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桥梁桩基础的施工工艺解析

时间:2022-09-29 08:16:29

铁路桥梁桩基础的施工工艺解析

摘要:桩基础是桥梁结构的基础,其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桥梁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年限的高低。因此,现场人员一旦发现在施工过程中桩基础施工时有质量问题时,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进行处理,确保铁路桥梁桩基础高质量、高品质。

关键词:铁路桥梁桩;基础;施工工艺;解析

中图分类号:U445 文献标识码:A

桩基础是桥梁结构的基础,其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桥梁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年限的高低。因此,现场人员一旦发现在施工过程中桩基础施工时有质量问题时,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进行处理,确保铁路桥梁桩基础高质量、高品质。

一、准备工作

1、施工前工作准备

在桥梁进行建筑施工之前,要对所有的工程地质以及必要的水位和地质资料进行分析和处理。桥梁的桩基施工图纸需要有会审纪要,同时施工的场地以及邻近地区地下管线的资料、施工使用的主要机械器材,以及所需配套设备的资料都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和分析。桥梁桩基的施工组织设计以及施工的方案报告、桩基钢筋所需要用的质检报告也需要进行整理和存档,以保证施工计划的完备和顺利。

2、施工前进行质量管理

桥梁施工之前在平面图纸上需要对于桥梁桩位以及编号、施工的顺序、水电线路和临时设施的放置位置等进行标注和指明,同时需要制定工作计划以及劳动力组织计划并保证实施。另外桥梁的桩基础施工需要进行机械设备、工具、材料供应等实施计划的制定,并需要根据不同的季节进行季节性的施工技术计划并采取相应措施。

3、施工中安全措施

桥梁的桩基础工程中有一部分工作无法采用机械施工,只能使用人力施工,例如挖孔灌注桩需要采用完善的安全措施。施工中挖出的土石方需要远离施工洞口进行摆放,不可以将其堆放在施工挖掘的洞口周围一米范围之内。施工过程中机动车辆的通行不能破坏井壁,要保证车辆不能对井壁的安全造成任何影响。同时施工过程中现场摆放的一切电源、电源线路的安装和拆除需要具有有效电工证件的操作人员才能进行操作,并且要正确的使用供电器,保证其严格的接地、接零以及正确的进行漏电保护器材的使用。尤其忌讳一闸多用的情况发生,尽量使用安全矿灯以及12V以下的安全照明用具。

二、桩的制作

钢筋混凝土桩,主筋采用通长钢筋,考虑到交通运输等各方面的原因和规范设计要求,需运至施工现场闪光对接焊,并确保主筋受力在一条直线上,钢筋笼主筋和箍筋间距满足设计要求,主筋与箍筋之间应采用扎死或电焊进行点焊,确保连接紧密,每根桩基混凝土必须连续不间断进行浇筑施工。混凝土浇筑前,搅拌站应根据混凝土配合比严格进行配料,搅拌均匀,塌落度、含气量、入模温度等都达到要求后才可进行施工,桩基浇筑完成后应对桩身同条件养护试块进行标识、编号,注明浇注日期、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试块编号,当混凝土初凝前可以拆除钢护筒,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可以进行桩基完整性检测,确定桩基完好后,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钢管桩适合在工厂集中生产、生产钢管桩的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且有工厂质量证书和测试报告。钢管桩的长度应满足分段高度的有效桩架、地形条件、运输和承载力。钢管桩可以用进口钢管和国产管。焊管的生产技术应符合有关规定,焊接钢管桩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注意在焊接范围内的生锈、耐油性、耐水性要求,并进行各式各样的清洁。焊接前应保持干燥,焊接和焊接过程应朝向的对称。焊接时,应考虑由于阳光造成桩身弯曲。焊接完成后,每一层要进行焊接检验,清除焊渣。如果钢管桩的位置坐落在河流中,那么高桩承台的底线应该在冲刷面以上,并进行必要的防腐处理。防腐前应进行喷砂除锈,至具有金属光泽,表面无锈点时方可进行除锈处理。运输、吊装过程中桩、防腐层破坏应及时修理。

