。南宋宋代中央南迁后河防之事大减,遂撤销都水监,由工部负责川泽之事。

金代都水监是集唐宋之精华,又加以改造用之。金代都水监的设置是伴随着金代的两次重要的中央政治制度改革出现的。可以分为封建三省时期的都水监和封建一省制两都水监两个时期(刘豫伪政权时期的都水监本文没有涉及)。金代建国之初中央实行原始的勃极烈制度,残留了很多军事部落联盟的痕迹,随着金朝的疆土的扩大,特别是占领了北宋北方的大片领土后。原有的中央政治制度已经不能满足统治的需要,金太宗天会四年起,金朝开始了中央政治制度改革。据《金史》载:“天会四年,建尚书省,遂有三省之制。”[6]也就是从1126年天会四年起金朝就开始建立了以尚书省为中心的的三省制。由于太宗在改革期间重病身亡,金代三省制的实际是在熙宗时期完成的,也就是金朝历史上著名的“天眷官制”。据《金国见闻录》记载熙宗的改革 “……当唐之治朝品禄爵秩考覆选举,其法号为精密尚虑拘牵,故远自开远所记,降及辽宋之传,参用讲求有便于今者,不必泥古取正于法者亦无循习今先定到官号品秩职守……”[7]从中看出金代的三省制改革“大率皆循辽、宋之旧”[8],但又揉杂了女真的实际情况于改革中。

第一个时期在三省制时期,三省制时期金代史书中很多官员都曾担任过都水监的职官。最早在天眷元年,海里因为参与宗磐、宗隽之乱,再迁广威将军,除都水使者[9]。后在天眷初年,冯彦伦行少府监兼都水使者,充提点京城大内所,改利涉军节度使。在熙宗皇统年间沃侧从攻陕西,攻城破敌,皆与有功。师还,正授谋克……用廉入为都水使者,秩满,同知燕京留守事,为西北路招讨使[10]。直到海陵王天德四年九月,都水使者完颜麻泼做为高丽生日使出使高丽国[11]。在这些史料中我们可以看出金代最早的都水监的出现不会晚于熙宗天眷元年,职官称都水使者,职官称谓应是延续了唐宋都水监的官称设置,考其具体的职能也极有可能是效仿唐宋以来都水监的设置,是尚书省下设的工部的派出机构,但是金代三省制中的工部下面没有设置水部(司),在这个时期都水监就是工部具体负责水利的机构。但是由于金代史料的缺乏,目前还不能对这一时期都水监的全貌进行窥探。

第二个时期在金代海陵王正隆元年(1156年)五月,金代将三省简为一省颁布实施“正隆官制”确立了金代一省制中央制度。一省制时期金代中央“罢中书门下省,止置尚书省。自省而下官司之别,曰院、曰台、曰府、曰司、曰寺、曰监、曰局、曰署、曰所,各统其属以修其职。职有定位,员有常数,纪纲明,庶务举,是以终金之世守而不敢变焉。[12]”尚书省下设左、右司,而右司总察兵、刑、工三事。工部掌天下“修造营建法式、诸作工匠、屯田、山林川泽之禁、江河堤岸、道路桥梁之事”总领了水利治理,但纵观金史工部只是咸而总之看似权利很大实际上都有下面具体机构负责具体事务对其权利分权,各部门之间又互相制约,而且这些机构同工部一样都直接对尚书省负责。

一省制时期的都水监按照的其职能归属为右司管理,形成了金代一省制改革之后水利的管理特色,主要是工部、户部、都水监都参与河防管理,都水监具体负责水利运营的机构,都水监直接对尚书省负责。在大定八年(1168年)六月,“河决李固渡,水溃曹州城,分流于单州之境。九年(1169年)正月,朝廷遣都水监梁肃往视之[13]”。回来后梁肃直接对尚书省汇报治水建议而没有在通过工部。最后“尚书省以闻,上从之”。“明昌五年(1194年)三月行省并行户工部及都水监各言河防利害之事[14]”。这些史料说明了金代中央集权加强后水利之事并不是需要工部对尚书省负责,而是都水监和工部都直接对尚书省负责。这样的设置也是符合金代一省制改革的目的,一省制改革的目的就是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下面的机构必定要分权和互相制约。

一省制时期金代的水利机构以及都水监都出现了新的变化。首先是一省制下的工部并没有在下设水部(司),管理水利的所有事务都由都水监进行管理实施,尚书省直接过问河防之事。其次都水监的地位的提高,官员品秩提高,都水监官员设监,正四品。监管范围的扩大到漕运、城市管理、河防水军之事。而在金代以前唐代都水监设使者两人,正五品上掌川泽、津梁、舟辑、河渠之事,宋代也大体延续了唐代的品秩。再次是金代都水监及其职官设置比北宋稳定成熟。北宋到元丰正名都水监后,虽设使者但是员不常定,每当“非外丞所能治,则使者行视河渠事。[15]”而且遇到水利重情的时候往往会认命数员使者。而金代在吸取唐宋的都水监设置,机构比较成熟人员常定。官员的之责都分工比较明确,只有个别机构出现波动。

