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系奇峰 远眺苍穹

时间:2022-09-29 08:43:38

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原名吉林省科技情报研究所,创建于1959年,是吉林省科技厅直属社会公益型事业单位,具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注重开放办所,坚持为科研生产服务的方向,依托科技信息搜集、加工与服务职能,为各级政府提供情报调研、国内外科技发展趋势动态追踪报道服务。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要工作是科技咨询、科技宣传、成果转化服务等3个方面。2003年4月,成立全国第一个“抗击非典”专题平台,平台以非典型肺炎防治技术为核心,致力于帮助市民防范“非典”。平台收录了当时第一本“非典”专题性书籍――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持编写的《非典三字经》,并被首都博物馆作为中国当代文物收藏。

近几年来,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注意抓科技信息资源建设,集中抓好国内外主要数据库、国内省内科技文献资源整合、吉林省信息所的科技网站建设,基本做到了数据齐全、资源完备、网络充实、功能齐备、服务主动,适应了吉林省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呼声回荡在耳边,新的时期、新的形势,对于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是一种考验。在新的机遇、新的挑战面前,李云彪所长的肩膀上承载更多的是责任。通过与李云彪所长的交谈,记者发现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中,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专利超市天天开市

李云彪,毕业于辽宁省鞍山钢铁大学,从吉林省辽源市重型机器厂的一名办公室主任,到吉林省辽源市委常委秘书,再到吉林省东丰县县长,直到如今的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所长兼任吉林省技术与信息市场总裁。李云彪所长经历了无数的艰辛与困难,但他对每一件事都尽心尽力,追求完美。为了服务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促进专利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2003年,在李云彪的倡导下创办了中国吉林专利超市,使广大专利持有人以及项目投资人有了一个快速、便捷、透明、切实有效的项目转化融资平台。中国吉林专利超市是由吉林省科技厅、吉林省知识产权局共同创建的。它依托于吉林省科技信息研究所、吉林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吉林省技术与信息市场在吉林省内的信息与科技成果转化的优势,坚持“集天下信息,富吉林百姓”的宗旨,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勇于开拓,不断创新,已逐渐成为吉林省信息与成果的集散地。李所长对记者说:“一些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的专利项目、科技成果,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地的投资机构和投资人先后派人来专利超市考察,并对部分项目产生了浓厚兴趣。”为支持全民创业,专利超市推出23万项专利供创业人员筛选,并推出一批优秀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供企业转化,推动了吉林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品的发展。

重点项目重点推荐

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注重抓好重点项目转化工作。在中国吉林专利超市转化平台的推介下,一种能够较好地解决建筑物墙体裂纹、龟裂、脱落的新型建材“XPS”复合环保节能砌块,通过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策划和重点扶持,以产品占领市场与技术入股合作成立了8家公司,50条生产线,每年可实现产值1亿元。长春市环保大厦、长春市龙嘉机场、长春市汽车厂总部大楼都采用此产品,成为“吉林省科技成果转化第一单”。李所长对记者说:“对于一项非职务发明人的科技成果,通过3年市场转化形成1亿元以上较大规模的生产能力,我感触颇深,提出了99°+1°=100°的观点。科技成果转化就好比要烧开一壶水,水要烧到100°才能沸腾。一项优秀的科技成果就好比是已经烧到99°的水,我们就是那把把科技成果转化升温1°的柴,帮助加把柴,水就能沸腾,科技成果、专利技术就可能成功转化。今后我们要做好那关键的1°,通过科技信息中介服务,为发明人发明项目添一把柴火,使之成功。”

长春市德民专利技术推广中心的专利项目“发酵酸菜工厂化生产法”,使北方人一年四季都能吃上可口的酸菜。经过专利超市的全力推介,成功建厂12家,年创产值1.2亿元人民币,累计安置就业人员1500人次,年深加工大白菜6000余吨,同时带动相关产业(食品包装机械、塑料包装、纸箱包装)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

吉林省白丰节能产品开发有限公司2004年转化了“民用瓶装液化气分流式节能器”专利,经过几年的改进,现已形成年创产值1000万元,年创利税85万元、年创效益近300万元的民营企业。

成功的背后一定会遇到很多艰辛,当我们向李所长谈及这些时,李所长笑着说:“这些是我,也是我们所所有员工应该做的,只要能为吉林经济振兴助一臂之力,就是再苦再累我们也心甘情愿!”