三、质量控制

3.1 围堰定位

根据铁路桥梁施工规范要求,吊箱围堰必须准确定位,而且规范对这个数值作出了明确规定,围堰中心位置偏差不大于 50mm。实际施工中应采用钢丝绳或锚索对围堰进行定位调整。确保双壁仓库或泵水围堰相对垂直度处于控制范围,使用后牵引锚绳对平面布局进行调整,控制平面位置误差。围堰的施工应该在测量范围内,并考虑河流冲刷的作用和安全稳定性的要求,使用两套角钢帽盔甲和浮吊管进行保护,在立式活动范围内对其进行控制,使锥垂浮吊管在围堰中慢慢地安静之后再将测量准确定位到钢围堰偏差不超过30毫米,满足要求后再用振动打桩机开始将液压缸放下,这样可以确保围堰准确定位的成功。

3.2 护筒插打

为确保钢管安全位置和围堰平面位置的准确,在钢管插入持力层设计深度完毕后,在钢管自重作用下将围堰定位桩联合支护,并检查其直径、吊耳等各方面的工作性能、进行超声波焊接检测检查,并在定位桩底后,管壁钢范围用钢板对其进行增强。一般在与手工焊接的位置用测量仪器边观察边调整保护管的垂直度,进而运用连接环在围堰上上上下下进行调整,直至保护管直到平滑稳定的深度,即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3.3 钻孔

对桩基进行放样定位后,可进行钻孔,当地质条件有变化时,使用不同的钻头并时刻确保钻孔的垂直度,优先使用减压钻头、,从而保证在钻探孔底压力低于80%的总重量为钻井工具,钻井过程中坚持“重锤定位、降低钻井”的原则,而不是盲目的提高钻井进入的压力。同时利用钻孔机进行开孔,应先开始砂泵施工,反循环正常后方可打开钻头进行后续操作,刚开始钻探要轻压慢慢地钻孔,待钻机工作正常后再逐步提高钻头速度和调整压力,并应确保咬口不漏水,钻井过程中应控制泥浆比重,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在淤泥质软土层的情况下,应根据控制钻进速度进行控制,确保每个钻机在工作中有稳定的护壁,在砂层应控制在不超过机械钻速和泥浆比例范围,满足钻井匀速钻动开挖不产生跳动为准,在砂砾卵石层钻井应防止钻杆堵塞、钻渣太多,可以用控制贯入度位置的方式间接进入钻进,在钻探过程中遇到塌孔、钻不进等问题时,应该立即停止钻进,查明原因后继续进行。停泵后可以增加设计深度,钻探应保持冲洗液正常循环,孔底沉渣厚度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继续施工。并在工作过程中要达到稳定、均匀钻进,防止钻孔壁塌孔,并及时对洞口进行冲洗,稳定洞口泥浆护壁的高度。

3.4 成桩

桩在施工时一般先将加入搅拌水泥、骨料30%的水,搅拌一段时间后加上60%的水,总共时间应控制在 60-90 秒内。另外,混凝土搅拌和灌注时间间隔不应该超过 3 小时,适当掺入外加剂以减小其初凝时间。需要注意的是,混凝土浇筑应连续不得中断。对于桩径过大、深桩基过深时应采用多台搅拌机进行混凝土的拌制,防止在等待过程中混凝土初凝,发生断桩现象。混凝土第一次灌注量要保证超出混凝土导管底部不小于0.8 米,并应严格控制导管孔底的底部和孔底的距离,一般以 30-40 厘米为宜,在整个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导管底部一般应深入混凝土表面2 米左右,在距混凝土表面 2-3 米时钢筋笼内导管应及时提升,以防止钢筋笼上浮。在振动桩过程中,如发生桩基水位剧烈变化、桩身发生突然倾斜、位移或严重的反弹、地面隆起,应立即暂停施工,找出原因,采取相应措施,然后可以继续施工。桩基施工时应进行隔桩施工,这样可以对相邻桩基的施工影响。

四、结语

由于地质的不确定性,在桥梁桩基施工时,容易出现很多未知问题,需要针对不同的症状对症下药,相信随着工程实践的不断积累和施工经验的不断丰富,本文能为桥梁桩基在施工提出更科学更合理的施工技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李仁平,李飞.基础工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2]马辉杰.青藏铁路钻孔桩施工技术浅谈[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0).

[3]李国文.浅谈大直径钻孑 L 灌注桩在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J].科学之友,2009 年 08 月(23)B.

上一篇:浅析电力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下一篇:试论井下采矿安全管理工作要点