再次一省制下的都水监职官称都水监不同于三省制下的都水使者,并且开始真正发挥其水利管理机构的作用。金史百官志[16]中记载了都水监的详细设置:

都水监:街道司隶焉。分治监,专规措黄、沁河,卫州置司。监,正四品,掌川泽、津梁、舟辑、河渠之事。兴定五年兼管勾沿河遭运事,作从五品,少监正六品以下皆同兼漕事。少监,从五品。明昌二年增一员,卫州分治。丞二员,正七品,内一员外监分治。贞元元年置。掾,正八品,掌与丞同,外监分治。大定二十七年添一员,明昌五年并罢之,六年复置二员。勾当官四员,准备分治监差委。明昌五年以罢掾设二员,兴定五年设四员。

街道司:管勾,正九品,掌洒扫街道、修治沟渠。旧南京街道司,隶都水外监,贞元二年罢归京城所。

都巡河官,从七品,掌巡视河道、修完堤堰、栽植榆柳、凡河防之事。分治监巡河官同此。其泸沟、崇福上下埽都巡河兼石桥使,通济河节巡官兼建春宫地分河道。诸都巡河官,掌提控诸埽巡河官、明昌五年设,以合得县令人年六十者选充。大定二年设滹沱河巡河官二员。散巡河官。于诸局及丞簿廉举人,并见勾当人六十以下者充。

黄汴都巡河官,下六处河阴、雄武、荥泽、原武、阳武、延津各设散巡河官一员。黄沁都巡河官,下四处怀州、孟津、孟州、城北各设黄沁散巡河官各一员。卫南都巡河官,下四处崇福上、崇福下、卫南、淇上,散巡河官各一员。滑浚都巡河官,下四处武城、白马、书城、教城散巡河官各一员。曹甸都巡河官,下四处东明、西佳、孟华、淩城散巡河官各一员。曹济都巡河官,下四处定陶、济北、寒山、金山散巡河官各一员。凡二十五埽,埽兵万二千人。诸埽物料场官,掌受给本场物料。分治监物料场官同此。惟崇福上、下埽物料场官与当界官通管收。

南京延津渡河桥官,兼讥察事。管勾一员,同管勾一员,掌桥船渡口讥察济渡、给受本桥诸物等事,内讥察事隶留守司。余浮桥官同此。右属都水监。皇统三年四月,怀州置黄沁河堤大管勾司,未详何年罢。正大二年,外监东置于归德,西置于河阴。从中可以看出金代的都水监的机构设置已经趋于完善,中央和地方共同配合设置,并且沿用北宋的基层水利机构埽所,在历次金代前中期治理水患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但是金代后期由于史料的缺乏并不能很确切的了解当时都水监的运作。由于本文旨在探讨金代都水监的出现,关于职能不能详细论述,以后在它文在做详述。

金代的水患是中国历史上泛滥最为严重的朝代之一,特别是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为抵御金兵南下,东京守将杜充在滑州人为决开黄河堤防,造成黄河改疲乏,向东南分由泗水和济水入海,由此金代的黄河大改道,造成了金代多水患的现象。金代的都水监的设立,特别是一省制的都水监在历次金代治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完善的河防体系,对后世的中央水利设置影响很大。

参考文献:

[1][元]脱脱,等.金史(卷27)河渠志.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

[2][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46)百官志一.北京:中华书局.

[3][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48)百官志三.

[4][清]纪昀.钦定历代职官表(卷59)文渊阁四库本,第601册.

[5][元]脱脱,等.宋史(卷165)职官五.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

[6][元]脱脱,等.金史(卷3)太宗纪.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

[7][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166).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8][元]脱脱,等.金史(卷55)百官志一.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

[9][元]脱脱,等.金史(卷72)列传第一.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

[10][元]脱脱,等.金史(卷75)列传十三.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

[11][元]脱脱,等.金史(卷72)列传第一.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

[12][元]脱脱,等.金史(卷55)百官志一.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

[13][元]脱脱,等.金史(卷27)河渠志.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

[14][元]脱脱,等.金史(卷27)河渠志.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

[15][元]脱脱,等.宋史(卷165)职官五.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

[16][元]脱脱,等.金史(卷56)百官志二.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

上一篇:社会公正与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下一篇:浅析刘知几的史学批判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