科技成果展会年年举办

到目前为止,省科技信息研究所开展咨询服务及接待技术供需客户达13000余次,已登记寻求项目的企业(个人)有500多家,签订成果转化协议达4.75亿元,近3年转化3亿元。

2003年11月,省科技信息研究所与省科技厅、省知识产权局联合举办了“中国吉林首届网上科技成果暨专利技术展览交易会”。交易会采取现场展示和网上展示相结合的方法,使专利项目在网上得到了展示。这次展会共有5000余项科技成果及专利技术参展,其中450项成果签订转化中介服务协议,金额达2.68亿元。目前,已有近20项专利产品进入推广销售中,如自清新型地漏、水旱两用单轮多铧犁、智能型可编程受控电暖器、抽油修井机等。新华社、科技日报、吉林电视台、吉林省电台等省内外20余家新闻单位对这次展会进行了全程跟踪报道多达120余次。

2004年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吉林专利技术科技成果展览交易会,展出7天创造了“五个新高”:签订专利转化协议550项,总金额达8亿元;签订国外、吉林省外建厂协议15项,投资3亿元;引进外资1亿元;现场销售专利技术和产品2000万元;单项专利获效益1亿元。

2006年4月,中国吉林第三届节能环保专利项目展览会在长春举行。李云彪所长说:“本届展览会举办的非常成功。这次展览会以‘创新、创业、实用、发展’为原则,以‘用创新改变生活’为主题,网上展示和现场展出相结合,共展出节能环保专利项目1.3万项,其中重点推荐项目3000项。吉林省2005年156项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也在展会上展出。在这届展会上全所工作人员在认真总结前两次展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专利技术交易以及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设置了信息浏览、重点推介、信息、洽谈中心、信息检索等窗口,在展厅布局上设置了环保展厅、科技成果展厅、专利项目展厅,真正体现展厅与网络相结合。同时,各市州信息所、技术市场也同时开通了网站,进行网上专利项目展示与洽谈,使13000余项涉及汽车、环保、节能产品、百姓日常生活中实用的项目及优秀创业项目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推广。展会期间共签订转化协议2.7亿元,网上点击2万余次,展会结束后,网上点击数量依旧与日俱增。”

2007年6月6日,吉林省第四届网上科技成果暨专利技术展览交易会在吉林省科技馆举行。这届展会,网上共展出国内专利1.5万项,现场展示了近两年来吉林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吉林省科技进步奖的项目和优秀专利技术项目500余项;企业500余家,科研单位、大专院校100余家,专利持有人1000余人参加了展会。这次展会签订专利转化协议110项,金额达8亿元;签订建厂协议5项,总投资500万元。

4年来,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和各地区、市、县共举办展会20余次(场)、推介会50多次,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专利人学校与发明人联席会

为提高吉林省非职务发明人的知识产权意识,掌握科技创新的相关知识,促进经济发展,吉林省科技信息研究所与新文化报社共同创办了全国第一家专利人学校。省科技信息研究所利用为专利人讲课的机会,向专利人讲授“理性创业,趋利避害”,“学习案例,促进发明”,以及“学会用法律维权”等知识。通过学习,使专利人对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有充分的了解,提高了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为今后发明创造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使发明家进一步了解掌握专利经营之道。

李云彪所长向我们介绍说:“在我国发展环境还不是很理想的情况下,专利项目经常有侵权现象发生,所以我组织成立了发明人联席会,就是帮助专利人打官司、搞宣传,有效维护专利人的权益。2007年6月17日,吉林电视台对此进行近半个小时的报道,受到了社会高度关注。”

发展宏图

李所长对记者说:“现在中国有体育彩票、福利彩票,我现在想创建一个中国科技彩票,通过发展科技彩票来筹集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中资金瓶颈问题。现在专利人普遍缺乏创业资金,就难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府资金也有限,这样一来,举办中国科技彩票能一举两得。接下来就是希望能成立中国知识产权学院,中国至今还没有一所这样的学院,国家应重视培养科技发明的后备人才,特别希望能和吉林大学一起合作办学,给后备人才讲法律、讲政策,讲美学。”

雪莱曾说:“是腐朽还是燃烧,我选择后者”。李云彪所长也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燃烧”――为了挚爱的事业,燃烧了流逝的年华,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因他的选择而壮大,我们也对他的“选择”寄予厚望,希望李云彪所长领导下的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更加辉煌!(责任编辑:云馨)

上一篇:赤诚拓荒 永不止步 下一篇:为营造畅、安、舒、美的通行环境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